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的艺术风范[1]——简论夏青的播音艺术
夏青的语言艺术,字字珠玑,真是言不尽意;夏青的播音创作,博大精深,的确书不尽言。
一
播音,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出声露面”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的创作。
我们的播音,要传达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要自觉地发挥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教育和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和最终理想。
夏青的播音,严格而坚定地遵循着这一创作原则。他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字斟句酌、高屋建瓴的创作理念,钟爱祖国、关注时代的创作热情,庄重严谨、铿锵有力的创作风格,不断强化着他的创作活动。从一个字音到一次播音,从日常播出到重大任务,从正常工作到紧急情况,从自己准备到帮助别人,他都毫无例外、毫不放松地全身心投入。
夏青的播音,像齐越的播音一样,已经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他们从未脱离播音创作的根基,因为只有在这个根基上,才会绽放奇香异彩的花朵。
二
播音创作,绝不仅是悦耳的声音、清晰的口齿就能胜任的。但是,不悦耳的声音和不清晰的口齿肯定不会有上乘的播音作品。
多年来的“重文轻语”现象、崇尚日常口语的自然主义,往往使我们忽视悦耳的声音和清晰的口齿在播音中的重要作用。至今,还有这类观点的影子,徘徊在一些人的心目中。
夏青的播音,真正达到了“字正腔圆”的境界。他那明亮圆润、浑厚坚实的声音,他那清晰纯正、韵律悠扬的词句,造就了一种悦耳动听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产生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听觉效应,仅此,就使人百听不厌、乐此不疲了。
“字正腔圆”,像宽敞平坦、一览无余的大道,像碧蓝如洗、一望无际的天空,可以包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情、理;而字不正、腔不圆,只是一路泥泞和一片井天,灵动的思维和丰富的生活到这里便被滞留和窒息了。
“字正腔圆”是话语的一种美的叙述方式,应该有更多的人学习它,掌握它。拒绝它、贬低它,可能有千万种理由,不过,一言以蔽之,吃不到葡萄,只好说葡萄是酸的。
当然,夏青的“字正腔圆”,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三
夏青的“字正腔圆”,不仅隐含着时代的高度、历史的厚度,还呈现着大国的风度。
五千多年的古国文明,传延到今天,广博的积淀,精深的承续,建构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形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又展现了她的“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朴实、亲切生动”的黄钟大吕式的风貌。新中国的播音风格,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增添了独树一帜的景观。
夏青的播音,在“字正腔圆”中,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庄重严谨,规整大方,铿锵有力,明快洒脱,形成了巨大的逻辑钳力;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特别精到地运用了停连技巧,既一气呵成,又切分细密,显示了有声语言的顿挫之妙。一顿一挫,放得开,收得拢,声音中止而意蕴丰厚,深化了内涵,强化了节奏,给听众创造了心驰神往的思辨空间。
夏青尤为擅长“宣读式”播音,但绝不照本宣科,而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举重若轻,言之有物,既有理性的张扬,又有感性的点染。从驾驭全局到微细处理,都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毫无粉饰,毫不做作。
语言功力,更集中地融汇着创作主体独特的人生经验、生命感悟和语言习得。夏青的语言功力,沉郁规整,犹如杜甫的律诗,用字老到,出语惊人,是播音中深厚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在这条路上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其中,自有成才的规律在。
四
播音创作,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播出的节目如此,创作的依据如此,表达样式、语言样态更是如此。延安时期的播音风格,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氛围融合;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氛围对播音风格的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使播音风格进入了思辨、丰富的层级。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展现了播音创作空间的深广和播音创作理想的高远,进一步证明了播音创作的党性原则和喉舌功能。 60年代初期的“大文章”,文化大革命中的“高调门”,在播音史上,仍有它们的历史意义和认识价值,不应一笔抹杀。割断历史、脱离时代的论述和研究,都不是郑重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利于播音艺术的发展。研究夏青的播音艺术成就,也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在相对真理的长河中追新求异,在大浪淘沙中弃伪存真。广播电视线性单向传播的模式将在网络文化的兴盛中,增加多向互动模式。播音创作在文字的转化和思维的外化过程中,进入节目形态的方式和方法必将充实和丰富话语的叙述样态,语言的精妙也将培养更多的会审美的耳朵。 “字正腔圆”,不仅在艺术层面给人以人文精神的涵养,而且会在生活交际层面美化社会语境。
夏青播音艺术的发人深省,确是一种历史性的启迪。
五
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审视夏青的播音艺术成就,我们认为,夏青正是一位复合型的播音艺术家。他那博古通今的学识,包容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他那造诣精深的专业,律动着汉语语言文字的美学追求。我们对他的敬佩是久远的。
现在,有些人仰视西方,膜拜港台,对那些被宣扬和炒作出来的节目和人物,大有望尘莫及之感。我想,当有意无意地夸饰殖民者文化和殖民地文化的时候,当有意无意地推崇域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名人”的时候,当说这些名人是全才、是“复合型”人才的时候,是不是还记得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名人”?是不是忘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齐越、夏青、林田、费寄平,已经拥有了数以亿计的听众?他们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起的是,早在50年代,夏青的著名论文《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就已经在指引着后来者根据传播内容进行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了。老一辈播音员们从大量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至今还放射着真知灼见的光芒,他们的教诲我们能够忘记吗?当然不能。
西方的和港台的先进技术与传播经验是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但不能只宣扬“远学欧美,近学港台”,这只会走向片面以至误区。因为,“数典忘祖”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会鼓励和支持的。若是一心向往的不过是人家的皮毛,就不仅抛弃了对本民族优良传统的承继,而且会丧失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关怀。那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成了一句空话,“巨人”便化为虚无。
夏青——也是播音艺术中的巨人。
“字正腔圆”,应成为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风范;
“字正腔圆”,是研究夏青播音艺术成就的起点和归宿。
【注释】
[1]原载《中国广播》199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