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像与影像生产
在展开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的研究之前,似乎有必要澄清“影像”及“影像生产”的概念。
中文“影像”是“影”与“像”的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影”有阴影、图像之意。《辞源》有两个解释:(1)因挡光产生的阴影。《庄子·渔父》有云:“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走愈疾,而影不离身。”《后汉书·朱浮传》中,《与彭宠书》有“引镜窥影,何施眉目”句。(2)图像。《南史·梁·长沙宣武王懿传》载萧猷:“与楚王庙神交饮,至一斟,每酹祀,尽欢极醉,神影亦有酒色,所祷必从。”又如《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古汉语中,涉及图像、形象的时候,“象”与“像”通假。《辞源》释“象”义有两条:(1)形状、相貌。如图像、画像,通作“像”。《尚书·说命》上:“乃审其象。”《传》云:“刻其形象。”(2)凡形于外者皆曰象,如气象、星象。《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辞源》释“像”义为肖像。从“影”与“像”的古汉语词义中,我们可以将“影像”一词理解为因光线作用而产生的图像。
影像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汇有portrait, picture, figure, features 等,但最贴切的应是image。关于该词,《兰登书屋英语词典》有两条最贴近的释义:(1)以照片、绘画、雕塑或者其他视觉形式再现的人、动物或物体的相像物;(2)物体通过镜子、透镜折射的光学表像或光线通过透镜在一个表面上的成像。[16]《牛津英语百科全书》将影像定义为光线通过镜子反射、镜头折射或辐射等产生的物体的光学形象。[17]《电影电视词典》对“影像”的专业解释是:由透镜或镜子所构成的物体的形象,源于光的汇聚或反射作用。[18]《现代汉语词海》的解释是:物体通过光学装置、电子装置等呈现出来的形象。[19]以上定义,均强调影像生成过程中必须具备实体、光、光学装置、形象等几个必要元素。
从广义讲,影像包括两种类型:静止影像和活动影像。本书所指的影像生产并非是指那些将影像作为媒介的观念艺术以及“新媒体艺术”,这些观念艺术作为从绘画艺术中发展出来的艺术门类,只是将影像作为一种单纯表达观念的艺术手段和图像处理方式,是对于具有观念意义的行为和现场的记录,如波普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以及其他的视像艺术、影像合成艺术、二维和三维的动画影像、平面数码影像、网络艺术等。本书所谓的“影像”是克拉考尔的“物质世界的复原”的影像,是巴赞以摄像机为主要工作手段和记录方式的影像,而不是现代电脑动画、flash等数字虚拟成像技术“生成”的影像。影视的元素包括影像、人声、音响、音乐、字幕等,其中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影像和声音。电影的本质是视觉的,由影像构成的。[20]从本体意义上来讲,影像是电影的本体元素。
美国电影学者J.莫纳科在《怎样看电影》一书中指出:“到了1980 年,情况已经变得很清楚,我们所谓的电影与我们所熟悉的录像和电视,不再可能截然分开了。时至今日应当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统一体的组成部分,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能够包括影片与录像带的新词汇。”[21]在本书中,影像生产主要指以摄影机、摄像机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活动影像的生产,即电影与录像的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