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互联网建设
今天,互联网作为发展最快的信息传播手段,在全球传播中的地位已经至关重要。麦克卢汉曾经说过:“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出现本身,就带来一种新的信息,预示着某种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很容易与世界连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空间,也不再受纸张或频道对信息量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传播费用。互联网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比以往更多地接受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信息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发展中国家传播自己的信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自己带来了机遇。它为发展中国家通过网络建设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可行性。首先,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是其对国际传播秩序影响的根本所在,它实现了信息世界由广播模式向交互模式的重大转变,使个体作用于国际传播秩序的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而降低了媒介弱国传播的经济门槛,给各国提供了平等的传播和交流平台。网络将传播之外的干扰因素减少到了最低。其次,网络传播是对传统媒体资源的融合、共享与超越,已逐渐成为全球传播系统中的强势媒体。在传统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活动中,西方社会占尽优势,但是在新的媒体互联网中,这种绝对优势并不如前者那样明显,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话语权。第三,战争等突发事件使发展中国家网络媒体的声音更加突出。这在科索沃战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自空袭开始,北约军方封锁了南联盟所有的传统通讯手段,对南联盟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屏蔽”,试图让国际社会只听到看到西方对这场战争的报道。然而,他们却无法控制互联网,南联盟的官方和民间网站向全世界传达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真实情况,驳斥西方的虚假报道。在整个战争中,互联网承担的功能有新闻传递、民意表达、观点宣传、组织动员、提供服务、黑客攻击、信息沟通等。到轰炸结束,共有98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亿人次的访问。据统计,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互联网上有关这一内容的站点有16万多个,而西方主流媒体的数量仅占1/3,这种比较均衡的站点分布使得互联网上传递的信息要平衡得多。这种平衡也提示我们互联网在未来国际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它将成为弱国对抗强国的利器。第四,网络传播是双向的,发达国家在普及互联网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了其对外传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利用网络对外宣传的空间相应扩大。[15]一个国家的网络化程度提高,整个世界的网络化程度也相应提高,所以互联网的建设是资源共享的,这与传统媒体是完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免费搭车”,避免了经济实力不强所造成的缺陷。这也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只要互联网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全球传播自己的声音。种种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加强互联网建设,充分利用世界网络资源,对于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是一条捷径,可以较少受到其他国家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加强互联网建设,是当前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传播新秩序的当务之急。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新兴媒体的强大力量与后发优势、跨越优势、相对低成本优势加强互联网建设,增强网络媒体实力,增加网上信息的输出量,在新传媒中占据一席之地。发展中国家也可通过互联网建设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得网络传播成为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等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发挥集体自力更生的作用,才能抓住机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传播差距,争取向国际传播秩序平衡的方向发展。
【注释】
[1]转引自刘建明:《全球化的终极与国际传播架构》,《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3期。
[2]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3]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4]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5]〔法〕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传播全球化思想的由来》,《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
[6]转引自〔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7]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页。
[8]转引自〔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9]转引自〔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10]转引自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11]〔法〕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页。
[12]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13]〔加拿大〕赵月枝著,刘宏译:《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载陈卫星主编《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14]〔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15]赵云泽:《论网络传播对国际传播秩序均衡化影响》,《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