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
■王 甫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 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各国100多家电视台万余名记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大量的先进设备聚集北京。作为东道主国的主播台和祖国大陆澳门地区唯一的电视、新媒体特权转播机构,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少儿·军事·农业频道和高清综合频道、央视网都对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在开幕式现场设置了九个高清摄像机位,综合运用BOB提供的一路国际公用信号,加配中文解说进行重新组接。由于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各个工种配合默契,前后方步调一致,整体直播画面流畅,声音清晰,气氛热烈,现场感强,充分展示了中国运动员和中国观众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群众共享奥运庆典的欢乐景象。
通过电视直播,观众可以看到,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张艺谋及其团队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内核,别出新意地幻步移形、捕光捉影、浓墨重彩、静中取动,把各种艺术表演技巧和文化传播规律熔于一炉,在展示和破解一个个视觉悬念之中,呈现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迹,用不可抵挡的视觉说服力向“鸟巢”现场10多万观众、向全球近40亿电视观众,宣布了一篇奥林匹克盛典上的中国宣言,打造出本世纪第一个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电视转播镜头数据统计总表
注:本数据统计基于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电视直播数据统计及制表:刘倘、王宇路
一、完形理论与视觉奇迹的震撼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视觉传播的过程并不是外部信号通过眼球和神经简单地反射到大脑皮层上,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视知觉活动,把外部的刺激信号结构为自己最熟悉的图形和符号。完形理论为我们揭示了视觉传播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也为各种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张艺谋,以摄像师的扎实功底和电影大片导演的特殊灵感,加之王潮歌、樊跃等广场艺术大师的鼎力相助,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把完形理论应用得炉火纯青,终于在“鸟巢”打造出一幅“此景只应天上有”的视觉奇观。
1.视觉奇迹之一:场地上徐徐展开的画卷
运动场中央,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巨幅画卷徐徐展开的那一刻,场内十多万观众以及同时观看电视直播的世界几十亿观众疑惑了,眼前的景象亦真亦幻: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方块汉字、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尽收眼底,难道真有一幅巨大画卷被展开了?是谁展开了它呢?“古琴响起时,LED卷轴分别向两侧滑动,同时我们制作的视频出现在LED卷轴以及地面LED屏幕上,呈现的是模拟卷轴滚动的视频,就这样造成了观众眼中巨幅画卷徐徐滚动展开的视觉感受,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魔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影像总设计杨庆生解开了这个谜底。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卷轴被打开,观众眼中看到的两个画轴的转动,实际并不是这样,它们没有旋转,只是像两只门把手一样平移。不断旋转的效果是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地面影像与画轴表面的影像同步放映,高精度的咬合造就了慢慢展开的视觉效果。这是视觉原理中使静态物体呈现出运动状态的假象位移,或者说是错觉位移最直观的例子,静止的物体通过人脑的视觉暂留现象被感知为运动状态。
2.视觉奇迹之二:焰火“大脚印”
焰火组成的29个“大脚印”,是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亮点。沿着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150米长、70米宽的焰火“大脚印”,每隔两秒钟迈进一步,沿着古老北京的中轴线,流光溢彩,踏歌而行。最后一个“脚印”在“鸟巢”上空夺目绽放,化作满天繁星飘散而下。“大脚印”由焰火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而不多不少的29个“脚印”,又寓意着已经举办了29届的体坛盛会终于来到了东方古都,遵循着“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方针,中国人一定能办好这一次最有特色的奥运会。
8月8日开幕式当晚,北京有73个焰火燃放点,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大脚印”迈进了“鸟巢”并没有停步,在开幕式中国国旗升起之后,红色、黄色的牡丹礼花腾空而起,沿着京城水系蜿蜒舒展,在夜色中连成长达3. 5公里的龙形。焰火,成为进出“鸟巢”最活跃的文化元素,成为把开幕式现场盛景由“鸟巢”扩展到全北京、全中国的视觉导线。
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五环”焰火、“笑脸”焰火、“牡丹”焰火和“大脚印”焰火,除了具有以亮度、色彩构成艺术造型的强烈感染力之外,还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和指意功能,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思想性。在奥运会闭幕式上,焰火在天空中打出了“未来”两个大字,更是直接点化主题,引发了全场观众的欢呼。以夜空为纸,以焰火做笔,在高科技手段提供的平台上书写更新更美的图画。在焰火造型上突出指意功能的创作理念,会很快在节日庆典、广场演出、产品推介、户外运动以及在科学探险和军事防卫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引发更多更新的创作高潮。我们随着焰火“大脚印”,将会一步一步走进一个视觉传播的新天地。
二、心理期待与视觉悬念的张力
在举世瞩目、万众翘首的期待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运用了视觉位移、视觉错觉、视觉显化、视觉适应等认知原理,为观众制造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视觉悬念,使心理期待一次次化为顿悟和满足,化为惊喜与赞叹。
视觉悬念之一:点燃主火炬
开幕式前,“鸟巢”体育场顶部东头被严密包裹的凸起物,成为所有观众热烈交流的话题,大家达成相对一致的理解:这是张艺谋的最新创意——一个凤还巢的火炬造型,意味着中国凤凰涅槃,有人甚至从包裹的外形看出,它确实像一只头伸向体育场的凤凰鸟。那么,这个最重要的时刻——点火仪式是不是真的就是“奥运火炬凤还巢”呢?
距离点燃主火炬的时间越来越近,让开幕式主创人员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火炬塔一直被藏得很好,即使是在开幕式表演进行中悄悄立起也完全没有被观众发现。当李宁在空中跑完一圈之后大家才发现,他,已经站在了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火炬塔下面。“鸟巢”屋顶檐口上那幅500米画卷末端“卷成”的火炬塔下,全球各地火炬传递的景象与开幕式现场主火炬被点燃造成穿越时空的组合,悬念延续到最后一刻终于揭晓,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将奥运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轰轰烈烈。
2008年8月8日,在“鸟巢”上演“大变火炬塔”的难度令无数魔术师自愧不如。按照国际奥组委的要求,全场至少要有70%的观众可以看到火炬塔和点火过程。凭借最新的电子技术和液压装置,火炬塔静无声息,横空出世,圣火腾空而起,所有人的心理期待得到先抑后扬的豁然释怀,掌声欢呼声惊天动地。根据CSM媒介研究发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创下了自国内开启收视率调查的新纪录,在点燃圣火的那一刻,收视份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0%。
视觉悬念之二:梦幻五环
在29个“大脚印”之后,全场熄灯,暗场中出现的由繁星汇聚组成的梦幻五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如入梦境,似真似幻。这个由场地中央缓缓上升闪烁出钻石光芒的五环标志是由影像和实物共同实现的视觉魔术。
事实上,五环标志是一张36米×12. 5米的巨型五环纱网,是由直径2毫米的钢丝线编织而成的,当纱网上的4万多个LED发出白色光时,就呈现出了大家所见到的璀璨五环。为了使钢丝在演出时不至于反光,钢丝都裹上了一层黑色塑料皮,因为黑色塑料反射光弱,才不会被观众发觉。
在制造梦幻五环前,这张网事先已经被放在了舞台中央,当“大脚印”的焰火星星点点飘落下来的时候,地面上安置的5万个LED点和147米长、27米宽的地面LED屏幕同时放映星光汇聚的画面,形成影像五环。此时,纱网上由LED组成的与影像五环同样大小的五环也被点亮,上下两层五环相互重叠,影像五环渐隐,唯有缀满白色小灯的纱网缓缓上升,“影像五环”柔柔地被提起,弯曲、舒展、飞腾,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奥运图腾,令所有人心驰神往。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民族梦圆的时刻,更是一个民族振奋精神的新起点。五环升空,四座惊叹,民族自信心增强,对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为世界作贡献,会起很大的作用。
三、光与影放大的视觉说服力
光与影是视觉传播中最富灵性的元素,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我们所说的影,首先是指物体因光照不同产生的阴暗部分,同时,也是指利用电视、电脑、大屏幕、投影、液晶板等显示器传播的视频信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光和影的应用都达到了变化万千、规模空前的程度。
1.灯光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灯光忽而温柔地聚集在会场中央海面的帆船上,忽而点化为满天繁星,倒映在水面上,忽而又把在空中飞悬的人体雕塑表演者由雪白染成大红,旖旎的视觉效果令观众沉醉。四年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品位的东方美学目标为创意追求,运用灯光这支生花妙笔,临摹中国绘画的笔力,反映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漫漫历程。比如,在《画卷》一节表演中,灯光利用“灰、白、黑”的调子,与演员的黑色服装、挥毫作画的舞姿和谐统一,宛如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在《文字》一段,儒生琅琅吟诵,字模跌宕起伏,灯光渲染出的色彩极具立体感,《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段落也无不以灯光作为舞美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色彩斑斓、博大精深。
开幕式灯光总设计师沙晓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通常是以电视转播为标准,不以现场标准来衡量,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电视为第一标准,也要兼顾现场。因此,从“击缶而歌”到李宁凌空疾步绕场一圈点燃奥运会主火炬,无论是“鸟巢”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从千姿百态、变幻万千的绚烂灯光中享受到了一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视觉盛宴。
在这场视觉盛宴中,灯光的运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开幕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本届开幕式的最大亮点。开幕式使用了大量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灯具设备,灯光、照明器材达到300吨。在数百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根据创意要求并结合“鸟巢”结构的特点共同设计的几千个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使用了LED高科技手段。
“击缶而歌”中,2008个缶采用了LED光源来点缀,远古的乐器在现代科技的光影中焕发出独特的视觉魅力;表演区中心舞台长147米、宽27米的铺地屏幕是由44 000颗LED形成,光与影的无穷变幻使表演者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梦幻五环,由LED组成的唯一的巨大光源使在场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如入梦境,似真似幻;象征着和平与友谊的鸽子飞越“鸟巢”时,组成巨型和平鸽造型的“星星人”身上也都佩戴了电池和20多颗耀眼的LED光源,人与光直接结合到了一起,好似天外来客,光彩照人。
2.投影
视觉形象是电视的重要元素。制作精良的画面及其内在的情感吸引力,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音响效果,可以使受众心理朝着节目制作者的预期方向改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富有中国元素的感官特征形成了一个个蕴含着丰富内涵的心理符号,并以其内在的情感冲击力产生了强大的视觉说服效应。
投影是播放视频信号距离最远的先进技术,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鸟巢”屋顶的檐口立面自然形成了一个高14米,周长500米的空中环幕,在开幕式上,手持火炬的李宁昂首空中,沿着檐口立面向主火炬方向大步奔跑。此时的檐口立面上数码投影设备播放出由雅典点燃圣火之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火炬传递过程的精彩瞬间,63台大型数码投影机3机重叠,组成了21组互相连接的画面,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码机重叠、人与投影互动的拼接。21组画面的边缘自然融合,浑然一体,可谓天衣无缝。以往的奥运会开幕式从未使用过数码灯,只是在美国NBA比赛上用过8台。而以前世界上最大的数码投影机拼接是16组,本届奥运会则创造了新的纪录——21组。
在《太极》表演时,2000多名太极高手的周围和背后是一圈圆形的纱幔,演员表演时通过纱幔上的背景影像来突出刚柔相济,和谐一体。前半部分,造型灯把单独的太极高手“抠”出来,然后通过把投影打在纱幔上,制造太极景象,形成高深莫测的气韵,这个投影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纱幔拼接。之后,“鸟巢”檐口立面上瀑布高悬,从天而降,演员们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随着音乐整齐划一地展开动作。在音乐的高潮部分,纱幔上投影出一个非常温暖以至燃烧升腾化为太阳的热烈辉煌场面,将天人合一的太极神韵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整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一共使用了140余台大功率数码投影设备,使活动影像、视频影像可灵活地出现在表演区、大型道具和“鸟巢”的檐口立面。刘欢联手布莱曼献唱主题曲《我和你》的舞台——地球的图像造型,也是由DLP投影拼接组成的。“地球”直径18米,升起后高度24米,总重量约16吨。“地球”设有9条轨道,58名演员沿轨道表演。上方的星云际会由环绕场馆的DLP投影显示屏幕再现,场内的人员持荧光棒星星点缀,营造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圣洁天地。这是一个经典的构图,也是祈祷幸福、向往未来时通用的国际语汇,表现出不可抵抗的视觉说服力。
面对这样一幅巅峰之作,每一个部分都是鲜明的视觉符号,向我们展示无尽的真善美。
——晶莹剔透、舒展自如的画卷代表了造纸术。正是因为有了纸张,人类文明才得以流传后世,席地铺展的画卷上的水墨写意,汉字神韵,蕴含着“文以载道”的思想,将传承中华文明之寓意传达给每位观众。国画也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现了东方神韵的独特魅力,而最后那幅不可复制的画卷“共同家园”,聚集了五大洲运动员的脚印,由世界人民共同完成,更是一幅最伟大的行为艺术作品。
——活字印刷术使广泛传播和继承人类文明成为现实。在巨大的舞台上,由活字字模组成的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表达了儒家的人文理念:“和为贵”,使全世界观众对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所表达出来的大气和洒脱有所领悟。
——指南针使人类航海跃进新领域,地理上的各种大发现随之提出。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中国的存在,直接激发起西方世界对中国乃至东方的向往,而这些文化符号在开幕式上定格为美轮美奂的图景,更是让人直接联想到聚集了各国来宾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意义。
——小旗手林浩与世界第一中锋姚明同时出现,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高矮反差,令人眼前一亮,而且揭示了“抗震救灾”的主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承载了高低互助、强弱相扶人性意义的特殊的视觉符号。
——点火仪式最具象征意义,孕育着最深刻的内涵。李宁的奔跑动作既阐释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也寄托了中华民族渴求和平发展的愿景。
开幕式后,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各主要媒体的一致好评也使我们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整个赛事本身就是一个视觉说服的经典案例。由此,世界将通过赛场重新认识北京,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三十年来丰硕的改革开放成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本世纪第一个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登上这座高峰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更加坚信,具有无限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的中国人,将有效地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在21世纪中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