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说的性质和作用

解说的性质和作用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解说的性质和作用编辑必须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把电影变成电影录音剪辑。只有将电影中的声音素材经过剪裁,再注射进去新的血液——解说,那些声音素材才能“活”起来,剪辑的作品才成为可欣赏的艺术品。这样一个序幕,充分发挥了画面蒙太奇表现力的优势,形象而又精练地描写了杨玉香的身世和遭遇,展示了老百姓的苦难,并揭示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三、解说的性质和作用

编辑必须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把电影变成电影录音剪辑。而最能体现加工的艺术性的是编写解说。进一步说,电影录音剪辑的艺术性强不强,主要看解说。编制电影录音剪辑,着重要下工夫的是写好解说。同样一部影片改编成录音剪辑,解说写得巧妙或笨拙,剪辑的艺术效果会差别极大。

电影的录音素材在失去画面的情况下,是杂乱的,完全失去了欣赏的价值。

由此得出第一点结论:解说是把电影由“不可听”(单纯依靠声音)的艺术品变成“可听”的艺术品的决定性因素,是把一堆听起来杂乱无章的电影录音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组织者。

但是,解说绝不仅仅是“连接词”。如果只把解说看成是帮助听众听懂电影故事的一根拐棍,或是缝补电影录音素材的针和线,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依照这种认识去写解说词,完成的将不能称之为电影录音剪辑,而最多是“电影故事介绍”,远远不能达到把电影转化成听觉艺术的要求。把电影转化成听觉艺术,必须使解说成为整个录音剪辑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在故事之外,从外面贴上去的东西。它和录音素材应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的关系,是故事的有机体。电影里的声音素材被单独提取出来后,之所以具有欣赏性,是由于解说给它做了艺术的铺垫。只有将电影中的声音素材经过剪裁,再注射进去新的血液——解说,那些声音素材才能“活”起来,剪辑的作品才成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在这一点上,戏剧和电影不同。话剧中的对话具有鲜明的行动性,剧中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的发展、戏剧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等主要蕴含在人物对话里。话剧的声音部分被单独提取出来之后,不会像电影那样完全失去艺术欣赏的价值,只不过是感染力有所减弱、受到影响而已。戏曲里,唱念做打里的“唱”、“念”,在唱功戏里,不但基本上能表现剧情,而且本身也是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

由此得出第二点结论:解说在电影录音剪辑里是有机的组成部分,是融入整个电影故事的血液,是使电影录音素材重新获得艺术生命的支柱。

下面需要探讨的问题是:解说是不是应当起到回述电影画面的作用?

实践证明,用解说回述电影画面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简单想来,电影录音剪辑已经失去了画面,用解说弥补失去的东西,用解说者的叙述代替听众的眼睛去看,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其实,这恰恰是忽略了语言表现力与电影画面蒙太奇表现力的根本差异。我们以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电影《今夜星光灿烂》的序幕中有一组含义丰富深刻的镜头:影片的女主人公杨玉香茫然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她显得那样孤单、可怜。她一边走,一边想起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可爱的弟弟被地主杀害;田地被地主霸占;年迈的父亲走乡串府,鸣冤告状,惨死他乡……孤苦伶仃的杨玉香只身归来,唯一能存身的茅屋又被国民党的炮火击毁了。她,眼下只有死路一条……这组镜头没有对白,是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回忆的镜头和人物的面部特写交错出现。这样一个序幕,充分发挥了画面蒙太奇表现力的优势,形象而又精练地描写了杨玉香的身世和遭遇,展示了老百姓的苦难,并揭示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试想,如果用解说叙述这个序幕的内容,用旁观者代替听众的眼睛,能达到使听众亲眼目睹这组画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吗?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话说少了,无济于事;话说多了,将使听众感到沉闷乏味。所以,电影画面蒙太奇具有它独特的表现力,以解说语言描绘电影画面,即使疲于奔命地说上半天,也难以达到画面里的艺术境界。

语言有难以再现画面的弱点。同样,画面也不是万能的,也有难以达到语言的表现力的地方。比如:“他……燃起一支香烟。眉头耸动着,有意让胸中汹涌的感情波涛,能集中到理智的闸门,顺合理的渠道奔流出去,化为强有力的行动,来执行自己这班主任的职责。”(小说《班主任》)人物的行动、表情、内心活动,在这几行文字里都有了,是那么简练、深刻地纠缠在一起。这,电影画面如何表现?恐怕演员面部表情肌肉再发达也难以达到语言的深度。再比如:“在看不见的地方,丁香花开了,飘来了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说《班主任》)让电影摄影师直接表现这段话,他将束手无策。

既然如此,在电影录音剪辑里,解说就应注意发挥文学语言的优势,不做电影画面的回述者。

由此得出第三点结论:解说的作用不是回述电影画面,不是代替听众的眼睛,它应当是用文学语言的艺术手段表现电影画面的精神,营造电影画面的意境。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力量,使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得到生动、深刻的再现。

然而还要看到,电影录音剪辑又不是文学作品,解说的语言是同电影录音素材——语言、音乐、音响合作才显示出艺术性的。因此,编辑要考虑到解说词在同电影录音素材(人物对话,情节的音乐、音响)相结合后会产生什么效果。

所以,第四点结论:解说本身没有独立的欣赏性,只能在同电影录音素材相配合下,才能发挥艺术的作用。

第五点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写解说词在编写电影录音剪辑的工作中是个重要环节,但是解说在整个电影录音剪辑里还是处于“宾客”的地位。解说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越好,然而不能说解说语言在电影录音剪辑里占的分量越重越好。因为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以电影录音素材为基础编制而成的有独特风格的文艺广播节目。

以上五点,是我们对电影录音剪辑的解说性质、作用的概括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