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新视野下的传媒竞争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丁俊杰
写出本书的孔炯,不像是国内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主管经营的副台长,倒像是一位学府里的教授。
我以为,作为电视广告经营的实践者,他的书会是电视经营案例和感性经验的荟萃文集之类(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目前这样的书很多,而且它们同样具有价值)。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孔炯在对中国传媒赢利模式、方法及现状进行全面描述、分析之后,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总结规律,归纳结论,提出了自己的“传媒赢利模式”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善于“行”,还善于“知”。“知”、“行”合一,在当下的中国传媒业,是不多见的。
如果用一个历史时期来比喻中国传媒业的现状,我觉得可以对应于春秋战国时期,尤其在电视业更是如此。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逐鹿天下。赢,靠的是硬的资源与软的谋略。观察近年来贵州电视台的崛起,在一定的、相对有限的资源的支撑下,软的谋略似乎比重更大。
传媒经营的许多现象,传媒一线的实践者都能看到,但或熟视无睹,或就事论事,仿佛进行分析与梳理只是学界的事,即使做了也是浅尝辄止,很少从学理层面考虑、观察这些现象。孔炯不同,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在现象与本质之间,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找到了一个可以连接两者的桥梁或者说纽带。我猜想他写作本书的初衷,可能就在于此。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作者总结了当今传媒的主流商业模式,即内容产品商业模式、广告产品模式和渠道产品模式。前两者我们似乎并不陌生,但第三种“渠道产品模式”的提出,因为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作者对电视媒体经营情况非常熟悉,在实践领域运作多年,其成果有目共睹。因此,他对电视媒体的分析十分内行,也比较犀利。但与此同时,除了电视业,对于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经营,本书也有大量的分析,并未因为作者是电视人而厚此薄彼。这些分析都是作者在对若干年来国内传媒主流业态准确而敏锐的观察基础之上形成的。
作为年轻而又资深的传媒人,作者在叙述论证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旁观者保持冷静并不难,但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要做到看问题不偏不倚,则需要一定的定力与修为。中国传媒业一直是一个相对浮躁和浮华的领域,广告业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年轻的经营管理实践者来说,保持冷静与客观就更需要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中国国情的把握,本书拿捏到位,不难看出作者在写作本书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和规划。因此,本书对于中国传媒人士来说,是一本能给人启迪、值得花时间去读的好书。
2009年10月9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