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新闻语体的主要有声语言表达样式
有声语言表达稍纵即逝、幽眇难知,对有声语言做出精确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电视新闻播音因不同节目、不同内容、不同有声语言表达主体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如果具体到某一个体、某一类节目、某一种风格,语体的类型化和稳定性就会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既不便进行描述,也不利于我们总结电视新闻语体的整体特征。因此,在对电视新闻语体的有声语言表达样式进行归纳时,我们不妨化繁就简,以有声语言表达样式为主体,结合电视新闻传播不同层次间的呼应关系和内在逻辑,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
我们知道,在电视新闻语体中,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文本叙事层面的叙事方式以及新闻传播层面的传播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叙事方式、传播方式在语言表达层面的外化与发展。我们看下图:
转述——描述——评述…………文本叙事层
↓ ↓ ↓
报告——报导——评论…………新闻传播层
↓ ↓ ↓
播报——讲述——评说…………有声语言表达层
在文本层面,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叙事方式,转述、描述和评述,这三种叙事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一种陈述。
其中,转述重在对事件的整体信息进行概括和介绍,态度较为客观,语言色彩比较中性,句式比较规整,书面色彩较浓。如下面这条消息:
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昨天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并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几天前达成的组建大联合政府协议,从而为默克尔出任德国总理铺平了道路。
据德国媒体报道,在联盟党和社民党通过了组建大联合政府协议后,两党将于18日正式签署该协议。德国联邦议院将于22日举行全体会议,对默克尔出任下届联邦政府总理进行投票表决。本月11日,联盟党和社民党经过长达4周的组阁谈判终于就组建大联合政府达成协议。
——2005年11月16日《中国新闻》
《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批准组建大联合政府协议》
描述重在对事件过程进行陈述,态度根据内容有一定的倾向性;语言生动形象,善于展示细节,有一定的故事性;句式比较短小、灵活,口语意味较浓。如:
日前,王大妈通过热线反映,她家即将拆迁的两间祖屋地基下面有古城砖,希望可以捐赠给有关部门。非常感谢王大妈这份热心、这份热情。我们的记者和专家一起赶赴了现场。
66岁的王大妈原来住在清河镇东南口,几个月前家里的房子被划进拆迁范围,全家人搬到新房。王大妈特别高兴,可在高兴之余,她还总是惦记着原来的老房子,原来是埋在老房地基下的旧城砖一直让老人牵挂不已。
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拆完,工人们正在刨挖地基部分,果然如王大妈所说,工人们从土里挖出了一块块的青色城砖。城砖长40厘米、宽25厘米。一同前来的石刻专家刘卫东当即对这些城砖进行了鉴定。
王大妈称70年代建房时,还没有保护城砖的意识。后来通过媒体宣传得知,城砖是非常宝贵的文物,需要保护,可这时城砖早已被埋到地基里。现在赶上拆迁,城砖得以重见天日,她特别希望把这几百块旧城砖捐献到合适的地方。
记者随后联系了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城墙项目部,他们表示愿意接受王大妈的捐助,并向王大妈表示感谢。不久他们公司会派人亲自登门接收这些城砖。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
《好心市民踊跃捐砖》
评述是在转述或描述的基础上,对事件本身发表意见和看法,重在议论和评价。立场鲜明,态度明确,倾向性强。句式比较灵活,往往夹叙夹议。如:
现在都说看病难、看专家更难,但大量的社区医院却乏人问津。其实原因很简单,医疗设备差、人员素质低,社区医院总是难以博得小区居民的信任。而要想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关键在于解决社区医院人才急缺的问题。对此,现在北京市的各个城区都在因地制宜、各出奇招。(议论)//昨天上午,丰台区一百多名二、三级医院专家就出现在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室里,而专家出门诊也让社区医院变得异常红火。
早上9点不到,方庄芳群园的社区服务站就出现了以往少有的热闹场面,心脑血管、骨科、眼科甚至出现了排队的现象。而小区的居民不约而同地聚到这儿,冲的就是从22号开始在社区医院坐诊的二、三级医院专家来的。(叙述)
(患者同期声略)//
小区居民这么高兴,原因就在于这百名专家在社区出门诊不是蜻蜓点水的走过场,而是真正的扎根设点。(议论)//这次,丰台区的九家二、三级医院和九个城乡一级医院建立长期的“一对一帮扶”的关系。每名专家每周去社区医院坐诊一天,专家在社区出诊,收的是社区级的门诊费。便宜、热情、专家级的服务,让社区医院重聚了人气。据统计,方庄社区医院仅昨天上午的门诊量就超过了200人次,比平时翻了近10倍。
在外人看来,“一对一帮扶”对于二、三级医院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仅挣不到诊疗费、药费,还要额外负担出诊专家的相关费用,而本院一方为此损失的利润就更大了。但耗时、费力的背后,却是社区服务的巨大市场。
专家进社区还只是“一对一帮扶”计划的第一步,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在社区医院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城乡一级医院培训社区医务人员,手把手的辅导查房、出门诊,对于一些原本已经心灰意冷的年轻社区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以叙为主,夹叙夹议)
——2006年3月23日《特别关注》
《专家社区出门诊就近解决看病难》
叙事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和传播目的制约下的传播方式相互关联。在传播方式中,对事件进行概括性介绍、重在对信息进行整体把握的,我们不妨称之为“报告”;对事件进行过程性描述、重在从细节中发现信息的,我们可称之为“报导”;对事件进行介入式评述、重在表明主观态度的,我们则称之为“评论”。
在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既可以根据事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文本叙事方式,并转化为相应的传播方式,生成一种潜在的效果预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事实,预先规划传播目的,选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从而对叙事方式进行“前制约”。
有声语言表达层面的表达方式一方面要受文本层面的叙事方式和新闻传播层面的传播方式的框定和制约,另一方面,有声语言表达方式在面对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时候,也具有能动性和灵活性。我们下面从这两个层面入手,分别讨论。
(一)与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相对应,有声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主要分为三种样式
1.播报式
这种样式反映的内容多是国内外发生的动态新闻事件,一般采用客观陈述的方式。
其心理依据表现为“向您报告最新动态”;态度较为客观,没有过于明显的倾向性;语气上沉稳、端庄;语势起伏不大;节奏较为稳健、均一,听感上规整有序;用声状态比较稳定,声音偏实,虚实、明暗变化不大;整体上以播为主。
播报式是目前我国新闻播音的主流,也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语体特色的表达样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及各省卫视的新闻联播大多采用这一表达样式。
2.讲述式
其心理依据表现为“向您讲述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态度随事件内容有一定的倾向性,并根据事件的进程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语气上,随事件而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色彩,或依细节的展开需营造一定的故事性而具有丰富的变化;语势随事件的推进起伏较为明显;节奏有张弛变化,听感上生动有趣;用声状态变化自如,声音以实声为主,有明暗、虚实变化;整体上以讲为主。
这种表达样式适合于情节性、故事性较强的新闻事件。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表达样态。诸如《今晚》、《第一时间》、《特别关注》、《第7日》中的大部分有声语言表达。
3.评说式
它是一种夹叙夹议的表达样式,既有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又有对该事件的看法、评论。它既可以播报式+议论,也可以讲述式+议论。在有声语言形态上,在播报式和讲述式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一种说理的色彩。
其心理依据表现为“就这一事件和您交换意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语气上自信、坚定,感情色彩浓郁,具有内在的力感;语势起伏较大;节奏随叙与议及事件的发展、观点的凸显而对比推进,推进感强;听感上酣畅淋漓、鲜明灵活。
(二)和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相关联时,有声语言表达样式具有能动作用
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以适用为目的,尊重基本的新闻传播规律和语言表达规律,在这些前提下,语言传播者不同的新闻素养、语言功力、风格追求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丰富样态。
有声语言表达在面对不同叙事方式时,并不是一味地被动适应,在保证实现传播目的的前提下,还可以灵活地进行创造。比如,为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加灵活生动,可在一定程度上以讲述的语态处理转述的内容;在面对事件性质明晰的描述文本时,为表现鲜明的态度进行有效引导,可以以评说式的语态处理相关新闻消息。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说的三种有声语言表达样式只是从电视新闻有声语言表达的一个侧面进行的分析和划分,并不具有唯一性。我们如此划分的依据在于:以上表达样式确实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存在,并且是其主要样式。同时,这样的划分,把表达层与文本层、传播层彼此联系起来,虽然不免有机械和片面之嫌,但也避免了表达样式与文本和传播目的相脱离,防止出现自说自话的“各自分立”现象。让三者互为依托,便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也有利于研究的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