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腔北调一方言之言民生新闻

南腔北调一方言之言民生新闻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腔北调, 一方之言——地面频道方言节目分析陈明自从赵本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以来,东北方言在中国一直火了十几年。近年来,各地的方言节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方言节目在大江南北走俏风靡,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本文通过对地面频道一些以方言为主的节目进行分析,以便使业内相关人士对地面频道方言节目的主要形式、收视情况及观众轮廓等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南腔北调, 一方之言——地面频道方言节目分析

陈明

自从赵本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以来,东北方言在中国一直火了十几年。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本地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方言的地域性、贴近性比较强,同一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往往都习惯于用本地方言。而本土性、贴近性等也是电视频道,尤其是地面频道制作节目时所注重的;因此,方言常常被一些电视台应用到其制作的各类节目当中。近年来,各地的方言节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方言节目在大江南北走俏风靡,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方言节目的红火很大原因是源于方言有着广大的区域群众基础,也是广大老百姓追求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本文通过对地面频道一些以方言为主的节目进行分析,以便使业内相关人士对地面频道方言节目的主要形式、收视情况及观众轮廓等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分析的节目类型主要集中在新闻、栏目剧和综艺节目。

一、方言民生新闻:居安思危

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成功带动了民生新闻的热潮,而杭州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用方言播报新闻则开创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方言民生新闻之先河。《阿六头说新闻》采用杭州话作为播报语言,辅以主持人生动的体态语,大大强化了节目的平民和本地意识,拉近了电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亲民性和认可度。新闻播出不久,“阿六头”成了杭州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栏目收视率也直线上升,至今在本频道和杭州地区的收视排行榜中仍处于领先的位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高收视率之后,各地电视台都陆续开设了类似的节目,地方台用方言播报新闻也成为一种新亮点。

方言民生新闻为地方电视台带来高收视率的同时,一些电视台的方言民生新闻的收视也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这一点从浙江地区主要城市的方言民生新闻收视率比较(表1)可以得到印证。浙江地区各地级市经济比较发达,该地区老百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也比较类似,电视产业发展规模也属于全国领先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各媒体集团的竞争比较激烈,这也使得各城市电视台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紧密,某个城市台推出了成功的节目之后,其他城市台会立刻来学习取经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阿六头说新闻》的成功也使得浙江各地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方言的民生新闻,一时间方言民生新闻也成为浙江各电视台荧屏上的当红节目。但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方言民生新闻在这些城市收视率也都不如从前,较多的方言新闻节目呈现出了收视的“疲态”,相比2007年,方言民生新闻2008年收视率最高下降了50%以上(表1)。

表1 浙江地区部分方言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年度比较

img15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除了城市台开办方言民生新闻外,有些省级地面频道也把方言运用到民生新闻栏目中。《拉呱》是山东齐鲁电视台打造的一档方言民生新闻(周日晚17∶20-18∶05播出),“拉呱”源于山东方言,其实就是北京话里的“侃大山”。节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节目内容与素材选择上,注重贴近老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节目形态和叙事方式上汲取民间曲艺的优势与营养,借助相声“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幽默风趣的形式,打造出了一种曲艺式新闻栏目。《拉呱》在山东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2008年全年新闻类节目排名中,该栏目在山东省网稳居前十行列,在济南市更是位列前三甲。2009年第一季度,《拉呱》也在济南市场所有节目的各月收视排行中稳居前十位。《拉呱》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其观众规模和忠实度都趋于稳定,这也表明该节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稳定观众群并且这些观众能够较好地持续收看该节目。

不论是收视率下降还是趋于稳定的方言新闻节目,如何能够在保持现有观众收视的前提下“居安思危”,突破“瓶颈”,不断创新,拓展和吸引更多的观众是这些方言民生新闻节目所面临和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

二、方言栏目剧:内容亟须多元化

近几年,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湖南经视的《故事会》、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百家心阿庆讲故事》等一批栏目剧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亮点,它们在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栏目剧在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却呈现出旺盛的活力,在一些城市常常会出现多档栏目剧(例如: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济公讲故事》,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青春门5号》,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本塘第一剧》等)。这些栏目剧通常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存在,故事情节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色彩和浓郁的本土气息,而主持人和演员用的也大多数是方言(表2)。现在的方言栏目剧发展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栏目诞生,但同时也有一些节目存在制作粗糙、品位不高等问题。

表2 部分方言栏目剧举例

img153

资料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表3部分方言栏目剧的观众构成可以看出,栏目剧的观众还是以女性、45-64岁和初、高中学历的观众为主,而观众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学历水平较低也是一些方言栏目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方言栏目剧的观众轮廓通常与栏目剧所选取的题材、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今有一些栏目剧的内容选题相对比较“窄化”,某些栏目剧的内容往往过多地关注邻里矛盾、婆媳关系等生活琐事,甚至有些方言栏目剧取材负面性较多,关于犯罪、暴力、婚外恋等的故事被反复讲述,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反而成了节目的“卖点”。

表3 2009年一季度部分方言栏目剧观众构成

img15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对于方言栏目剧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栏目剧应明确自身的观众定位,不断加强和完善节目的选题、剧本,栏目剧内容应该保持多元化、多角度和多层次发展,而不是仅仅把选题、内容关注在某一个方面或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保持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如今,一些电视台对方言栏目剧的题材和内容的选取、定位等也都朝着创新、多元化等方向发展。如: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成都情事》就将真实的新闻事件作为素材,进行二度改编,关注点也并不尽是市井琐事,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表现出很大的关心;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栏目剧《因为爱》则定位为讲述浪漫都市爱情故事,节目整体包装精致、唯美,犹如青春偶像剧;而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的《噱占上海滩》则是以老上海风情为卖点,故事内容大多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老说新来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从图1《噱占上海滩》收视走势也可以看出,栏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持续稳定地向上攀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收看。

img15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 《噱占上海滩》收视走势(2008年10月—2009年3月)

三、方言综艺节目:创新、资源共享

对于一档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来说,好的创意是核心,华丽的舞美制作,绚丽的服装,个性突出的主持人,这些元素都缺一不可。对于省级电视台,为了提升频道和节目的影响力,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具有市场价值的品牌大型综艺节目往往会安排在卫星频道播出。城市台受人、财、物等因素制约,综艺节目难以像中央台、省级台那样做强、做大。虽然地面频道(省级地面或城市频道)在制作综艺节目中面临的困难重重,但一些地面频道也一直并未放弃且在不断地研发和创新自制综艺节目,而一些综合实力很强的地面频道所制作的综艺娱乐节目也是口碑甚佳,如: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相约星期六》、《家庭演播室》等,江苏综艺频道的《非常周末》等。近几年,一些地面频道在制作综艺娱乐节目的时候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或将本地特色曲艺形式与综艺元素相结合,一些收视表现不错的综艺节目在各地也纷纷涌现,如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的《新老娘舅》、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和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的《开心茶馆》、沈阳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逗你乐翻天》等,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节目以方言为主、制作成本相对低廉、节目内容贴近当地观众生活并常与当地特色的曲艺形式相结合。

《新老娘舅》是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2008年1月推出的一档调解纠纷的综艺谈话节目(每周一至周日18∶30-19∶00播出)。在上海话中,“老娘舅”是上海人对调解矛盾中有权威和信任感的人的称呼。节目有一个固定的主持人和一位被邀请的人民调解员(通常为各居委会的干部)。每期节目邀请两名或更多的纠纷当事人,各自阐述矛盾的原因。然后,调解员就会与纠纷双方商讨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待纠纷双方都同意方案后,节目结束。《新老娘舅》是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与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制作的。节目聚焦居委会干部,节目素材很多都来自于居委会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老百姓也都能够感觉到、触摸到,来到这个节目寻求帮助的也都是些普通百姓,且节目在选题上注重全家型话题的设置,节目的重心放在当事人矛盾的现场调解和矛盾消弭的过程,而不是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和对立,节目做完了,继续跟踪纠纷当事人,再调解,直到真正解决问题为止。节目将真实事件和综艺手段相结合,方言在节目中也大量运用,将双方当事人在节目现场所发生状况“原生态”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其新颖的节目形式,节目开播以来,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关注,节目的收视率由刚开播的2%左右上升并稳定在9%左右(图2)。

img15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2 2008年《新老娘舅》日收视走势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2005年12月推出的《开心茶馆》则集合了杭州本地顶尖曲艺滑稽演员以及剧本创作群,用江南方言轻松演绎普通百姓身边所发生的寻常故事。节目推出第一个星期,收视率即登上了杭州地区所有节目收视排行榜的第三位,如今,节目的收视率仍然处在本频道和所有频道综艺节目排名的前列,2009年3月23日—3月29日,《开心茶馆》在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节目收视率排名及杭州地区所有频道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中均位居第二位。《开心茶馆》在杭州取得收视成功后又在绍兴、湖州和苏州开出分号。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原先也播出过一些外购的综艺节目,但收视表现没有达到频道的预期,2006年他们与杭州《开心茶馆》合作,推出了苏州方言版的综艺节目《开心茶馆》,节目推出后的收视率增长明显(图3)。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开心茶馆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节目交易,而是节目素材上的共享和交换。杭州和苏州都有许多比较优秀的曲艺院团,他们把为《开心茶馆》创作的剧本相互共享,再由两地的优秀曲艺演员进行演绎,这种类似联合创作的合作方式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了《开心茶馆》节目的生命周期。

img157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开心茶馆》推出前后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时段收视比较

从以上对地面频道一些方言节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今,方言已经运用到地面频道的多个节目类型当中,高收视率节目中的方言运用应该也是其制胜法宝之一。方言作为某一特定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与这一地区的受众有着天然的心理亲近感,电视节目中运用方言大大强化了节目的平民意识,拉近了节目和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方言作为节目中的要素之一,其作用不能被过分地夸大,方言只能作为节目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形式大于内容。一些方言节目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地区的方言节目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内容为王”,电视台真正能够持续吸引观众收看的核心还是节目内容的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