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助《钱江晚报》全面提升
《钱江晚报》以阅读率、市场占有率和广告市场份额这三个关键指标的提升为重点,以改版为抓手推动新闻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推动广告经营,以发行理念、目标、渠道的转变为契机推动发行工作。2010年度《钱江晚报》期发行量实现了22.47万份的增量。
“这是浙报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钱江报系社委会具体指导的结果,也是全体采编人员秉承‘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宗旨,塑造《钱江晚报》独特的品位、品牌、品质,通过加强新闻性提高可读性,实现‘锐力传播,快乐阅读’的不懈努力的结果。”《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如是说。
理念创新 推动报纸品质飞跃
李杲把《钱江晚报》的办报理念总结为12个字:“正气、锐气、文气,向上、向善、向美。”
正气,就是在新闻竞争中要讲正气,不搞歪门邪道。李杲说,在讲正气方面,《钱江晚报》具有优良传统。怎样才能讲正气呢?这就要求我们对新闻作品一要筛选,二要求证,三要平衡。如央视主持人方静“间谍门”事件,在发稿之前,李杲要求编辑进行求证,结果发现是一条假新闻,便作出了不予报道的决定。第二天,这一新闻在同城其他媒体上都有刊登,有的编辑对不予发稿有些想不通。李杲则认为,作为主要媒体,就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观,绝不能出于炒作的目的而刊登虚假报道,尤其是对于来自网络的消息,要小心进行求证。假如方静“间谍门”事件属实,也要搞“平衡”。什么叫新闻平衡?就是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消息来源要是立体的、多方的。
锐气,就是要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力度。《钱江晚报》编委会认为,一张报纸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敢不敢于、善不善于介入社会热点,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前段时间,该报编辑部接到读者报料,说下沙高教园有一大学生裸奔。很多编辑不同意去采写刊登这则新闻,认为裸奔格调太低下。但是,李杲决定要做好这一则报道。要登这个稿子,主要是想表达当今时代是开放的、多元的、宽容的。要关注裸奔背后的社会背景,这个大学生就像你、我,上一代的大学生和下一代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青春的迷惘,有激情找不到出口,而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这个稿子见报后,社会反映良好,报道手法也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热点事件,以前媒体采取的态度一般都是回避,而这一次《钱江晚报》在第一时间全面介入,在介入过程中非常讲究技巧。该文有一配图照片是男大学生裸奔的背影。晚上拼版时在人物屁股上打上了马赛克,李杲认为,媒体传播的重点是事件本身。
提升晚报的阅读率和影响力,要做到介入热点而不炒作热点,舆论监督报道要着眼于解决问题。如《钱江晚报》关于西湖会所的报道,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很大反响。
文气,就是要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去年,《钱江晚报》首次尝试引进及运作文化艺术演出项目,打造钱江报系“我和春天有个剧会”演出季概念,与红星剧院共推《风声》《杜拉拉》两场城市话剧,通过参与操作演出,深入了解本地读者的文化品味,渗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去。该报携手中国美院“寻找最浙江的家庭”特别活动,为世博会寻找浙江四代同堂的家庭,通过参与浙江世博馆建设,达到报道的深入和独家。通过举办大型实景户外交响音乐会,打造杭州第一台由市民做主定地点、选曲目、选民间指挥的音乐会。以此为开端,打造《跟着钱报看演出》新栏目,强化一系列文化惠民送票活动,截至去年年底共计联合十几家文艺团体及演出单位,免费送出近2000张各种演出票、电影票等。
据《钱江晚报》文艺部主任杨霞云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钱江晚报》着力推出《全民阅读周刊》,每周8个版的规模在该省同类周刊中领先,精心为周刊策划了钱报读书会、私人书柜、一校一书单、读者荐书等活动和栏目,通过这些活动,让阅读周刊贴近百姓的阅读生活,使图书报道这一“浮”在纸面上的报道形式立体化。
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向上则是报道取舍的标准要强化引领、推动,给人希望、给人温暖、给人鼓励的力量。
向善,就是要在实施舆论监督报道的过程中,要与人为善,心存善念,使报道成为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破坏性的力量。作为采编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想一想,下笔千钧,要把握全面,使报道不出现偏差。
向美,就是整张报纸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觉、美的愉悦。新闻作品的文风跟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修养有很大关系。要以美文的标准来要求每一则新闻作品,在版式、色彩、照片、行文等诸方面都要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新闻创新 提升报纸影响力
《钱江晚报》敢于、善于介入社会热点;突发性事件报道反应较为敏捷,处理较为妥当;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大,彰显了报纸的活力、朝气和战斗力。
在2009年的杭州市两会期间,《钱江晚报》紧抓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突出处理、充分报道。关于统缴卡的连续报道《政协委员质疑:统缴卡,统得合理吗?》《4委员写同题提案,市民齐吁为统缴卡“松绑”》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共鸣;《金六民代表追问———地铁事故调查,给个权威说法》,说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杭城断头路,何日不再有》则是人大代表借助新闻媒体行使监督权的最佳体现。
《钱江晚报》对一些规定动作的报道也视角独特。如宣传部布置的年终报道,一般都是回顾以往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而《钱江晚报》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告别十年》特别报道,对即将结束的年代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式报道,尤其是最后一天的专题报道,以7个版的大容量,客观、全面地回顾了杭州城市建设的时代巨变,直面群众热议焦点,不回避矛盾,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杭州新闻是当地报业竞争高地。《钱江晚报》组织设置调查、时政、热线、社区4个工作室,推行全流程编辑中心制,形成分工明确、运作高效又能形成合力的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新闻采集及表达方式创新,显著提升了杭州新闻竞争力和阅读率。
据《钱江晚报》杭州新闻部主任卢楠介绍,在内容和新闻表达方式方面,通过重组报道版面,组织推行《独立调查》《民意大调查》《写字楼》《新城》《本塘口水》《城市表情》《新闻格子铺》《西湖边》《生活大参考》《动物传奇》等一系列特色版面、栏目,使杭州新闻舆论监督更锐利、时政新闻更可读、服务更到位、风格更时尚、读者更年轻。
同时,强化图表、漫画作用,推出《新闻格子铺》等图说新闻专版,注重与读者互动,倡导故事化写作和平民化的标题制作手法,使得文风更清新,文章更可读。在新闻采集方式创新方面,通过与开心网、搜房网、交通91.8电台合作,组建写字楼QQ群,加强96068热线包装推广,突发事件短信征集新闻等方式,探索多媒体融合的新闻采集方式。
贴近百姓 吸引读者聚人气
在过去的一年里,《钱江晚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用该报副总编辑鲁强的话来说,就是“离老百姓更近了”。2009年,《钱江晚报》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报道活动100余项。广泛吸引读者,集聚人气,并把报道与活动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报道,以报道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钱江晚报》的品牌影响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中,《钱江晚报》推出了“60年,走在建国路上”以及“用民谣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两大系列活动。同时还与新华社、人民画报社等联合举办《新中国60年经典瞬间》大型图片展,及此后的巡回展。成功组织杭州市第六届邻居节、纸上义卖会助力两名白血病患者、中天钱报助学等社会活动,提升了该报的品牌影响力。在冯如制造飞机试飞成功100周年之际,《钱江晚报》发起倡议,在美国为冯如塑像,去年9月19日,钱报特派记者在美国现场发来冯如试飞成功100年纪念仪式的报道;曼联杭州行,自去年4月底开始,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也掀起多次报道高潮。
《宝贝,应不应该告诉你死亡》关注白血病孩子的连续报道,在市民中引起广泛反响,《钱江晚报》借势成立了钱报白血病基金,先后两次在浙江省儿童医院和浙江省中医院举行了善款发放仪式,共帮助了28位白血病孩子渡过难关。
“报道内容覆盖面广,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报道题材。同时,在报道形式上也讲究多管齐下,丰富表现手法和版面语言。以民生视角、民生情怀作为所有报道的切入点,同时,在表现方式、呈现方式上努力贴近读者。”《钱江晚报》副总编辑张亮如是说。
2009年,《钱江晚报》编委会将队伍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沟通情况、疏导情绪,凝聚人心,努力把该报的队伍打造成一支特别守纪律、特别有担当、特别善拼搏、特别能奉献的过硬队伍。该报进行了内部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强化了稿件等级评定,其次是统分结合,把业务考核权限下放到部门,增加部门管理的灵活性。把优秀与否、合格与否的考核权限收归编委会,根据每个采编人员的业务实绩和德能勤等方面的表现,报社每月公布全报社考核的前10名和后3名,实行优胜劣汰。
发展是硬道理。《钱江晚报》迄今已连续10年每年向浙报集团上交1亿元利润。去年以来,在办报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该报的广告吸附能力也大大增强。《钱江晚报》的广告市场份额逐月提升,表现出了逆势而上的强势。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2月23日07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