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日,随着东莞第一座变电站——35千伏东莞变电站的投运,珠江网电的电随之送到东莞。而输送珠江网电的正是东莞第一条输电线路——菠东线(后改称文东线)。但如果一旦停电,整个东莞将面临停电的风险,所以形势“逼迫”东莞供电人学习高压输电带电作业,也就是在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甚至500千伏高压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线路的维护、检修等任务。
2011年7月25日,东莞供电局输电部会议室内,曾经担任过带电班班长的黄振强、张国华、蔡柏林等老供电人,聊起去年退出历史舞台的带电作业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能把人带回到高压输电带电作业的艰难岁月。
记 者:寇金明
通讯员:林 韵
曾子权
日期:2011-08-17
版次:AII07
第一次顺利完成高压输电带电作业任务
1967年11月23日,高压输电带电作业班第一次从试验走向了实战。当时输电到东莞的线路仅有一条,就是从广州的文冲到东莞,简称文东线。文东线为35千伏线路,导线总共才3条,沿线的电杆上的横担都是木制的。带电作业班的任务就是要将杆塔的木头横担更换为角铁横担。由于文东线是唯一一条输电线路,如果停电作业,将对东莞市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需要用电进行排灌的农民们,所以高压输电带电作业势在必行。
据黄振强回忆,当时带电班14人,1人上杆作业,1人进行等电位操作,1人负责监护兼指挥,其余人做杂务。班组里每人配特制的均压服、手套、袜子一套,每个小组配一张绝缘梯子、一根绝缘棒。均压服由棉布包裹铜丝,穿上均压服就相当于在人的身体外罩了一个套子,将人屏蔽在电场外。虽然人手碰到导线会产生火花,但是电流都从均压设备通过,套子里的人不会有任何感觉。带电班的班员就带着这样的装备上阵了。一年后,33公里文东线上169条电杆的横担带电更换工作全部完成。
“闪电秀”绝活显实力
老带电班的人都清晰地记得,1974年初的一天,东莞县供电公司革委会(当时东莞供电局名称)决定在110千伏莞城变电站进行一次35千伏人体接地实验:从35千伏高压线上接出一根电线,由身穿均压服的工人进行接地操作。
当操作人身穿均压服,站立在地面,手持长柄扳手接触35千伏电线并滑动着离开时,一道耀眼的“闪电”亮起来,随着扳手离开高压线一段距离,淡蓝色高压电弧也随之延长,35千伏电压下的强电流此时击穿了空气,发出噼噼啪啪的细微声响,沿着操作人员均压服中的金属线直透大地。这场人造“闪电”秀,无疑震撼了每一个参观者,个个都为带电班的技术叫好。
有没有爬过软梯?有没有亲自参与带电作业?当被问及这些问题,黄振强告诉笔者,自己身为班长,每一项带电作业都是自己先示范,亲自操作试验过确认安全后才让班员做,包括带电作业的工具,大部分都是自己带领班组成员摸索改进的。“班员爬两基铁塔,自己要爬三基。”张国华笑着说,班长往往都是严格要求自己。
从“拆鸟窝”到“放鸟窝”
从供电人对待电线杆上鸟巢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东莞供电人对高压工作理念的进步。“过去,大家对鸟巢都很头痛,鸟粪不但腐蚀电力设备,而且鸟窝淋了雨或鸟窝的草接近带电导线也会增加输电线路跳闸的危险。”老供电人曾经这样抱怨。“但到现在,我们都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疏导办法,在杆塔上安全的地方专门安装人工鸟巢,‘筑巢引鸟’,引导鸟儿到不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人造鸟巢内做窝,既消除安全隐患又保护鸟儿的安全。”
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理念促使技术的创新,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来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实现。据东莞供电局输电部主任林润平解释,现在东莞市输电网络各级电压环网基本建成,线路停电安排比较容易,高压输电带电作业项目减少,带电作业趋向于简单化,大型带电作业成为应急手段。“这是带电班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原因。”
2000年以后,高压输电带电作业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2010年,带电班的班组成员也分散到其他班组。但当时的带电作业班成员,换横担、换瓷瓶、带电升压、换变电站导线什么都做过,每个班组成员都是全能的“电保姆”,在应急需要进行带电作业的时候,还得他们出动。
发展历程
输电线路实现百倍增长
从当时的一回33公里的35千伏输电线路,到如今3720公里的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架设,东莞仅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输电线路里程增长超过100倍。
说起如今输电线路的发展,东莞供电局输电部主任林润平、副主任陈锡阳向记者介绍,东莞线路是与变电站增长速度同步的。20世纪90年代初,输电线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年时间内每年增长约400—500公里。而东莞电网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合为一体化管理,从成立县电业公司起就配备有专职线路运行维护工,负责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随着电网发展,线路不断增长,从专职线路工到建立线路班,后来又分高、低压班和带电作业班。
可喜的是,至2011年8月14日,东莞供电局输电部已连续安全生产3408天。取得33个百日无考核事故的安全纪录,全面实现了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10项考核目标,保证了管辖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科技看台
“千里眼”3G视频监控仪器
身在监控中心的小陈发现220千伏沙长甲线N18铁塔下大型吊机在线行保护区内作业,作业距离对导线接近5米,严重危及线路安全运行。发现后,立即通过电话向现场制止不安全操作,不到30分钟吊臂缩回至12米以外安全范围。
你相信有“千里眼”么?近日东莞供电局输电部发明了“千里眼”3G视频监控仪器,把千里外的线路现场情况尽收眼底!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任何线路任何杆塔的任何部位随意架设一个简单摄像头、3G上网卡、一个电源板,就能将线路现场的画面即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实时有效监控线路现场违章施工等情况。
2009—2010年共发生23次的高危作业,通过实施视频现场监控,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电话制止施工,把外力破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成为防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重要手段。
同类报道
“与电共舞”四十四载 2011年8月17日
线线相互通 家家亮堂堂 2011年8月17日
莞邑线线互通 百姓家家明亮 2011年8月17日
线线相互通 家家亮堂堂 2011年8月17日
与高压电线“亲密接触”44年 2011年8月17日
线线相互通 家家亮堂堂 2011年8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