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央视《看见》栏目看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创新

从央视《看见》栏目看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创新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化的“播音”和时尚化的“谈话”与“对话”都是电视新闻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关于这两种形式的运用,目前虽然有一些争论和不同看法,但大多数还是认同并采用这两种形式。图4-1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新闻采访时的现场调度上。

传统化的“播音”和时尚化的“谈话”与“对话”都是电视新闻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关于这两种形式的运用,目前虽然有一些争论和不同看法,但大多数还是认同并采用这两种形式。总结起来,它们都必须遵守的口语化规律主要是:多用口语句式,力求精简;多用直叙句而少用形容句,强调清晰和流畅;要删除那些不是重要信息的文字和一些不易让观众听清楚,甚至可能产生误解的语言,把复杂的事实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出来;同时要突出现场感,使观众在听觉中也能获得新闻信息的形象、生动的效果。

四、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创造性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对于节目的视听构成非常重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前,通常都有一个节目策划文稿。但这样的节目策划文稿只是为主持人提供了一份粗略的节目进程、背景资料、主体信息等,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新闻节目的每一个步骤和发展细节。特别是新闻专题节目和新闻现场直播,在主持过程中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给了主持人一个现场发挥的空间,要求主持人的表达要有创造性,要有快捷地驾驭突发事情和语言应变表达的能力。这样的创造性,最能体现主持人的知识修养、文化积累和快速应变能力。没有这样的创造性,主持人就不可能主持好新闻专题与新闻现场直播节目。

如果说其他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还可以事先做好一切策划和文案、体态姿势的准备,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不能要求编导把所要播出的新闻专题特别是新闻现场直播事无巨细地为你准备好。新闻事件发展的瞬息即变、不可预见,主持人不能因为事先没有案头准备、语言准备就慌了神,卡了壳,没了主意。是否优秀的、有创造性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在1997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主持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直播时,我国驻港部队离营赴港誓师大会开始前一个小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是一场事先谁也没有想到的大雨,到大会快开始时,大雨才停下来。这样的突发事情,主持人面对全国甚至全世界观众如何表现,如何调动观众的激情,就显得非常重要。白岩松没有回避这场来得并不是时候的大雨,而是在直播现场就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一场大雨洗刷的是中国百年的耻辱,而风雨过后,是中国晴朗的天空。”这段即兴的语言很有创造性,得体而准确,也非常符合当时的情景,又有深刻的内涵,立即赢得了观众的称道(见图4-1)。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演播室的口播新闻中。主持人拿到新闻稿,不能就此照本宣科地念新闻稿,如果那样,再精彩的新闻可能也显得平淡如水,对观众没了吸引力。从这个角度讲,口播新闻看似简单,实则也是对主持人是否有表达创造性的考验。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会在充分领会新闻稿内容和信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气质和主持方式把握好播出稿件的感情基调,找准新闻稿的核心和“新闻眼”,化稿件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化稿件的书面语为自己的口语,用自己的表情、姿势,有重点、有分寸地准确表达稿件内容。如果不发挥主持人自己的创造性,完完全全照本宣科,任主持人有多好的“语言功力”,都会显得生硬和平淡,达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所以,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许多省级电视台,都强调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参与新闻稿的撰写,修改导语、串联词,设计出符合自己风格的播出姿态,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创造力。

图4-1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新闻采访时的现场调度上。对于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新闻访谈栏目《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王志在谈到他成功的新闻访谈时说:(作为采访者)“我跟对方谈话,不管他谈到哪儿,都不可能把我带到歧路上去,我会把他拉回来的,因为毕竟是我在采访。我很清楚我的逻辑线索,清楚我的路线图是什么。但这种采访的控制要做到不显山不露水。不是以身体姿态去压迫对方,也不是用语言去控制别人而取得一个强势的地位,而是要将思维的逻辑顺序运用得巧妙一点。你要会听,你要盯住,你要不轻易被人改变,你首先要不被迷惑,要始终保持清醒。当你用话题的逻辑顺序控制被采访者时,他往往能够用很新鲜的语言、用很新鲜的素材来表达他自己最权威的答案,而这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