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与寓教于乐(下)
主题:教育电视节目怎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
主持:紧跟时代脉搏,承担社会责任。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20周年华诞电视系列论坛特别节目。从普通观众的眼光来看,现在中国电视娱乐味道是越来越重了。从像遍地开花的“超女”这样的选秀节目,到无处不在的,比如说充斥荧屏的各种娱乐报道或者说电视剧,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电视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性节目包围了。那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电视是应该乘上娱乐的这趟末班车,还是要坚守自己的阵地,把“寓教于乐”四个字贯彻到每个节目当中,这也是我们这期节目要探讨的话题,就是“教育电视与寓教于乐”。再来为您介绍参与我们本期论坛的两位嘉宾,他们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女士。欢迎您,陈台长。
陈力: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还有一位是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先生。欢迎您,王总。
王长田:大家好!
主持:首先请教一下陈台长,我们知道教育电视一直在强调寓教于乐,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教”和“乐”是很难统一的,他们认为很矛盾, 说有了“教”就没有“乐”,有了“乐”就没有“教”。您是怎么看的?
陈力:在我看来,好像把这两个问题严格对立起来的不多吧?我觉得它们本身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主持: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陈力:对,它本身不是一对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尺度,处理得更好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中国的传媒来说,都有教的功能,我们中国没有私人电视,我们全是国家的电视台,私人是不能办电视台的,不像国外有私营商业电视台,全是商业运作,你可以提出你不要教育的功能。而我们都是党的舆论工具,都是有教化的功能。另外,众所周知,所有办节目的人我想都不会很小儿科地认为,我的“教”就一定是说教。我觉得到今天,没有人这样认为,包括我自己。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间,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如何很好地把它们统一起来,把握好尺度,我觉得倒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包括现在电视的泛娱乐化的问题,也包括新闻娱乐化的问题。当然,让老百姓很好地去接受,我觉得是大家非常赞同的。作为电视人来说,我觉得一般应该有这样清醒的头脑。但是个别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间,由于方方面面的人员的素质,把握不好这个尺度,主持人把握不好这个尺度,审片人也是以自己的审美态度去判断这种节目的话,多多少少在屏幕上就会呈现泛娱乐化甚至是不恰当的地方。
本来那些不恰当的地方是不应该出现在电视上的,因此,我们现在的电视管理经常要用亮红灯的方式去处罚一些媒体。按说这是不应该出现的,要避免这种情况,我觉得在正确处理寓教于乐的关系过程中间,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电视素质和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主持:您觉得如果大家的素质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线,寓教于乐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陈力:是的,我在上期节目里面讲到,寓教于乐的一个原则要去把握它的尺度,要坚持它的正确导向性,要坚持节目的品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底线。
主持:王总,我知道您是运作民营电视公司的,可能收视的压力会更重一些。那比如说,你们现在做《父母大人》这样的节目,你们在前期,比如说在策划的时候,你们首先考虑的是收视率的问题,广告的问题,还是说首先考虑教育的问题?
王长田:我觉得是这样,这个不应该说是一个完全的对立。首先这个节目是在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它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媒体,它必然要做到寓教于乐,这是第一。第二的话呢,如果说你不能够探讨一个教育类的话题,你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观众的热情,没有好的收视率的话,广告商也不会来。所以这个事情是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的。我现在觉得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属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只有说教,只有“教”,而没有“乐”。这种情况是尤其前些年非常地普遍。但是最近这些年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乐”的成分过重,甚至低俗化了。我们现在看到大量的,你刚才讲到这个问题,实际上往往很多节目就是在用一种比较低俗的这样一种娱乐的方式来传达。这个方式是很成问题的,往往是负面的作用远远大于它要传达的内容。比如说某些综艺节目,并不是说它就没有那种教育的功能,也不说它强调那些东西是负面的,但是它某些形式往往是让人很难接受的。比如说有的会让观众恶心,有的是逾越了我们道德的底线,有的是说恶整啊、恶搞啊、造假啊等等像这样一些方式。这些方式我们是不能够接受的。
主持:我这两天在做咱们的系列论坛,采访过很多嘉宾。各个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都对中国教育电视台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们认为现在的确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讲,很多电视节目的格调不是很高,他们就希望中国教育电视台,因为你是教育的平台,你应该有格调,你的品位应该高一些,你应该坚守住你的阵地。我想问一下陈台长,像您说的《音乐伙伴》也好,《阳光伙伴》也好,是不是在坚守的基础上做的一种创新,或者说更好的一种融合?
陈力:我还是同意你这个判断的。在这个过程中间,确实坚守它的一种方向,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间,《音乐伙伴》走了五个城市,《阳光伙伴》走了六个城市。
《音乐伙伴》因为它是儿童歌舞剧,所以各个学校班级的孩子在表现儿童歌舞剧这个过程中间,反映了不同地区娱乐文化对他们深深的影响及烙印。
主持:个性很鲜明。
陈力:有的地方节目主题分量很重,奥运啊,学习啊,同学中间的友爱等等,表演也很好,多数是用的非常优美的儿童歌曲。而有的地方,有的节目,娱乐的成分极强,渗透在每一个节目里边,音乐基本上都是套用,套用的过程中间基本上是用流行歌曲。我是说什么意思呢?娱乐的文化实际上是你阻挡不了的,它已经渗透在孩子们中间,已经渗透在受众中间。但是作为我们教育电视台的这个节目来说,就要尽量把握住这个底线。既让它快乐,但又不让它低俗,在《音乐伙伴》活动过程中间,基本上孩子们比较纯真的这一块儿还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主持:我们刚才提到《音乐伙伴》和《阳光伙伴》这个活动,其实像2004年开始到今年还有一个《青春万岁》这个活动,它是一个在大学生当中举行的一个青春歌会这样的节目。可能有些人会把它跟“超女”比,认为“超女”是倡导个人奋斗,个人英雄,而《青春万岁》呢,是一个集体的行为,我们并不突出某一个人,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个什么样的区分呢?
陈力:如果说和“超女”来比的话,我觉得比较恰当地应该说《音乐伙伴》。《音乐伙伴》是以集体呈现的,有6个演员和10个啦啦队成员,全是一个班级的。一个班级十几个小孩,它这种团结的精神,集体才艺的展示就很鲜明了。“超女”基本上是个人才艺的展示。所以像《音乐伙伴》这种展示集体的才艺,强调团队精神作用的形式确实还不是太多。那么它又以歌舞剧的形式出现,对于儿童来说,它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节目。《青春万岁》呢,它是大型晚会的性质,有娱乐的成分,更多的是晚会的元素,不是一种PK和竞赛的方式。《音乐伙伴》严格说也借鉴了目前娱乐节目所用的PK和比赛的方式。但是它的PK比赛的方式是由小评委来判断的。
主持:对,我们都看到了节目当中的小评委。
陈力:《青春万岁》呢,它不是一个比赛,它就是一个晚会。
王长田:但我注意到《青春万岁》有很多主题,它跟整个社会的主题、比如说“一二·九”啊、五四啊,跟着这样一些主题,和大学生互动。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节目。
陈力:这个晚会,一方面有很强的思想导向作用,因为是面向我们大学生的。另外也注意到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就是刚才王先生说的这个,它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每次也都会请些歌星,也会有青年人喜欢的流行歌曲放到这个节目里面来。
主持:也有人说实际上娱乐性并不是吸引观众的唯一标准,像思想性、批判性都是吸引观众的很好的方式,我不知道二位对这点怎么看?
陈力:应该说是,电视有三大功能,娱乐绝不是唯一的功能。
主持:现在好像是娱乐是最能吸引人,最容易吸引人?
陈力:那还有信息功能,信息功能不能淡化。
主持:对。
陈力:在这个社会进程中间,很多人去欣赏娱乐的同时,绝对不能排除很多人在上网,在通过其他的电视频道,包括教育电视台,收看一些学习节目,学习性节目做好了也照样有收视率,我觉得它是多元的。那么作为教育电视的节目,它也应该是一种多元的信息的传递。然后还有寓教于乐的节目,它应该同时存在。像我们的《国视资讯》,它是传递信息的资讯类节目。不能说教育电视台要强调寓教于乐性,就在《国视资讯》这样的资讯节目中也蹦蹦跳跳,恐怕那样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所以我觉得电视功能它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它是并存的。
王长田:其实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说教育台在节目编排的时候,它也是表现一种多样性、丰富性,比方说青少年往往是在八九点钟之前要睡觉,第二天要上学。那么八九点钟之后呢,实际上它起的是另外一个教育的功能,提供信息娱乐的功能,就是满足成年人,那些没有睡觉的人的需求。这样的话才会使频道本身的资源不至于被浪费。同时在播这些内容的时候,也同样在传达教育台的这样一些理念,所以我就看到教育台的节目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阶段,我觉得这种编排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主持:我们刚才谈娱乐节目,可能说这是比较容易吸引眼球,但是陈台长也提到,实际上我们电视有很多功能,其他功能也必须要做到。比如说现在认为像教育节目,可能认为它是小众的,收视率天然可能就会低,观众天然就不那么关注,观众天然就比较少的一种节目,是不是说在教育电视台里面会额外给这样的节目一些扶持?
陈力:从社会的收视看,收视率最高的四大类节目,当然是不包括教育,它们是新闻、体育、法制、电视剧,这几项是排前四名。教育类的节目的份额是占得不多的,但是它的社会需求量又非常大。原因就在于它不像那些节目,新闻有新闻性,体育有竞技性,电视剧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法制有案情。教育类节目是一个常态的,它是经常处于常态状态下的一个节目。但是目前随着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处理好教育的热点,用一种很好的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做,我相信这种节目会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这次电视论坛过程中间,很多专家都谈到教育电视媒体存在的价值和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觉得这反映了广大观众的心理诉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所以教育电视有它存在的价值,小众也好,大众也好,我觉得它实际上是不可无的。
王长田:我觉得刚才陈台长讲得非常对,其实大众还是小众,关键是看这个话题本身的作用有多大,这种价值有多大,有的时候对少部分人来讲的话,这个话题虽然是小部分人在看,但是它仍然可以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说真正贫困的人可能是少数的人,特别是上不起大学的人是少数的人,但是解决这些人的困难,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个大的问题,还有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它是反映一个大的主题。另外我在想,大众传媒有的时候不能够承担所有的责任。它可能在更多的时候,是在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主持:谢谢二位接受我们的采访。其实寓教于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再重申一下刚才我们嘉宾的观点,就是如果我们教育电视的从业者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的节目完全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好了,感谢您收看本期的电视论坛,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