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莫扎特年”绩效分析

“莫扎特年”绩效分析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莫扎特年”绩效分析“莫扎特现在在哪?”总的说来,“莫扎特年”取得了如下的成果:“莫扎特年”宣传海报“莫扎特精神”,由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提供首先,全方位化、立体化。让本国人更多地了解莫扎特是奥地利“莫扎特年”的首要目标。“莫扎特年”系列活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的全球化特征。

第四节 “莫扎特年”绩效分析

“莫扎特现在在哪?”

“莫扎特年”的基本理念明白无误地在这个8岁女孩的问题中展现出来:寻找莫扎特,感受莫扎特,与莫扎特重新相遇,从许多不同角度、以许多不同方式接近莫扎特。

莫扎特需要欧洲,而欧洲——以及整个世界——同样需要莫扎特。[10]

(“Und wo ist der Mozart jetzt?”

Viel trefflicher als mit dieser Frage eines achtjährigen Mädchens kann man das Grundanliegen von WIENER MOZARTJAHR 2006 nicht formulieren:Mozart suchen,Mozart erleben,ihn neu erfahren,sich ihm immer wieder nhern.

Mozart hat Europa gebraucht,so wie seither Europa und inzwischen die ganze Welt Mozart braucht.)

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同时也是为了沿着历史的进程,宣传这个形象,宣传他的作品和所有关于他的一切。[11]

“莫扎特年”艺术总监彼得·马尔伯和菲嘉贝女士所提到的理念毫无疑问已经被“莫扎特年”系列活动实现。所有维也纳人、奥地利人、欧洲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从更多的视角、以更多的方式认识了莫扎特,莫扎特的形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满生动。总的说来,“莫扎特年”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img40

“莫扎特年”宣传海报“莫扎特精神”,由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提供

首先,全方位化、立体化。“莫扎特年”的纪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面向的人群范围极广,历时长,让人们在整整一年之中都无法阻挡来自莫扎特的立体冲击。“莫扎特年”系列活动展示的不仅仅是莫扎特和他的音乐,还包括他周围的人和事、生活和工作环境,甚至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全貌。下图是“莫扎特年”的主要宣传海报之一(海报由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提供),它清楚地显示出系列活动的主旨在于宣扬“莫扎特精神”(Spirit of Mozart)。对莫扎特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展示无疑能够告诉世人“莫扎特精神”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从何而来。宣扬“莫扎特精神”强化和深入了世人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这是加强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两个例证:奥地利广播公司(ORF)为“莫扎特年”录制的《“莫扎特年”系列活动精选集CD》选取了“莫扎特年”活动中当代音乐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小提琴家恩斯特·科瓦契奇与维也纳青年乐团合作演出莫扎特的5部小提琴协奏曲并与文艺复兴至现当代时期的音乐做比较。这两个例子都说明奥地利人并不分割传统和现代,将传统和现当代艺术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将音乐看做是通过传承而延续下来的艺术形式。这种传承的观念是莫扎特音乐得以延续的思想基础,更是欧洲古典音乐得以发展的心理因素。

第三,本土化。维也纳组织了莫扎特主题的活动,所有演出只以德语进行,这充分说明主题活动的对象仅仅是奥地利本国人(最多加上德国人和世界上并不多的懂德语的人)。活动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但也正体现了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的特点。文化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有扎实的本土化基础,其国际化、全球化就无从谈起。“莫扎特现场2006”强调的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大众化路线,但满足的也是本土大众的需求。让本国人更多地了解莫扎特是奥地利“莫扎特年”的首要目标。

第四,全球化。“莫扎特年”系列活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的全球化特征。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主任菲嘉贝女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以前,我们举办纪念莫扎特的活动范围只停留在他的家乡——萨尔茨堡,至多延伸至维也纳;但是2006年我们的纪念活动走向了全世界。我们有在纽约举办的音乐会,有在中国建立的莫扎特工作室,在全世界,尤其是莫扎特生日的那一天,各种纪念活动都在发生。我们还向全世界推广灵感来源于莫扎特音乐的新音乐作品,在一些学术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全球化帮助莫扎特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在一些我们从前不曾涉及的地区,国际化与新的媒体树立了莫扎特的良好形象。对于参与莫扎特年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我们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肯定超过了100个。”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这正是“莫扎特年”成功的最重要表现之一。最典型的例子如“维也纳莫扎特音乐电影节”:电影节所经过的城市中莫扎特只在布拉格、布尔诺和布拉迪斯拉发度过了一些时光,其他城市的参与只能说是与莫扎特的魅力有关了。“莫扎特年”活动之中的全球化元素主要包括: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莫扎特音乐会,使全世界更多地听到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通过主题展览使全世界对莫扎特及其生活的时代有更直观的了解;通过研讨会使全世界的学者将莫扎特的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层面;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丰富全世界有关莫扎特信息的获取手段;通过介绍莫扎特国际化的作曲风格使更多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对莫扎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奥地利充分地认识到“国际化”这种以民族国家为行为主体的小范围传播范式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的趋势,音乐的传播需要实现全球范围的认同。

第五,新音乐传播媒介的积极参与。通过了解“莫扎特年”的媒体宣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新兴音乐传播媒介已经大范围、深入地参与到莫扎特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有电视、电影、广播、CD唱片等;而传统音乐传播媒介如乐谱媒介已经渐渐淡出了大众历史舞台。由于新兴媒介本身就具有国际化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因此这些媒介的作用与莫扎特音乐的国际化与全球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有着很大的重叠。关于新兴音乐传播媒介的应用笔者将在下一章做详细论述。

【注释】

[1]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载《音乐周报》,2007年1月3日,第007版。

[2]Wolfgang Hildesheimer.Mozart,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77.

[3]傅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载《文艺报》,1956年第14期。

[4]http://z.baidu.com/question/30124149.html?fr=qrl3

[5]http://gb.cri.cn/4221/2004/09/29/113@314510.htm

[6]南妮尔是莫扎特姐姐的昵称,其全名是玛丽亚—安娜·莫扎特(Maria- Anna Mozart)。

[7]任鹏:《布拉格人是我的知音——捷克隆重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载光明网http://www.gmw.cn/content/2006-12/28/content_528608.htm

[8]http://www.dw-world.com/popups/popup_printcontent/0,,1874090,00.html

[9]原文中使用的德语词汇Jeunesse[0]是“青年”的意思,这里代指维也纳青年乐团。

[10]翻译自“莫扎特年”艺术总监彼得·马尔伯的谈话。

[11]翻译自对菲嘉贝女士的采访谈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