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的考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是单纯的事业单位,靠的是财政补贴,吃的是皇粮。这种非盈利性的传统媒介只管办报作节目,其余一概可以不闻不问,对于受众的多寡、兴趣喜好、接受方式漠然处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将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成本控制、价格机制、市场供求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等推到了各行各业面前,也必然对大众传播媒介造成观念和操作上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成熟,社会已明确了广播、电视、报纸属于第三产业,传统的补贴型的媒介资源补偿机制解体,于是,各种媒介纷纷“下海”,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20多年道路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最明显的成果就是不同传播方式的媒介之间开始着手进行整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本,市场经济为媒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观念和机制问题是影响媒介整合的主要问题。市场经济是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的新观念,其本质就是指以市场为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从宏观角度看,市场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竞争达到微观经济主体的优胜劣汰,并最终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效率。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微观经济主体通过提高效率来取得竞争胜利。一个微观经济主体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效率。所以,“效率至上”的原则是检验市场经济有效或失灵的一块试金石。本着这一原则,媒介加强了自身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当竞争达到最激烈程度时,又开始化敌为友,进行组织调整,通过产业、集团化运作方式,来优化传播媒介的整体资源配置,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规模效应,有很大的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