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石量书”说起
《史记》上有所谓“衡石量书”(衡,秤的意思;石,120斤)的话。说一世之雄的秦始皇(公元前258—210年),每天要批阅120斤公文。因为,这时还没有纸,文字是刻或写在竹木简上的。在竹木简之前,刊载文字的,主要是钟鼎等青铜器。再之前,在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12世纪)是甲骨。在竹木简的同时和之后,还有缣帛、石碑。此外,另有一种漂洗丝绵时产生的丝绵薄片,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人也用以书写,它可以说是纸的先驱。
关于蔡伦造纸
纸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文字史料及出土的残纸片看,西汉时代,我国已能造纸。到了东汉(公元25—220年)中叶,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造纸事业(从而为人类文化)作出了不朽的业绩。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县)人,和帝(刘肇)时任中常侍,很有才学,能监制秘剑及各种器械,无不精工坚密。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他利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制成纸,和帝很称赏,从此开始用这种纸。后来,蔡伦被封为“龙亭候”,以他的方法制作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历代手工业造纸工人奉他为祖师,每年于3月16日纪念他。现在,陕西洋县有他的墓地、祠庙,湖南耒阳有相传他使用过的“洗纸池”。
蔡伦死于东汉安帝(刘祐)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其后约80年,又有东莱人左伯,很能造纸。他的纸“妍妙辉光”,被称为“左伯纸”。
造纸术的外传
利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虽早已告成,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在蔡伦之后几百年,纸和简、缣帛还是同时并用,直到南北朝(公元5世纪—6世纪),纸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但远在这时之前,我国的纸已由朝鲜传入日本。隋炀帝(杨广)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我国造纸术又由同一路线东传日本。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中国和大食(今阿拉伯,当时疆土达到中亚细亚)军队因援助内讧的突厥可汗的各一方,交战于怛罗斯,中国军队败绩。大食人从中国俘虏中学得了造纸术。不久,即在撒马尔罕开设工场。从此,撒马尔罕纸名播远近。其后,造纸术更由阿拉伯而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它于1150年建成欧洲第一个造纸工场),及于欧美大陆。
宣纸及其他
在国内,东晋(公元317—420年)以前,纸的主要产地在洛阳一带。东晋以后,移到南方各省。同时,河北、山东也产良纸(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提到“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唐宋以后,南方一直是造纸业的中心。纸的种类,以原料分,有竹纸、皮纸、草纸、麻纸;以产地、用途、式样、色彩和制作人、制作方法等分,则如俗语所说“纸短话长”,无法细表。其中为人们乐道的名纸有:宣纸、薛涛笺、十色谢公笺、澄心堂纸、金粟山藏经纸等等。但物换星移,它们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佳话。只有宣纸,在制造和使用上,至今仍永葆其青春。
宣纸又名玉版纸,产于安徽泾县,以檀树皮和稻秆制成。它的诞生,在泾县有个传说:东汉末,蔡伦的弟子孔丹在泾县造纸,怀念师傅,就想制造一种特别好的白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但没有好原料。又一次,他看见倒在山溪的檀树,因年深月久,被水浸泡得腐烂发白,便想到利用檀树皮。研究、尝试了十多年,终于如愿以偿。宣纸纯白、细密、柔软,一向是国画家和书法家不可或缺的文房妙品。解放后,产量日有增加。
新中国造纸业剪影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我国造纸业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处于手工生产阶段。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在上海开始有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座机器造纸厂:伦章造纸局。但在外纸如潮涌入的情势下,旧中国的机器造纸业受到摧残,不能有大发展。1949年全国解放时,机制纸年产量不过10.8万吨,生产能力只有20万吨左右。
1.蔡伦故乡(今湖南耒阳县)景色。图中池子相传是蔡伦的“洗纸池”。
2.我国在19世纪末才有机器造纸工业。图为我国最早的抄纸机——伦章造纸局(现天章造纸厂)的一号抄纸机,设置于公元1891年。
解放后,整个造纸业已面目一新。以机制纸为例,从1949年到1959年,10年中,产量增长15倍,品种由69种增加到300多种,像比木头还硬的钢纸、比蝉翼还薄的电容器纸,以及其他各色各样的文化、工业技术用纸,我国都已能大量制造。许多从来没有机器造纸业的省区,也出现了成批的中小型造纸工厂。许多省市并有了科学研究机构,许多大学都设了造纸专业。在旧中国,这些方面都完全是空白。同时,造纸工业的建设队伍也由小到大,能胜任大型造纸厂的总体设计和大型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例如,1958年建成的大型的南平造纸厂,就完全是我国自力建设的产物。
今天,在发明造纸术的我国,纸的产、销量正日趋增长。有人说,从煤的产、销量可以看出一国的工业水平;那么,可以说,纸的产、销量的增长,也不会仅仅意味着它本身的增长而已的。
1.解放后新建的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铜网场的一角。
2.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抄纸车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