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化与经济发展

市场化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市场化与经济发展1.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持续地增大,经济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和增强,市场体制从逐步产生、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但是,就中国来说,经济市场化促进经济发展,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已得到证明。

一、市场化与经济发展

1.市场化的内涵

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持续地增大,经济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和增强,市场体制从逐步产生、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1]目前对市场化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市场机制在一个经济体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持续增加的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一种是特指改革或者转轨国家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经济体制转变过程。前者是发展意义上的市场化,后者是改革或者转轨意义上的市场化。[2]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有发展意义上的市场化成分,但更主要的是改革意义上的市场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在现实中表现为计划和市场两种力量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过程,是建立在自由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备的市场法规、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国际化、开放化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的。企业、市场、政府的市场化是市场化进程的主体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的各个方面都要相应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经济行为主体的独立化,经济决策的分散化,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元化,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经济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信誉化。这些特征体现着市场化的理论含义,同时制约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2.市场化水平

市场化水平,或者称市场化程度是对某一时期资源配置状态的一个客观描述量,即某一时期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而不是国家计划手段实现配置。

对市场化水平进行测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预先设计的指标体系对一个国家、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和状况做出测算和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市场化测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从体制构成、产业、区域、总体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市场化程度进行了衡量。从研究的结果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到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0%以上”,“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到2008年,中国市场化水平预计可达75%以上。[3]

3.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传统的经济理论指出市场化影响生产动机、生产效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自从亚当·斯密时代起,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们就开始讨论市场化对资源供给、商业竞争、自由贸易和产权保护的作用。这些因素恰恰是经济运行系统的主要成分。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市场化(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所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就中国来说,经济市场化促进经济发展,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已得到证明。从理论上说,“制度是重要的,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中国的市场化就是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市场制度”,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市场化的转型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4]同时,实证研究也发现:中国的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强显著”的关系。[5]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