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海外官方华语广播
在全球华语广播中,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华语广播,就是各国开办的主要针对中国地区的对华国际广播。国际广播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及时报道战争状况,宣传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影响敌对国家的民众,当时的发达国家都利用成熟不久的无线电技术,开办短波外语广播。这类广播多是以政府背景作为支持,是带有官方色彩的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苏美两大阵营的对立,对外广播又成为冷战和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冷战结束和世界范围的和解趋势,各国人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限制越来越少,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逐步减少,对外广播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许多国家将中国列为影响对象,开办华语广播。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华语广播有前苏联的莫斯科广播电台、美国的美国之音、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的澳洲广播电台、日本的日本广播公司、德国的德国之声等。
国外华语广播对中国真正具有影响力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便于个人收听的半导体短波收音机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国家对于收听海外广播有着严格限制,收听人数很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随着中国陆续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和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这些国家也引起国内民众的兴趣。与此同时,国内展开的学习外语的热潮为海外电台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美国之音开办的《英语900句》学习课程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收听英语教学节目的同时,包括新闻时事报道和美国音乐在内的华语节目都获得了大量听众。在此之后,英国广播公司、澳洲广播电台、日本广播公司都在开办外语教学节目过程中获得过成功。
在对外广播中,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就是以对象国的母语作为标准语言。对外广播总是优先使用对象国人员做播音员。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的对华广播都使用普通话发音,但由于大陆移民很少,可供选择的编播专业人才更少,各海外广播电台大多使用台湾背景的播音员。这些播音员很多是从大陆去台湾,还保持着较纯正的北京音,虽然与当时的普通话已有差别,但还没有现在台湾国语的腔调。一些要求不高的国际广播电台,选择的播音员语音和嗓音都比较差。也有一些电台使用本国的非母语播音员,听起来南腔北调,甚至有些滑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中国大陆听众的骤然增加,各国的对外广播重新审视自己的媒体语言,希望自己播音员的发音更接近普通话。这些电台首先通过文化交流,让现有播音员熟悉对象国的语言。然后是通过官方渠道,引入一些大陆背景的播音员。最后是自己在留学生或移民中自己挑选播音员。现在在各大华语广播电台中,大陆背景的普通话占主导地位。尽管这些国际广播电台的播音与国内广播在发音和表达方式上并不相同,但使用的都是大陆通行的普通话。
除了短波广播,一些海外媒体还采用了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节目,但由于中国大陆限制个人安装卫星接收机,这类节目影响很小。
海外对华广播语言可简单概括为:普通话发音为主流,播音水平参差不齐,语言风格各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