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事件真相
突发事件舆情收集报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首条信息上报后,还要继续报送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对事件本身和舆情进行追踪,调查事件真相,预测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二是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追踪,不断更新和补充舆情信息,便于主管部门及时调整处理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在真相未明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官方的随意定性,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和反感,激化矛盾和冲突。如2010年1 月12日发生的贵州安顺枪击案中,安顺警方在调查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仓促抛出“袭警、抢枪”的定性,引起舆论强烈反弹,多数公众对官方的“袭警”说法持怀疑态度。
二、统一对外口径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各说各话,互相矛盾。譬如,2011年9月9日湖南邵阳沉船事故发生后,官方发布的死亡人数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乘客39人,死亡8人”到“乘客45人,死亡11人”,再到“乘客50人,死亡12人”,每次更新数据都遭到媒体质疑和公众批判,相关部门陷入严重的公信力危机。
又如,2010年6月23日,湖北省委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副厅级)黄仕明的妻子陈玉莲因个人退休待遇及已故女儿医疗事故责任追究问题,预约了相关领导反映情况,在省委大院南门越过警戒线时,遭到6名便衣警察16分钟的殴打。当天,涉事公安部门负责人在没有想好表态口径的情况下,竟然公开宣称“打人是误会”,不知其为“这么大一个领导的夫人”。一语激起众怒。一时间,厅官夫人“打错门”事件骤然升温,诸如《一次“打错”的背后有多少次“打对”》、《九问湖北“打错官妻门”》、《公开透明调查“打错人”》、《厅官夫人被误打呼唤社会“善待上访者”》、《“打错门”错在暴力维稳》之类的深度反思式评论充斥网络,迅速推动事件成为省委书记批示严办、全国网民围观的公共热点。
经验表明,突发事件所涉部门表态的无序、混乱,往往造成公众的困惑、猜测、恐慌和愤怒。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统一对外口径,“用一个声音说话”,对引导舆情非常重要。同时,制定口径也有利于媒体接待、新闻发布等工作。
口径制定要有前瞻性,可设立热点问题口径库。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以往发生的情况,设想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总结借鉴自身或国内外处置同类事件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预设对外发布口径,并不断更新、充实,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2011年9月11日,邵阳沉船死亡人数升至12人,赔偿金标准每人2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