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指定稿件朗读的准备与应考

指定稿件朗读的准备与应考

时间:2023-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指定稿件朗读的准备与应考这项内容,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语音面貌、发声状况、能力和基本的朗读能力。这件事不仅令刘聪的妈妈吃惊,也感动了当时在场的围观者。第一层次是文章的导语部分,概述了事件的主要事实;第二层次具体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层次,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小学生刘聪的品质和其母亲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一)指定稿件朗读的准备与应考

这项内容,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语音面貌、发声状况、能力和基本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顺畅、生动。指定朗读的稿件是一篇几百字的以叙述为主的短文。

1.稿件的准备

考生拿到稿件后约有10~15分钟的准备时间。稿件的熟悉和准备是考试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一般可通过“看——想——读”这样三个阶段来完成。下面以“九龄女童勇追歹徒”为例加以说明。

九龄女童勇追歹徒

当许多成年人面对歹徒腿软气短的时候,年仅9岁的小女孩刘聪却“穷追猛打”,将歹徒抢走的书包又夺了回来。这件事不仅令刘聪的妈妈吃惊,也感动了当时在场的围观者。

8月13日早晨,正在家度暑假的前门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聪骑着儿童自行车,随妈妈到丰台洋桥早市买菜。妈妈看上了一个小摊的圆白菜,就把放着钱包的书包挂在刘聪的车把上,蹲在摊前全神贯注地挑起菜来。这时,一个瘦高个儿男人迎着刘聪走来,擦肩而过时,他趁刘聪不备,突然从车把上摘下书包,撒腿就跑。当时刘聪的妈妈正在旁边挑菜,周围的大人们被这一幕惊呆了,谁也没有要替她讨回公道的意思。刘聪来不及多想,扔下车奋起直追!

在一个卖鱼摊前,不知后有“追兵”的歹徒停了下来,正欲查看自己的“战果”,小刘聪赶上来了,即劈手夺过歹徒手中的书包,因为用力过猛,几乎摔倒在地,等刘聪站稳脚跟,歹徒已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再说刘聪妈妈挑好菜一回头,女儿和书包都不见了,她焦急地寻找,却见小刘聪拨开人群向她走来,小脸煞白,眼泪汪汪,手里紧紧攥着那只书包……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刘聪的妈妈,她说,刘聪从小就特皮实,长大了跟假小子似的,爱踢足球,平时无意中与同学有个磕磕碰碰的,回家从来不说,遇到歹徒这还是头一回。记者问刘聪的妈妈现在有没有后怕,她说:“不怕。无论男孩女孩,大人小孩,遇到坏人时都要有一股正气,一股勇气。勇敢就不会输给坏人。”

(1)看 拿到稿件先不要急于出声朗读,而是要精力集中地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因为未经仔细分析、理解、感受的出声朗读,会形成先入为主的不准确的声音印象,它会对后面考试时的朗读产生消极的前摄抑制。读了一二遍之后,应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把握文章层次脉络。如例稿“九龄女童勇追歹徒”讲述了九岁的三年级小姑娘刘聪在早市上遭抢后临危不惧,勇追歹徒的事迹。全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段为第一层次,第二、三、四段为第二层次,第五段为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文章的导语部分,概述了事件的主要事实;第二层次具体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层次,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小学生刘聪的品质和其母亲对这件事情的感受。看,是为了了解内容的同时,明确文章起承转合的逻辑,为表达的清楚、顺畅、生动和语气的承接转换找到依据。

(2)想 是指定稿件朗读考试的准备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考生对朗读内容进行思考和感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稿件认识的深化的过程。

想主题——深入感受稿件主旨意蕴。准备稿件不能只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还要明确事件当中蕴含着什么情与理,这就是主题,即稿件的中心思想、精神实质。“九龄女童勇追歹徒”一稿通过九岁小学生刘聪,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典型事例,赞扬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凛然正气和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风,事情发生在一个九岁女童的身上更是难能可贵!深入地分析和把握主题是准备朗读表达的关键。

想目的——明确朗读的社会意义。朗读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目的,是朗读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和意义。虽然是考试,但是,也要把其当成目的明确、意义不凡的传播活动。想一想朗读的目的,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起考生本人积极甚至强烈的朗读欲望。一般而言,朗读者朗读的目的与稿件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一致的。作者采写小学生刘聪的目的为了弘扬正气,使更多的人学习刘聪,争做社会新风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也正是朗读者通过有声语言传播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使人们通过听你的朗读受到震动、激励和警醒。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为成功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想对象——建立积极的交流状态。朗读除了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同时也是有明确交流对象的传播活动。结合具体内容想一想朗读接受的具体对象,有利于朗读目的的实现,并使朗读生动可感。可以把主考老师当成自己朗读的听众和朋友,设想他们听到你的朗读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他们将有什么积极的作用,等等。另外,还可以根据所播讲的内容来具体地设想对象,如可以把这篇稿件的播讲对象具体设想为中小学生听众朋友,用以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朗读欲望。

想重点——找到主题、目的的落脚点和与对象交流的共鸣点。任何文章的内容都不是没有主次、不分轻重的。朗读者在进行朗读准备时,还必须明确文章中哪些词、句、段、层次更重要些,哪些属于次要的部分。如例稿中的第二个层次中叙述了小刘聪勇斗歹徒的过程,集中反映了她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这个层次就是全篇的重点层次,而第三段详细描写了她的具体表现,又是重点层次中的重点段落。另外,在其他那些非重点层次段落中也有直接赞扬小刘聪的词语,也都属于重点部分,理解、感受和表达时都要给予突出、强调。

想基调——把握准备稿件朗读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准备稿件的最后,还要想一想这篇稿件应以什么样的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加以表达,是热情赞扬的,还是严肃郑重的;是说服规劝的,还是严厉批评的;是深切缅怀的,还是深情回忆的……等等,如例稿的朗读的基调就可以概括为:热情赞扬、肯定提倡的。恰切的基调是朗读的方向,把握准了总的基调,朗读就像航标指引下的航船,把正了方向。

(3)读 做了以上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小声地上口朗读了。这一过程也很重要。它是对前两个阶段工作的检验和对稿件认识的实践过程。上口诵读,既可以丰富自己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又可以从对有声语言的听觉反馈中受到激励,发现和校正理解和感受的偏差。有时会有这种情况:理智地分析时,对稿件某一部分的认识和感受是一个样,而一经上口诵读,又是另一个样。这时就需要再仔细分析、推敲一下,一般的规律是:理智的分析应服从表达的需要。做了以上的工作,应考者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变得深刻得多了,似成竹在胸,一股积极的朗读欲望便油然而生,带着这种积极的状态进入考场,指定稿件朗读的考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成功的把握。

2.稿件的朗读

如前所述,指定稿件朗读的要求是:清楚、准确、顺畅、生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第一,感受领先,以情带声。从以往的考试来看,在指定稿件朗读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考生毫无感受、毫无表情地念,机械地、干巴巴地读,这种“朗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低层次的“照本宣科”、“念字出声”,距离朗读的目的、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一个字不念错,一个结巴都不打,也难以取得好成绩。朗读,是朗读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读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朗读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读,并且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

如例稿第一段,朗读第一句话时,应有一种遗憾的感受,而读后面的两个分句时,应有一种钦佩、振奋、感叹的感受。表达时,第一句语势平缓,第二句语势略扬稍快。句子内容不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第二,“归堆儿”、“抱团儿”,清楚连贯。经常有的考生在朗读时或者一句一顿,或者是从头到尾,不敢停顿,使内容既不完整,也不连贯,散乱一片,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朗读者可以通过划分小层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划分小层次就是把一个自然段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表达时,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尽量读得紧凑、连贯。如例稿的第二自然段,如果从头到尾一句接一句地“趟”着读下来,内容就不容易完整、连贯、清楚。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段的内容是分成三个小层次叙述的:

第一个小层次:“8月13日早晨……全神贯注地挑起菜来。”

第二个小层次:“这时……撒腿就跑。”

第三个小层次:“当时刘聪的妈妈……扔下车奋起直追!”

表达的时候,注意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之间少停多连,句尾多扬少抑,“归堆儿,抱团儿”;而在小层次之间,注意用停顿、语气加以区分,这样读出来的内容就容易完整、连贯了。

第三,重点突出,主次鲜明。朗读表达最忌“千篇一律”,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同样的轻重、同样的快慢、同样的虚实、同样的高低、同样的间隔,会造成声音效果的单调、平板、乏味。朗读者要善于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运动,对于那些直接表现主题、目的、基调的词、段、句给予突出强调。强调可以用加重的方式,也可以用停顿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快慢和抑扬的变化进行,如例稿第三自然段,为突出“小刘聪赶上来了,她劈手夺过歹徒手中的书包,因为用力过猛,几乎摔倒在地……”这句话的前后两句话都可以采用放轻、放慢“抑”的读法,而读到这一句可采取加重、加快、“扬”的读法。这样小刘聪的英勇行为就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第四,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艺术活动,它需要朗读者全神贯注。然而考场的氛围,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紧张。过度紧张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使朗读不能顺利进行;还有的考生怕自己朗读不好,缺乏自信;有的想自己的声音如何,嘀咕自己语音、发音、嗓音的“毛病”;还有的在想主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有的偶然打个结巴,读走了一个音,而懊恼不已,以至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读的内容。以上种种,都属于杂念,这些“外抑制”会压抑大脑皮层对稿件内容的兴奋,会影响应考者正常的朗读状态,影响表达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全神贯注于稿件内容。可以用思考内容来排除杂念的干扰,也可以设想主考老师作为听众非常想听你的讲述——用以调动自己积极的表达状态。指定稿件朗读,同时也是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注意力专注集中、处变不惊、从容沉稳才是上乘素质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