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研究的价值

理论研究的价值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研究的价值_持续谋划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版”_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理论研究的价值——持续谋划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版”北京社会科学院 沈望舒内容提要: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多年的发展正走向繁荣时期。居此承前启后的节点,尝试围绕文化强国、文化产业支柱化的战略目标,结合产业实践和理论服务取向,思考相得益彰的“升级版”。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包括对“有效需求”把握方面的天生薄弱。

理论研究的价值——持续谋划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版”

北京社会科学院 沈望舒

内容提要: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多年的发展正走向繁荣时期。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版”的路径有五个,即要把握真实需求,实现有效供应;提升生成力主体的队伍能力;建树宏观价值链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优化资源判断与资源配置;转变要素集聚由平面格局向立体协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有效供应;生产力主体;宏观价值链;资源配置;要素集聚

勿庸置疑,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辉煌的数量规模型崛起阶段。这既可从相关概念已成热词而被社会高频使用,并以新兴战略性产业之名跻身各级发展规划得到印证,也可从辐射文化市场广大领域节节攀高的产业数字报告、层出不穷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所秀出的精彩得到首肯,还可从业内出版物多地开花,而且综合媒体不断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中得到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创刊十周年,提供了回顾、品味、思考如此波澜壮阔首发阶段的机会;也为今后新的产业成长阶段怎样使理论成果更好地以社会和产业的需求为着力点,更好地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从业者的实践提供价值,从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向国内外呈现并传播特有文明贡献。居此承前启后的节点,尝试围绕文化强国、文化产业支柱化的战略目标,结合产业实践和理论服务取向,思考相得益彰的“升级版”。

一、改变对真实需求把握的薄弱,建树有效供应上的繁荣

文化建设与世间一切事业一样,均为来自人、为了人、服务人的领域,需求是其诞生、存在、发展的前提;因此党和政府近年反复强调: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产业既有与市场导向的所有产业共同的属性,还有满足目标消费者高层面精神需求的行为方向规定性,更应把具备产业意义的“有效需求”列入理论研究、产品创意、实践活动的依据和第一资源。非此则会令文化生产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嫌疑,带有主观盲动的色彩。

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包括对“有效需求”把握方面的天生薄弱。表象既有各层级战略文案或专项规划告知社会文化需求的习惯性缺失——大多完全不说、个别模糊概说。也有统计领域关于文化需求指标体系和信息收集系统的不够健全——按照滞后的国民经济分类,连基本文化需求都难有完整清晰的反映,更不能体现时代背景下多元多样文化需求的具象门类,而这两项涉及数以万亿元存量或增量的文化产业产值。还有文化需求理论研究成果的稀少和粗疏。于是文化产业决策、置业、管理、运行乃至消费,对个体素质、运气、能力等依赖度过高,因缺少成熟信息支撑与科学分析保障的社会基础,陷于“跟着感觉走,拉着梦的手”的赌局。对有效需求的科学把握不足,多年靠结构存疑的大数字讲形势,以不同动机者选择案例说好坏,是文化产业泡沫滋生的缘由之一,也是屡屡失败者叹曰“看上去很美丽、现实却很骨感”的环境因素。

文化产业的升级版,需要在帮助各方真实了解文化需求领域的社会进步:

(1)政府或产业组织建立健全总体与分类有机统一的文化需求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系统,为文化的研究、决策、投资、管理、从业、消费等提供依据,为社会文化的思想与行为、创新与欣赏、制作与服务等增加科学化的引导组织力量。

(2)科研机构及媒体积极开展文化消费需求主题的攻关业务,回答文化产业界与文化消费者群落的重大关切,用定性定量的事实解答一系列前沿课题:凭什么说“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定期告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什么、大体分类、当今条件下的结构,城乡有别的突出领域及种类排序;专业剖析文化需求基本性、可塑造和可引导性;诠释流变速度颇快的娱乐文化业脉跳等。用较高质量的研究为公共文化的信息服务进行基础优化。

(3)加快文化需求统计、分析、发布的权威传播体系建设,形成周、月、年报和总述、分述的门类格局,令影响文化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显形,在形成文化信息产业一支新军的同时,助文化产业进入有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信息资源供应者的新境界。

二、改变对生产力主体的模糊,建树队伍能力居首的工作重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表明文化生产力主体的意识、认知、能力等素质状况,是过往辉煌业绩与惨痛败笔的核心因素,也是大到国家、小到项目多层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工作团队决定一地、一国文化产业说事办事成事的水准,其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中国文化产业问题,包括实践中人比物、比事“轻”的思维习惯。表象既有文化战略文案中大量无主无从句式的任务布置,仅在保障措施中如说工具般讲讲专业内容。其实,干什么、怎样干、可否干成功,重在谁来干,重在决策方、置业者、操盘主体的作为与素质能力(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的放空,多毁在相关主体的无知无为无能)。还有战略研讨中似乎关于人、人的能力略而不谈的惯例,那种主题是项目,要务是资金、土地、政策、权利等硬条件的氛围。在文化产业这类“最需要创新”、最需要团队组合流程的领域,核心人才、专业人才、知识劳力合理有机统一的团队结构,永远是企业实力、品牌、市场的高位要素。工作团队文化见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经济能力方面的缺点,是造成部分文化项目成功率不高、文化企业成长性差的重要原因。

文化产业的升级版,需要有对文化生产力主体建设更为务实的举措:

(1)决策方和统领者养成以文化生产力素质为轴心思考产业进步的顺序,规划产业要着眼文化生产力队伍的结构完善和水平提高,论证实施项目要着力文化生产力队伍的本领学习和能力历练,促成以团队素质改善带来产业规模效益屡创佳绩的可持续发展,使一地一行拥有内生式做强的底气。

(2)研究机构和媒体更多从“事在人为”角度描述文化产业运行,用科学理性倡导培育以人、以各自核心业务的团队素质为本的工作重心。可系统研究的课题:结合现有目标和重点,揭示所需团队状况的应然与实然;核心人才、专业人才、知识劳力的组合优劣,形成对存量和所需增量的判断;在自然生成或自行培养无望时,采用对外吸引、凝聚、组织、激励、使用团队的办法;在一线特大型城市与欠发达地区人才结构落差明显时,建立针对项目的国内外人才的平台机制等。将市场、社会、行政实践涌现的可行案例,分析梳理形成经验用于引导实践。

(3)扩大对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除政策、资金、渠道等帮扶外,重视从业者职业精神、道德素养的倡导:管理者应无论形势的好坏或项目的成败,主要围绕办事团队的信念、思维、创意、作风、做法等总结规律,利用内外条件与资源环境的得失作为评价背景,用传播先进标准、规则、模式的服务,帮助中小微为主体的文化企业找到所需的发展路径。

三、改变决策对微观的痴迷,建树宏观价值链的功能场势

宏观价值链的世界表现,是一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真实地位的写照。去世不久的撒切尔夫人,曾经留下让中国的文化研究者强烈痛感的言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这说明文化、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强弱,与所产生与传播的文明价值的强弱画等号。正如人们对文化的消费主要是对内容和意义的消费,若不能从国家民族整体的角度让世界接受、欣赏、使用你所贡献的文明价值,受你文化内容和文化意义表达的思想、标准、模式的影响引导,那么你不仅不是文化强国,甚至连现代性都有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问题,包括不少较高层面的设计和指导依然行走在政府“办文化”的老路上,表象是过多对所熟悉微观的热情,对“项目”的痴迷;宏观价值链的一些要素环节要么是“穿靴戴帽”的装饰,要么成为并未考虑真干的综合平衡中“配重”。于是部分貌似红火的地方文化产业有“术”面的匠气、露骨的商气,唯缺中国气派、民族特色、悠久积淀的“道”之层面的高位文明。中国出版物品种从年两万多种剧增到约三十万种,各国亚裔图书馆却反映可采购品种越来越少,便是佐证。国家文明的宏观价值链,靠重量级人物、魅力型思想、经典式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其为文化贸易取得真正综合效益的品牌“绿卡”。

文化产业的升级版,需要对宏观价值链在国家文化战略中作用有深入体现:

(1)政府和行业组织对产业的指导,应主要体现在宏观价值链对国家文化战略驾驭性的增强,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整体把握,对思想道德引领战略、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全面落实,消除种种原则肯定、具体不办、环节缺失的弊端。

(2)研究机构和媒体要更多从文明价值方向审视产业、企业、产品、服务、项目的品质,塑造以文化魅力为核心,以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为效果的软实力实践标准。起步专题:文化实体项目的“有庙无神、有体无魂、有术无道”现象对社会财富的毁弃浪费;文化枢纽项目在实现文明价值、改善文化消费与文化供应间关系的桥梁纽带功能;文明价值的品种层级架构,文化强国目标在内凝聚、外传播方面文明价值的需求区别;形成文明价值所需环境条件,应有的社会心态、形态、业态、生态等。努力用文化强势的价值链场势,影响调整相关方思路。

(3)发动业界有持续开展“彰显独特文明价值”的文化名品创建活动。针对文化市场低档雷同现象的充斥,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时代文明创新体系两条线索,构筑不同地方、领域、层级的中华文明经典殿堂,用思想、产品、服务的系列化塑造与培育,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推出经典价值链目录金字塔。

四、改变对自有资源不当认识,建树强化资源配置力的自觉

拥有资源与拥有资源配置力的孰重孰轻争论,因发展经济学成果而尘埃落定。资源大国相对多为落后方的现实,连水都稀缺的以色列被誉为“袖珍超级大国”、资源枯竭并市场狭小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现实,皆由资源配置力的强弱而分野。美国半个多世纪霸业的基础,更是其全球范围汲取、配置、使用资源的实力所奠定。国内改革开放的佼佼者深圳、浙江、江苏等,以“零资源”战略思想,焕发配置国内与世界资源能力,同样为资源配置力意义背书。

中国文化产业问题,包括沉沦于文化资源的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既无对资源的深刻理解、全面掌控,又少对资源的科学谋划、时代设计,更缺对资源的创意研发、综合配置、高效益使用的运作能力,对使文化资源与其他所需资源相融交汇、使效能倍增的文化自觉与统筹协调本领。致使个人与团队、企业与产业、地方与国家获得和使用资源的水平能力,长期以来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道坎。

文化产业的升级版,需要对资源配置从理论、模式到路径的创新和进步:

(1)政府或行业组织要当资源科学配置的牵头人、主导者和第一责任方,相关先进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推广者。要积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服务资源,为文化产业创造兼有市场配置、业内配置、行政配置三种功能的常态有效平台,并针对文化企业需求,辅助以国内国际动态性活动经济的资源枢纽功能。

(2)研究机构和媒体则要将资源配置力列入方针范畴,把领域、地方、产业的资源配置力作为评价生产力主体存活、成长、发展的要务指标长期观察。相关课题:成功文化生产力主体内外所需资源架构与种类;以大型文化企业或项目为例,获取资源能力的组合及根源,有效使用资源能力的组合及根源;资源配置力需要核心人才与工作团队有怎样的社会形象和行为能量;制约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力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等。以企业成功经验带动产业资源配置力普遍提升。

(3)通过教育培训和与先进企业的交流,把对政府、对市场、对他人的等靠要惰性,转化为对自己、对素质、对发展方式的转变挖潜。形成有益于个体的专业化职业性提高、社会帮促体系完善、公共枢纽型平台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

五、改变分散独斗的平面格局,建树要素集聚的立体协同

文化的特征是集聚。思想交汇、精神交流、人际交往在体现文化社会性的同时,强调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与诸多方面的紧密关系。文化产业的高位境界——令文化价值融入人的头脑、各个领域和产业的内容,赋予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以科学文明的印迹;低位境界——得到业内各方的互补合作,业外要素的配合支持。世界文化产业中,美国的80%、巴西的98%比重为中小文化企业,说明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互助发展,将持续为产业生态的主流。推动文化产业内外立体协同流程渐入佳境,促成文化企业与相关要素之间建立发展良性关系,是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化的必经之路。

中国文化产业问题,包括文化企业与产品的碎片状生存,即便属于供应链、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生产服务活动,彼此间成熟有效的组织协调度并不高;文化创意与资本、文化研发与科技、文化产品与渠道、文化制作与材料和装备、文化项目与团队和管理的衔接,断裂与隔膜多于默契;至于消费需求市场、原创研发力量、生产制作企业、推广营销活动等战略环节之间,整体上不连贯不协调还为常态。文化生产不能普遍实现所需要素的适时足量集聚,是产业度低的重要指数。

文化产业的升级版,需要在健全内外关系、增强要素集聚方面用力:

(1)政府或行业组织要以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宗旨,主导主管文化产业内外部关系的协调优化工作,将文化产业助力社会各业增值、社会各业支持文化产业成长,落实于制度与道路建设。

(2)研究机构和媒体需对要素的组织与生产力分工合作关系发挥正能量。价值专题:国家文化强国与文化产业支柱化的战略目标下,产业发展所需要素的内容、数量、结构、品质、来源;使一域一地文化产业强势化的要素培育、协调集聚、激励机制,以及依据产业政策的要素分配使用、考评纠错制度;政府顶层设计促进业内外关系优化的着力点,一线城市、强势行业、旗舰企业、品牌产品等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担当与带动;产业内部互为生产性服务关系的意义、规律与合法地位;产业外部取得政府和他产业(如科研、金融、装备、渠道等)支持关系的制度建设……努力使文化产业呈现融入社会、领跑市场、左右逢源景象。

(3)文化企业应借政府职能转变和各界转变发展方式的东风,多种形式加强相关要素集聚能力。采取协同、合作、加盟、入股、共办等辐射手段,将文化生产与服务变点为线为面为多维立体,由势单力孤的弱小到各种集群板块的强大,对外议价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质量效益型发展得到所需内外要素方的青睐。

文化的优势,在于其超强的关联度、带动力、增值性,在产品、服务、对市场发挥的时代灵魂与旗帜作用;文化产业的难度,则在它形态跨界和生态混搭的时尚个性,需要太多涉及方的互动跟进、仰仗太多产业的连动支持。

因此谈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版,既有不能再按旧有发展方式惯性运转的提示,又有必须甩掉包袱、创新进取的倡导。于是理论研究机构和媒体传播单位的引导、启发、动员不可或缺,围绕新鲜经典、科学规律、成功路径的思想成果意义重大。文化产业的决策、投资、置业、从业、消费者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始终对此有所期待,这或许便是《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与其背后群体的价值所在。

 

Value of Theory Study

——Upgrade Version of Sustained Plan 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Shen Wangshu

Abstract: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s marching toward prosperity after experiencing development for many years.There will be five approaches to realizing upgrade version of cultural industry:grasping real needs and reali-zing effective supply;enhancing team ability of productivity subject;estab-lish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macro value chain in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optimizing judgm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transforming factor concentration from plane pattern to stereoscopic coordination.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effective supply;productivity subject;macro value chain;resource allocation;factor concentr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