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互联网与广播节目参与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广播节目与听众的互动,依赖于传统书信和电话。书信的缺点在于反馈速度缓慢,电话则难以控制,存在隐患。
通过互联网参与广播节目,反馈快捷,形式多样,综合效果优于书信和电话。
(一)形式
按照采用的互联网反馈手段划分,通过互联网参与广播节目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电子邮件
通过电子邮件与广播节目或者主持人取得联系,或是节目播出时及时沟通。这种参与方式在国内广播节目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电子邮件,听众还可以提出点歌要求,可以问候主持人,可以向广大听众问好,还可以参与节目的活动(比如猜谜、提供信息等)。
2.论坛
通过电台在网站上为节目设置的论坛参与节目。同样,通过论坛也能与节目、主持人实时沟通,能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比电子邮件更为直接,具有公开性质,常常表现为征求广大听众、网友的支持,以对节目施加更大的影响。目前国内通过论坛参与节目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设置常态论坛层面,以供听众、网友发表意见,很少能实现与节目的实时互动。北京音乐广播的《网络奇缘》节目,不但实现了节目与网上听众实时互动,而且完全依靠听众在网上提供的文字信息制作节目。在该台的网站上设有《网络奇缘》节目主页,听众可以点击进入论坛,发表观点。《网络奇缘》节目通过听众的只言片语、片段的思想火花满足节目的播出,播出时间恰好适合凌晨1点跳跃性的思维状况,很受听众欢迎。
3.聊天室
通过网络聊天室与节目主持人实现实时沟通,这种方式具有实时交流、反馈快捷的特点,是最直接的一种参与形式。
(二)特点
及时性:网络传输的快捷为广播媒体提供新的、快速的反馈渠道。
灵活性:通过网络参与节目就像没有时间长度限制的热线电话,只要有意见,可以在任何时间发表,畅所欲言。
开放性:网络上匿名的特点给所有人发表意见提供了最佳的空间,不管是尖锐的,还是不成熟的,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反馈。
(三)发展趋势
强调参与性:日本与韩国已经出现了高度参与的广播和网络结合的节目。通过节目设置的网页,听众与网友可以参加一个竞赛、或者一个游戏。根据听众和网友的反馈情况,网页上随时出现各种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鼓励听众和网友进一步参与节目。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高度互动参与的广播节目,应该是下一步广播互动节目的发展方向。
注重趣味性:趣味性本身其实就是参与性的体现,因为只有高度参与节目,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参与性和趣味性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趣味性可以体现在节目的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节目的内容上。形式上可以更加生动活泼,内容上也可以更加多样鲜活。
关键术语
网页浏览、搜索引擎、网上数据库、电子论坛、电子邮箱、网络聊天工具、在线聊天室、BBS、网上采访、广播节目互动
思考题目
1.你对使用互联网搜集的信息可信吗?
2.你认为广播借助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问题在于哪里?
3.你认为网络上进行交流存在怎样的弊和利?
4.你曾经参与过广播节目的网上互动吗?你认为这样的互动形式有着怎样的优势?
阅读建议
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匡文波:《网络传播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英〕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英〕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 2004年。
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
【注释】
(1)梁晏婷:《传统媒体记者使用互联网的几种方式》,《军事记者》, 2002年第2期。
(2)具体参考中文Goole大全: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about.html
(3)梁晏婷:《传统媒体记者使用互联网的几种方式》,《军事记者》, 2002年第2期。
(4)《面对人类基因》,《光明日报》, 2001年4月16日。
(5)赵志力:《网络新闻采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http://www.cddc.net
(6)《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99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7)http://www.bjbusiness.com.cn/zhoukan/rencai23.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