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键词:数字付费时代
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强力推进、业界学界的热切呼唤之后,数字付费电视在2003年就已经显现出“热起冷动”[7]的尴尬。2004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也就更多地带有一些保留、疑虑和观望。
首先,对数字付费电视“进”、“退”两难的现状有了更多理性的分析。一方面数字电视技术与付费频道运作理念的结合,能够给长期以来完全依赖广告份额的电视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03年电视广告增幅不敌广播和报纸的情况下,数字付费电视这一蛋糕自然更加诱人;但另一方面,中国电视观众长期养成的免费收视习惯、内容瓶颈和推广成本太高等问题[8]又使得数字付费电视裹足不前,似乎陷进了一个退不舍,进不易的怪圈。
2004年的研究在对数字付费电视的艰难处境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尽管对如何走出这一怪圈还鲜有操作性很强的意见,但一些针对受众的调查却让人对推进中国数字付费电视有了新的思路。例如,广电部门对全国大中城市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 74%的城市居民愿意为享受数字电视付费,东部发达地区城镇有线电视用户愿意每月支付30—50元来收看付费电视,但前提是节目内容能够吸引人。[9]一些城市在推广数字付费电视的过程中采用免费赠送机顶盒的办法,也较快打开了局面。可见,在成本、观念和内容三个掣肘因素中,内容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提供能吸引人的内容?有人提出是否可以仿照国外的做法,提供免费频道中看不到的内容如某些场次的体育比赛、大量的电视剧和成人节目,即“打擦边球”。[10]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已经多次强调,数字电视不是单纯性的业务工作而是具有很强政治意义的工作。数字付费电视能有什么样的内容不能不考虑到政策和国情,因而无法照搬国外的经验。此外,在对国外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越来越多的介绍中也不难看出这样的信息:付费电视并不是灵丹妙药,即便在传播体制相当成熟的发达国家,付费电视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数字电视是一种不同于模拟信号传播的新的技术手段,而付费电视则是相对于免费电视而言的新的运营模式,两者是分属不同类别的概念。在近两年的研究中,一提数字电视马上就会伴生出付费电视的概念,这固然和数字技术大大拓宽了频道资源,给频道专业化、付费化提供了基础有关,但在另一方面可能也和某些概念的混淆与误读有关。尽管,广电总局在《中国广播影视业的改革与发展》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数字电视是公益性事业,属于政府行为。付费电视是商业性行为,属于企业行为。[11]可是却很少能看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受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