第四节 新西兰电影制作产业集群
一、集群的形成阶段
新西兰惠灵顿的人口只有40万左右,但它却是个让人激动的“国际大都会”。当初,谁也不曾想到这里竟会成为世界文化之都。《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的导演、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在自己的电影大楼里干出了不同寻常的一番事业。他建立的那个永久性片场,现在已被公认为世界最先进的电影制作基地之一。
杰克逊是个土生土长的惠灵顿人,他从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中敏锐地意识到创意产业对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奇兵突起的创意产业,就曾给许多美国城市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经济变革,甚至一举改变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为了建立这个片场,杰克逊与其合作伙伴曾费尽周折筹措资金,最后总算购得了一个废弃的油漆厂,并在这里拍出了电影史上最摄人心魄的《指环王》三部曲——而这个油漆厂也因其顺应时势的转变与再利用而具有标志性意义。
《指环王》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项目,使用来自全世界的资金,由全球最好的电影制作人协力打造,这样的大制作需要极高水准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了从电脑绘图、动画到音效设计的方方面面,它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公司,甚至是全国性的新产业。《指环王》系列把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才,包括全世界最好的摄影师、服务设计师、音效师、电脑绘图师、模型制作人、编辑以及动画制作人都吸引到了新西兰。许多人都准备放弃自己的国籍,打算在新西兰定居,因为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其中一位来自旧金山海湾地区的数字神童说,他看中了惠灵顿的科技基础设施与环境,马上要在这里开办一家新的高科技企业,他认为这里甚至比硅谷还要适合自己[2]。
佛罗里达教授有感而发,“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转变,让电影制作正在脱离加利福尼亚好莱坞电影工场这个地理空间。”的确,如此厚重的《魔戒》产生于毫无电影传统的新西兰,而不是拥有好莱坞根基的美国便是一个证明[3]。
二、集群发展效应
惠灵顿电影制作基地的集聚成功,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外部效益。
首先,政府对电影业投入得到的是在电影业、旅游业、本地人口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回报。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部长吉姆·安德顿表示,通过承办和制作大型电影电视项目为新西兰带来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分别于2001年底和2002年底发行的《指坏王》第一部和第二部,总共取得了2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第三部《国王归来》至少取得了1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对新西兰而言,最大的成功在于,通过这部影片推广了新西兰的国际知名度及美丽的风光胜景。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单是全球媒体对《国王归来》首映式(这是好莱坞影片第一次在新西兰举行全球首映,而且首映规模创造了历史纪录:参加人数达10万人)的报道就等于为新西兰做了价值2500万新西兰元的广告。
其次,电影业发展迅猛。现在,在惠灵顿及其周围形成了产值为3.2亿美元的私人电影工业基地,被称为“惠莱坞”(WELLYWOOD)。迪斯尼公司也委托新西兰导演安德鲁·皿当森(《怪物史瑞克》和《怪物史瑞克2》的导演)在郊外拍摄了投资1500万美元的《纳尼亚传奇》:索尼出品的动作巨片《绝密飞行》是在奥克兰拍摄完成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杰克逊继《指环王》之后导演的《金刚》,投资高达1.5亿美元。一位电影公司管理者估计,到2007年惠莱坞制作的电影产品的产值可能达到9亿新西兰元。
再次,旅游业获得巨大收益。看到了《指环王》中世外桃源一般的“中土世界”后,不少人便产生了到新西兰一游的想法,这使得——据新西兰当局一份统计——新西兰入境旅游人数在过去三年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大约10%的游客表示他们是受了《指环王》的影响来新西兰旅游的。一些新西兰旅行社靠“指环王100景点游”项目赚钱。新西兰旅游局估计,《指环王》在全球连映三年,可能会为新西兰的旅游带来18亿新西兰元(合11.5亿美元)的收入增长。
第四,增加就业机会。仅仅是彼得·杰克导演的影片《金刚》在惠灵顿拍摄,就给惠灵顿地区提供1500~2000个工作机会。
此外,据新西兰英文《先驱报》报道,大奥克兰西部的怀特克里市正在筹建的电影制作基地将成为新西兰乃至南太地区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之一。计划中的电影制作片厂预计占地2000平方米,比彼得在惠灵顿2240平方米的电影厂(目前南太最大的片厂)稍小一些,但摄影棚有15米高,比彼得的摄影棚高3米。
现有的电影产业一年就已经带给怀特克里市6400万元纽币的收入,并成为怀特克里市最大的就业雇主。
三、集群发展经验
(一)政府的扶持
《钢琴课》、彼得、《指环王》、罗素等都是新西兰电影成功的标志。新西兰电影业有今天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与新西兰政府的支持有关。政府对电影产业不遗余力的支持正是不少新西兰人在电影产业进行投入的动力。
1.资金支持:有专门支持国产电影的基金扶持政策,规模比较小的电影公司可以向政府申请总额为5100万新西兰元的电影制作基金。
2.税收优惠:2003年7月,新西兰政府正式出台了一整套针对电影行业的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期用这一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大制片商前来拍摄,这项政策的使用范围包括电影外景及后期制作、电影音效、电视纪录片及广告等。根据这项政策,新西兰政府将向那些在本国内拍摄的大投入电影作品提供全额的商品和服务税收返还优惠,也就是说,制片商在为电影拍摄缴纳了税率为12.5%的商品和服务税后,新西兰税务部门将会向电影公司全额返还这笔税收,这就意味着享受优惠的电影作品的拍摄成本将降低八分之一。对于目前投资动辄几亿美元的那些好莱坞大片来说,八分之一成本降幅的诱惑力简直无法抵挡。
当然,新西兰政府也为这项税收优惠政策设定了一个不矮的“门槛”,即只有那些在新西兰国内拍摄的、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纽币(约3500万美元)的电影作品才能享受到这种税收优惠。政府当局在考虑到部分中小型电影公司的实力后,又为这项优惠政策补充了一条适用标准:对于那些投资额在1500万元纽币(约1050万美元)到5000万纽币(约3500万美元)的电影作品,只其制片商将投资的70%用于新西兰国内,则也可适用这项优惠政策。
(二)人才的集聚
1.宽松的移民政策:现在,全球各地对于创造型人才的竞争正在火热进行。大概有1.5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5%)居住在他们出生地以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长期的经济优势在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竞争。新西兰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彼得·豪德森(Peter Hodgson)说:“我们不再单纯地把移民当作补充人口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是经济增长的必须条件。”
2.良好的创业环境,宽松的社会氛围:新西兰人将其多种文化的独特性从本土的毛利文化到欧洲与太平洋文化的混合文化与犀利的构思、时髦的国际性观点以及创新技术和传统手工艺结合在一起。有着十分宽容和开放的社会氛围;很多创业者看重新西兰宽松的社会氛围、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良好的科技基础设施,愿意到新西兰这块土地上开创自己的事业。
3.人才培养:发展创造性行业是新西兰政府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不断输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帮助实现目标。整个新西兰的教育机构几乎都提供高质量的专家课程和高级行业培训,涵盖设计、美术、表演艺术、影视、电视、无线电通信、视觉特效制作、媒体制作等方方面面。每年约有5万名国际学生来新西兰求学。
新西兰电影委员会正在把资助重心放在“提升电影人技能”上,2003年秋天,该电影委员会还与政府机构、旨在关注本土电影制片问题而成立的银幕协会、当地制片人与导演联合会一起组织开办了一个电影商业学院,制片人有机会得到了来自欧洲的几个主要制片人的亲临授教。
(三)创新环境:有良好的科技基础设施
新西兰是全球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速安全的宽带连接可在短短六分钟内,将连续一小时的电影镜头从女王城飞速传输给洛杉矶的编辑人员。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创意出现,每天都有新的灵感,这与创新环境有密切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