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新闻语体中的主要修辞格

电视新闻语体中的主要修辞格

时间:2023-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新闻语体中的主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是赋予语言形象性、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手法。只有那些既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又不违背电视新闻传播客观、真实本质的修辞格才被电视新闻传播话语所接受。——2005年4月26日《新闻联播》《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上所列举的是在电视新闻语体中适应性比较强的修辞格。

二、电视新闻语体中的主要修辞格

修辞格又称辞格,是赋予语言形象性、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手法。

修辞格的分类多种多样,老的修辞格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总结的4类38格为代表,新的修辞格以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中提出的16格为代表。

这些修辞格在不同的语体中适应性也不相同,在文艺语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修辞格有很强的适应性。

但是新闻传播的特性和电视新闻传播的语境决定了电视新闻话语的表现方式——客观、准确、真实,因而,在电视新闻中渲染、夸张等修辞手段就被排除在电视新闻话语之外。只有那些既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又不违背电视新闻传播客观、真实本质的修辞格才被电视新闻传播话语所接受。

在电视新闻话语中,适应性较强的主要有比喻、换算、引用、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格。电视新闻话语中,还经常通过辞格的运用创造出一些专用词语、新词语,比如“黄金周”、“豆腐渣工程”、“龙头企业”、“菜篮子工程”等。

比喻。比喻也称“打比方”,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在电视新闻语体中,更多的是使用借喻,旨在形象地说明事理。例如:

环路“蜗牛车” 挡路又难罚(把行驶速度缓慢的汽车形象地比喻为“蜗牛”)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标题

《财富》论坛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并且是最有希望的最广泛的市场。(“引擎”比喻中国的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5年5月9日《新闻联播》

《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规模将超过历届水平》

女单比赛中,一号种子张宁以11∶5和11∶3轻取十运会冠军蒋燕皎。二号种子谢杏芳、中国香港王晨、荷兰张海丽等名将均轻松过关。其余几朵中国“小花”中,王仪涵、陈莉晋级,陈兰婷和李雯双双告负无缘八强。(“小花”用来比喻年轻的女选手)

——2005年11月11日《体坛快讯》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张军/高崚未进8强》

在电视新闻中,存在着大量本体和喻体已经固化、类型化的比喻形式,如,军队——钢铁长城、军民——鱼水、腐败人员——社会的蛀虫等。文艺语体中的比喻追求新颖、独到,追求创新、特别,而电视新闻语体则很少直接运用新颖、独特的比喻形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比喻有时要花费电视观众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将喻体和本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受众对其他信息的接收。

换算。换算是把不容易记、不容易理解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量,折合成另外一种可接受的数量形式。例如:

各品牌手机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过这次摩托罗拉一举推出了仅售40美元的手机,合人民币也就300元多一点,这个价格在印度等不富裕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把对手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2005年4月25日《全球资讯榜》

《摩托罗拉:推出40美元廉价手机》

引用。就是引用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观点、表达思想感情、说明问题。这里的“语言材料”包括名言、谚语、格言、警句等。在电视新闻中常常引用人们熟悉的、无须过多解释的语言材料。例如:

俗话说:“兵贵神速,迅必胜焉。”为了一个“快”字,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千方百计寻找点开“神速”最大化的窗口,让时间升值,让一大于二。

——2005年7月16日《新闻联播》

在引用时,应尽量避免生涩、难懂的词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憧憬的‘去其螟瞵’,‘毋害我田稚’的理想,在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这句话中所引用的“去其螟瞵”、“毋害我田稚”等,即使是在报纸新闻中也要琢磨半天究竟是什么含义,在电视新闻中使用则会让人十分费解,这样的引用还不如不引用得好。

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是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其他名称来代替。在社会、体育等软新闻中,会运用这一修辞格来为新闻增加生动形象、风趣活泼的色彩。例如:

在全场观众热情的欢呼声中,这位瑞士天王从ATP官员手中接过了年终排名第一的水晶奖杯。(“瑞士天王”指网球运动员费德勒,“瑞士天王”是球迷们给他起的外号)

——2005年11月16日《东视新闻》

《加冕ATP年终第一宝座 费德勒在上海领取奖杯》

看得出来这个“沙僧”还真有点真功夫,但花样也越来越没什么意思了……(“沙僧”指的是打扮像沙僧的表演者)

——2005年12月25日《第7日》

《促销》

对偶。在以散句见长的电视新闻中,使用对偶,既显得鲜明突出、规整有力,又使人感到错落中见整饬,富于变化。不过,电视新闻中的对偶句不像诗歌中要求的那么工整对仗。一般音节相等、语句结构大致相同即可,对平仄、词性等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例如: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只名犬,小到巴掌大的袖珍狗,大到100多斤的藏敖犬,都让人大饱眼福。

——2005年5月8日《全球资讯榜》

《山东福建:名犬赛——狗狗也选美》

排比。在一般的时事新闻中很少用到排比,在政论新闻中恰当地使用排比,会增加语言的气势。例如:

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五个始终牢记”,高屋建瓴,总览全局,是……。

——2005年4月26日《新闻联播》

《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

以上所列举的是在电视新闻语体中适应性比较强的修辞格。对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所列举的其他修辞格,如夸张、移就、避讳、析字、飞白、回文、跳脱等,以及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中提到的新辞格,如互文、断取、歧疑、奇问、移时等,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几乎就没有出现的机会。即使是诸如比喻、排比、引用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运用时也要注意,它们必须是在电视新闻话语表达必须的情况下恰切地运用,而不是不加节制地滥用、误用,这样不仅违背了电视新闻语体的本质要求,同时也违背了修辞的初衷。

【注释】

[1]转引自孙懿华、周广然编著:《法律语言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页。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页。

[3]李佐丰:《广播电视语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4]邓明以:《新闻语体的风格特点》,见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编《语体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16页。

[5]形容词一般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总的来说,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但作状语和补语不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据贺阳《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的统计分析》的统计,性质形容词作状语的频率是7.7%,形容词(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作补语的频率稍高些,为8.7%。

[6]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7]〔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38页。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页。

[9]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10]〔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11]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12]《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长沙电视台2000年12月11日播出,获得2000年度中国电视奖消息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13]〔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 2003年版,第78页。

[14]张斌:《简明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15]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8页。

[16]张斌:《简明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4页。

[17]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18]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8页。

[19]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17页。

[20]陆丙甫:《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见《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

[21]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22]参见〔美〕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23]〔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 2003年版,第85页。

[24]Mike Bal,Narratology: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5,p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