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新闻界内外大胆探索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引进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并没有被抛弃,而是根据时代要求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毋庸讳言,新闻界也曾在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问题上出现过一些错误观点与思潮,但都为党中央所及时察觉与纠正。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受党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及时地提出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思想:“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同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对新闻工作的重点转移进行了动员并作了具体部署,有关新闻理论方面的讨论则进一步推动了新闻界的思想解放。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如提出“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片面强调新闻自由以及倡导私人办报和民间办报等。邓小平讲话的发表,有助于新闻界纠正上述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198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明确规定: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必须无条件地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不允许发表与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必须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性的理论问题,对外必须统一于党中央的决定和口径,与党的步调一致,不得各行其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22条中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这一条款,为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简称“两个服务”)的宪法原则。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了“重大的事情要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要经人民讨论”的新观念。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80年7 月22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同时发表了关于“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消息,《工人日报》还发表了该报记者采写的《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说明什么?》一文,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起由于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严重违章指挥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该局领导掩饰错误,“丧事当喜事办”,石油部领导也未认真追究。而首都几家新闻媒体则历时8个月终于将事故真相和有关领导的错误态度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10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中纪委对在任的商业部长在饭店吃喝而不付费用的错误行为进行通报批评的消息,并就此事发表评论。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开展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等新概念,党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多次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1987年3月29日,根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坚决、妥善地做好报纸刊物整顿工作的通知》,指出“端正新闻、舆论阵地的思想政治方向,首先要把有关报刊及出版单位整顿好,这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证这场斗争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实际上已经成为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阵地,而又没有继续存在必要的报刊,应予停办。对错误比较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的报刊,一般应先停刊整顿,视整顿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出版。”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而出现政治风波,部分新闻媒介在舆论导向上发生严重错误。政治风波平息后,新闻界经过认真、严肃的反思,深刻认识到新闻媒体必须重视新闻舆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1月,江泽民、李瑞环代表党中央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分别发表了《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重要讲话。江泽民讲话强调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新闻宣传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新闻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李瑞环讲话提出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形成鼓舞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营造有利于安定团结的舆论环境。
90年代初,“左”的思想有所抬头,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减速。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1年春在上海发表了一系列谈话,提出了许多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为改革开放大业指出了深入发展的方向。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署名“皇甫平”的4篇评论,阐述了“市场与计划”、“姓资姓社”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新思路,否定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看法。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鼓励人们大胆改革,认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2月20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猴年新春评论”的开篇之作《扭住中心不放》,之后至3月6日又连续发表《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和《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8篇“猴年新春评论”文章,标题使用邓小平原话,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新意地宣传邓小平讲话的精神。自3月12日起,《深圳商报》又开始发表《为进一步解放思想鸣炮》等八篇评论。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记者撰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图15.2),生动地报道了邓小平在深圳的考察活动和谈话,新华社迅即将这篇通讯向全国转发,《人民日报》于3月31日予以转载。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中国进入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时期。经过改革洗礼的《人民日报》等所有新闻媒体,为推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在舆论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先导、护航和监督作用。同时,新闻界也明确了新闻改革总的目标和方向,即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图15.2 《深圳特区报》发表《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要求思想宣传工作者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1月2日,江泽民视察解放军报社,在接见师以上领导干部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发扬好传统、好作风,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名言:“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9月26日,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舆论导向问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他要求“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都希望新闻媒体能利用舆论工具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有力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得到加强。1992年2月,“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拉开序幕。11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同时刊播“万里行”活动的开篇报道———《抓质量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国质量万里行”专栏今日开篇》。这次活动由首都19家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参加,从2月份开始,到7月份基本结束,途径7省20余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采访报道。各家参与这次活动的新闻媒体,都在自己的报纸和节目中开辟了有关的专栏,对产品质量好的产品和企业进行表扬,对假冒伪劣产品和有关企业进行曝光。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中央及各地方新闻媒体在原有的栏目和节目基础上,纷纷扩大和增加评论性栏目和节目。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以现场采访为主,增加新闻深度,其中“焦点时刻”(后改为“时空连线”)为评论节目,以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为主旨。1994年4月1日,另一个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开播。《焦点访谈》以“用事实说话”为报道宗旨,追踪重大新闻事件,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评说社会大众话题,倡导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一度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替天行道、伸张正义的“焦青天”的形象。《焦点访谈》在注意揭露社会腐败现象、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注意保持反面揭露和正面宣传的平衡,使节目始终显示出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随后,中央电视台又开播了《新闻调查》栏目,披露“新闻背后的新闻”,进一步加强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监督的力度和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