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建设面向未来信息社会的全媒体
伍 刚 姚艳辉(1)
各个时代有特定的生产力工具代表,铁犁的发明给农耕社会带来了革命,以蒸汽机、电力为代表的新工具启动了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电波、电视等引擎则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电脑、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掀起了信息革命浪潮。
已经走过40年历史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不断创造丰富互联网的应用,同时,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命运。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打造国家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中共十七大首次将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
2009年,中央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本文拟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历史背景,思考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前景。
一、信息科技创新不断改变传媒格局,互联网成为人类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科技创新每一次飞跃,既推动人类历史步伐,也推动人类传播媒介的变革。从公元6世纪到15世纪中期,从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到欧洲大规模印刷机的应用,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欧洲中世纪的解体,迎来了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
1946年,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在短短40年内,伴随晶体管和微处理器的飞速发展,最终占领了千家万户的桌面。1967年,全球报纸开始电子计算机化。1969年,人类发明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子计算机诞生。1993年,人类发明万维网。1996年,人类开始广泛传播和研究互联网。
广播问世38年之后才拥有5000万受众,而达到这一受众规模,报纸用了50年,电视用了近13年,互联网只用了4年,手机用户只需6个月。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视频网站免费服务整垮了影碟租赁业,随处可以下载的免费音乐推倒了唱片业的大楼,各国新闻出版业也深陷免费海量网络的泥潭,开始谋求转型!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媒介数字化、社会网络化使世界进入复杂而深刻的变革转型期,网络媒体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成为网络舆论场的主阵地,带来跨媒介、跨产业、跨国界融合的传播新格局。
世界各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互联网舆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等国家领导人纷纷走向网络视频聊天室,开通博客与网民面对面,英国女王、罗马教皇通过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发表新年贺词……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继1982年评选电脑为风云人物之后,2006年首次评选所有网民为当年时代风云人物——每一个改变信息时代获得满意的消费者和创意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胡锦涛主席先后实地视察东方网、中国军网、人民网,对中国互联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理论。温家宝总理多次依据互联网信息,如博客反映的建筑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黑砖窑民工问题等作出批示,表明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和呼声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政府高度的重视。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来到人民网,并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访谈室,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提问的帖子超过30万个,页面访问量达到1.5亿,100多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
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各部委和各省市主要官员纷纷问政互联网,互联网日益成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倾听民声的重要渠道,人民通过网络满足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亿万网民正在改变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版图,网络民主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全新标志,日益壮大的网络经济日益融合到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网络文化成为人民乐于参与的新型文化形态,一个亲民、民主、开放的中国特色网络社会正在形成。
二、互联网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与未来的至为关键的领域和极其重要的产业
到2009年底,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突破17.34亿,超过现在全球人口总数67亿的22%,6亿多网民居住在亚洲,其中4亿多在中国。
截止到2010年,全球互联网网站达2亿多个,网页2000多亿个,中文网页160亿个,中国网站总数279万个。全球网民每天点击互联网1000亿次,链接到55万亿个网页,每秒发送200万封邮件、31000条短信。
全球46亿人拥有手机,全球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2个手机用户。2009年年底全球移动宽带数量达到6亿,全球手机增长375倍。截止到2010年5月,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亿,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 96亿户,宽带用户达到1. 13亿户。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 77亿。
截至2009年,我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 3万亿元人民币,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达826.7万公里。中国网民以每月八九百万的速度增加,中国网民数量已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全国99. 3%的乡镇和91. 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的乡镇接通了宽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信息产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 9%,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互联网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与未来的至为关键的领域和极其重要的产业。
1994年中国第一条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到2009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增长到747541. 4Mbps。从2000年到2009年,中文互联网用户大概增长了38倍,网站数量增长了20倍,中文网页搜索请求的次数增长了20倍,是过去5年增长的20倍。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CM NET)投入运行,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
截止2010年8月3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科技网络企业公司增至44家,总市值近400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6家。
美国行业组织互联网广告局(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与普华永道发布研究报告,2009年上半年,英国网络广告销售额首超电视,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媒介。
现年26岁的美国青年Mark Zuckerberg用6年的时间建成拥有5亿用户的社交网络Facebook,它现在覆盖的全球人口等于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人口的总和,相当于墨西哥和巴西两国人口总和的两倍、印度人口的一半。
2010年7月,中国网站总数达279万,网民达4. 2亿,手机用户近8亿,支撑起一个属于中国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技术标准、完整的生产链条及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社会生态。
信息技术领域18个月周期性升级换代的摩尔定律推动时代日新月异!百度每天日点击量达到9. 9亿,腾讯3. 9亿,人民网2亿多。互联网经历了从被忽视、被斜视到被正视、被重视等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之一,由“第四媒体”日益成为“第一影响力媒体”。
亿万中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深刻影响世界传播格局,有力向世界彰显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成为世界舆论不容忽视、全面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三、中国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崛起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亟须提升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2010年8月2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在贸易方面,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无可争议。”
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达到6. 4%,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 2%,中国国家财力在60年间增长近千倍。
截至2009年7月底,我国上市公司达到1628家,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3. 57万亿元,市值在全球排名中居第三位,总市值占2008年GDP的比例约95. 4%。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大国,中国城市化程度已提高到45. 7%。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从1993年起已连续16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已经是一个媒体大国,中国有9000多份杂志、2000多份报纸、3000多个电视台,都是美国的1. 5倍到5倍以上。全国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都超过5亿台,全国电视用户约4亿、有线电视用户约1. 74亿,都占全球的1/3。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构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1%和97. 23%。
2008年,中国国内传媒行业15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 85亿元,同比增长13. 17%,实现净利润21.39亿元。中国传媒产业2004年的规模为2100多亿元,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4220亿元,5年增长一倍。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同比增长11. 36%,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 3%。
但是,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处于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信息安全被信息富有国控制,全球20%人口掌握全球80%信息资源,全球80%人口只能拥有20%的信息资源。在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中国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失去了国际话语权。
从我国中央主流媒体网站在全球排名看,中国主流媒体网站国际传播力建设依然不容乐观,未来任重而道远!
中央12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名在全球排名情况
续 表
资料来源:2010年6月3日ALEXA.com。
四、迎接未来信息社会e社会向u社会转型网络时代,需要全面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2003年,联合国主持的首届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总结出信息社会(e社会)应达到的10个国际标准及希望2015年能达到。国际信息e社会的标准是:连接所有村庄、社区、学校、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邮局和档案馆、医疗机构、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确保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电视和广播服务,使世界上所有语言均能在互联网上得到体现和使用。这些标准体现了e社会的要求,我国预计在2020年应能达到上述要求。
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战略政策潮流,日本政府在提前完成e-Japan计划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提出“u-Japan”发展战略。计划通过u-ubiquitous(网络和服务无所不在)、u-universal(全民普及和惠及全民)、user-oriented(面向用户和以用户为中心)、unique(独特个性化服务)。韩国是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其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建设位居世界前列。韩国制订了u-Korea战略,其信通部发表《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Humanism in the Digital World:IT839 Strategy)指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英国政府为建设全民信息社会,为每个公民建立网页。美国强调将未来高速互联网通往下一代的每一个教室。
我国实现u社会的经济目标是GDP总量世界第一,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用信息通信技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连接任意人和任意事物,解决建设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专家预测,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成为世界第一,80%的中国人将成为信息网络用户,中国将成为全球信息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IT市场将增长到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信息市场。
中国互联网未来战略必须充分适应日新月异的u社会(u-ubiquitous,网络和服务无所不在的社会),建设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球传播的全媒体体系。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加速,在存储密度、互联带宽、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存在比摩尔定律预测的发展速度更快的指数增长现象,如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增长满足半年翻一番的吉尔德定律。
未来u社会人、机、物三元世界奠定了无所不在的全能传播网络基础,必须适应无所不在的网络时代需求,建设u传播体系(u-universal broadcasting),必须适应集成无线电波、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在线网络四大网络的,形成天地一体、面向全球的全能传播网。
笔者认为,要全面提升面向未来的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建设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的国家信息传播主体,面向信息社会用户提供全业务服务。
从2000年迄今为止的11年间,中国互联网保持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从产值规模上讲,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信息产业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时代信息化最成功的受益者之一,信息技术产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领导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清晰完善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方案。
中国面向未来信息社会建设全业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国务院推动的三网融合进程全面加速,在2015年前完成多网融合背景下的全业务服务平台,在高速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下一代互联网NG I抢占信息产业制高点,力争经过10年到50年建设,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时,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通过信息化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步伐,打造全球化全媒体网络传播平台。
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以及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媒体之间的融合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所有的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全媒体,形成多屏融合、全球传播优势,具备强大的国家级全媒体网络传播力。
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目前已经达到了7%,未来三年很有可能达到15%。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信息产业已经从新兴工业变成了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走在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的道路上。
在全球通和全球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网络地球村,中国要成为一个全媒体网络创造者,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去阐释自己的观点,与西方交流对话,打造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3)对接资本市场,建设世界一流的全球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市场主体。
专家预测,在2050年,硬件将成为信息市场的第一产业,软件和服务将成为信息市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后两者所占信息市场的比例将继续大幅度提升,我们从目前所使用的人与计算机共生信息系统,将过渡到人、机、物(人类社会[human society]、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信息世界[cyber world])三元世界,人、机、物三元世界是一个多人、多机、多物组成的动态开放的网络社会,预计到2050年,几乎人人都有信息终端,网络普及率超过80%。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改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在传媒领域大力推行上市公司这种制度。目前,中国国内的传媒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06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1500亿美元,截止到2010年,中国国内41家传媒企业上市,总市值达到2900亿人民币,是国内股市中最好的一个板块。中央已经确定中国十家重点新闻网站在国内上市试点,相信只要抓准国家宽带电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信息产业发展机遇,对接资本市场,我们有信心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中国互联网网络集团!
(本文系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研究”)
【注释】
(1) 伍刚系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网络机构管理处副处长;姚艳辉系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