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回顾,可以看出,过去20多年我国出版业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出版业制度的变迁。从研究的历时性发展看,出版业制度的研究与我国出版业改革的进程基本一致;国家的出版业制度变革、出版产业发展与出版业制度的学术研究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同步性和关联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先由党和中央政府为出版业制度改革开辟新的政策空间;接着出版界利用改革政策实施出版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创新;再经专家和学者的总结、分析和归纳,针对制度提出一定的革新建议;最后,党和中央政府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界成功的实践经验,对出版业进行新的制度性安排,由此完成一个局部性的制度革新。从此角度看,新时期以来的出版业制度学术研究已经参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出版业制度的变迁,学术研究与制度建设之间呈现一定的互动色彩。
(2)研究的现实性影响了它自身的整体性。从研究对象上看,过去的研究多从中国出版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具体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出版业制度某个层面(如体制、机制等)的原因,并探索未来的改革方案。这些研究一般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整体上看来,缺乏对我国出版业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3)研究视野和方法的局限性。总的来看,过去的研究主体主要是出版行政管理人员和出版从业者,他们在对出版业制度进行研究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即能从自己工作的实际出发,抓住转型过程中制约出版业发展的紧迫的、突出的问题,并为之探索可行的应对之策,从而使研究表现出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政策制度上的建构性。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是局部的,很少能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宏观的制度环境下对出版业制度深入研究并达到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