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日报》改版与新闻工作改革的兴起
进入1956年后,人民日报社就开始酝酿新闻工作改革事宜,中共中央也指示《人民日报》要改进内容、扩大篇幅,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月,《人民日报》编辑部召开新闻工作改革动员大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意图,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开始兴起。
先是,人民日报社发动全体人员检查工作,并采用派专人进行个别访问、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写信和发公开信等方式,向各省、市委、中央有关部门、县以上的报纸编辑部和各界读者征求意见与建议。5月,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在其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新的办报战略:“要使人民日报能够多方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及时地深入地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多地反映和交流地方工作的经验,对于广大人民迫切关心的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展开讨论,使人民日报成为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报告还提出了报纸扩版、报道范围扩大、开展自由讨论、满足读者需要等具体意见。6月20日,人民日报社制订了报纸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共中央。
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公开承认《人民日报》的工作仍然存在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等缺点,缺乏生动活泼的作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改革,并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改版社论还把改版重点归纳为三点:“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是通都大邑的,或者是穷乡僻壤的,是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或者是并不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是令人愉快的,或者是并不令人愉快的,人民希望在报纸上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登载一些。”“第二,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有部分问题甚至在一个时期的讨论以后暂时也还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有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的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也并不排斥适当的有益的讨论。相反,这种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答案的正确性。……为了便于开展自由讨论,我们希望读者注意:在我们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然是经过编辑部选择的,但是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第三,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字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成章。”
自改版之日起,《人民日报》面目焕然一新。一是新闻报道的数量大增、题材更广。改版前,该报新闻数量少,内容又多半是外交、会议、公告等硬新闻。改版后,新闻数量明显增多。在改版后的第一个月里,《人民日报》平均每天登出新闻74条,共4万字,占全部版面的40%。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形势,经济新闻占据主要地位。以1956年7—8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为例,共刊登头条新闻61条,其中,经济建设31条,文教5条,人民生活5条,会议新闻和公告性新闻6条,涉外新闻14条。显而易见,经济建设新闻占了50%,居各类新闻的首位。新闻报道的题材变得广泛,开始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探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如刊登《沈阳的生活费用为什么高?》、《不要让孩子再在街头游荡》等。7 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着手解决居民生活福利问题》的报道,体现了该报纸已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对于波兰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人民日报》也作了如实报道,打破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只报喜不报忧的陈规。
二是言论明显改进。《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及其他评论文章,题材广泛,大多短小生动,出现了一些从实际中提出问题进行批评分析的好文章。关于“百家争鸣”方针的讨论,一扫教条主义的文风,表现了独立思考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振奋和鼓舞了广大知识界。
三是副刊与读者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日报》创办了文学性副刊,刊登活泼、明快、尖锐的短文和文艺作品;认真编发群众来信,按照其内容性质分别刊登在有关各版上,改变了过去设立读者来信专版、专页集中刊登读者来信来访的做法。改版后第一个月里,《人民日报》平均每天发表读者来信近10篇。
此外,报纸篇幅由对开4版改为对开8版,版面安排也相应作了调整,第一版仍为要闻版,第二、三版为国内经济版,第四版为国内政治版,第五、六版为国际版,第七版是学术文化版,第八版上、下半部分分别为副刊和广告版。版面处理也十分生动活泼,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组合,还时时推出组合式新闻等各种报道形式。尤其是在照片的使用上,或在报眼位置刊登图片新闻,或将大幅照片改为两幅小照片,或是图片在文章中灵活穿插,时时给人新鲜之感。
为了推广《人民日报》的改版措施与经验,促进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共中央于1956年8月1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呈送的关于《人民日报》改版的报告。为此下达的中共中央文件明确指示:“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文件还就报纸开展自由讨论作了一番精辟的论述:“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过去有种论调说:‘《人民日报》的一字一词都必须代表中央’,‘报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这些论调显然是不实际的,因为这不仅在事实上办不到,而且对于我们党的政治影响也不好。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界更加活泼,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各级党委今后也要强调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