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扛起“电影湘军”大旗

扛起“电影湘军”大旗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柏平摘要:潇湘电影集团从成立于1858年的湖南电影制片厂发展而来。潇影集团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出版总署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前潇影集团的年生产能力为电影10部,电视剧200集。

柏平

摘要:潇湘电影集团从成立于1858年的湖南电影制片厂发展而来。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影产业链不断延伸,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2008年转企改制后,潇影集团更是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催生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以稳健的步伐积极向现代电影文化企业迈进。

关键词:潇影集团 精品力作 产业拓展 转企改制

潇湘电影集团(以下简称潇影集团)是湖南唯一的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其品牌影响力位居全国国有电影集团前列。1857年,在国家“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号召下,各省开始筹建电影制片单位。潇影集团的前身湖南电影制片厂,经历了1858年的建设、1861年的停办下马和1868年的恢复重建,1880年以前其主要是以拍摄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为主。1880年湖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正式开始了电影故事片的创作。一路走来,湖南电影人秉承“敢为人先”、“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的湖湘精神,果敢前行、顽强拼搏。2003年,以潇湘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组建的潇湘电影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潇影集团在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上上升到国有七大电影集团行列。2008年,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潇影集团进行了转企改制,从事业单位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以全新的面貌扛起“电影湘军”大旗,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开拓未来的豪气,向着把潇影集团建设成为现代电影文化企业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目前潇影集团下辖影视制片公司、营销分公司、影视器材分公司、潇湘电影频道、影院投资管理公司、影院经营管理公司、潇湘电影院线、房地产开发公司、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物业经营管理公司等经济实体,业务涵盖影视制片、宣传发行、影院经营、媒体传播、开发建设、器材租赁、音像出版、艺术培训等多元产业,形成了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全新经营模式。至2013年10月,潇影集团总资产达到8.05亿元,比2008年转企改制时增长一倍多。潇影集团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出版总署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一、精品力作,铸就潇影品牌

潇影集团实现从偏居一隅默默无闻,到积极有为掷地有声的蜕变,凭借的是几十年来创作积累的丰富的影视作品,特别是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电影精品力作。这些影视作品深受广大观众追捧与喜爱,并以此缔造了潇影集团的品牌形象,奠定了其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地位。目前潇影集团的年生产能力为电影10部,电视剧200集。截至2012年,潇影集团共创作生产了新闻纪录片268部、科教片34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剧177部1446集。其中电影作品11次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2次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8次获“金鸡奖”。潇影集团以自身的电影创作能力和作品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影的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并以此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1.湖南最早的新闻影像记录者

在潇影集团片库里,至今保存着一批十分珍贵的原始胶片,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潇影集团所拍摄的268部真实记载湖南动态的新闻纪录片。其中,第一部新闻片《湖南新闻1号》诞生于1858年6月,用黑白画面报道了湖南早稻丰收在望和331厂54号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等消息,这是湖南电影制片厂最早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湖南动态的影片。此后,新闻片《湖南新闻》系列作为观众掌握资讯和外界了解湖南的主要媒介定期推出,向省内外传递湖南省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所发生的最新动态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也可以称得上是早期另一种形式的《湖南新闻联播》。期间,潇影集团所拍摄的纪录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一是真实记录了湖南的重大外事活动,包括有《尼共代表团在湖南》、《班禅额尔德尼访问湖南》等;二是全面报道了湖南省发生的重大活动,包括有《湖南首届运动大会》、《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等;三是及时报道了“文革”末期以及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前后湖南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代表作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和《隆重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等;四是重点报道了湖南省农业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作有《铁臂引出阴河水》、《洞庭水乡学大寨》等。这些记录片用最直观的影像方式记载了当时湖南的重大事件和民众的生活,在当今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潇影集团所摄制的3本彩色纪录片《奴隶创造历史的见证——马王堆汉墓》完整记录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过程,在当时引起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中央文物主管部门的热情称赞。

2.逆势崛起的“潇影现象”

电影是潇影集团的核心品牌。1880年,潇影开始拍摄电影故事片。在积累了几年的创作经验后,1884年以一部儿童故事片《候补队员》踏出了在国内外重大电影节获奖的第一步。该片荣获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并于1886年在第八届厄瓜多尔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荣获成人评委会二等奖和儿童评委会一等奖。此后,潇影集团创作的《湘西剿匪记》(上下集)、《喋血黑谷》、《血泪情仇》、《混世魔王程咬金》等影片在国内电影节上接连发声。自此,潇影电影创作力量不断蓄积,影响力和关注度迅速提升。1881年,潇影集团拍摄了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该片一举囊括1881年中宣部第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华表奖前身)。此片也标志着潇影集团电影创作进入了首个黄金十年。

十年里,潇影集团创作的《刘少奇的四十四天》、《秋收起义》、《凤凰琴》、《故园秋色》等影片7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次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7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其中,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清新的文艺小成本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斩获当年国内重要奖项外,还荣获第23届(188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奖”、第三十一届(2000年)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银孔雀奖”和第五十六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在韩国和日本满载声誉,在日本院线连映半年,首轮票房突破800万美元,一年内票房收入超过4亿日元,影片在日本的版权也已经连续三轮续签,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典型代表。此外,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影片《国歌》,在当年斩获了包括“华表”、“五个一”、“金鸡”、“百花”等当时国内所有的重要奖项。

十年里,潇影集团积极与香港、台湾等大陆以外地区展开广泛合作,合拍了《大磨坊》、《新龙门客栈》、《股疯》、《旋风小子》、《大内密探零零发》、《如烟往事》等13部影片,与当时电影市场火热的香港、台湾地区电影公司建立了良好关系,也在这些地区充分展示了潇影集团的作品和形象。其中,与香港思远公司合拍,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甄子丹主演的《新龙门客栈》,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至今仍广受欢迎,是华语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与艺能电影投资有限公司合拍,潘虹、刘青云主演的《股疯》荣获1883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合拍片奖”。

十年里,潇影集团涌现了周康渝、张今标、吴子牛等一批优秀导演,刘烨、陈坤等一批新生代演员在这里拍摄了处女作,潇影集团成为了聚集和培养优秀影视人才的基地。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潇影集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创作风格,其中尤以立足湖南本土文化资源拍摄的一系列主流影片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纵观九十年代,整个中国电影形势处于滑坡阶段,众多国有电影制作单位逐渐减少和不拍摄电影作品,但潇影以自己对电影的坚守、在创作上的创新和艺术上的突破,给当时整个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成功实现了逆势崛起,牢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镌刻下了自己的无限荣光,并由此被誉为“潇影现象”。

3.“三足鼎立”的电影模式

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原有的电影创作和发行方式发生变化,影片投资风险也与之俱增。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潇影集团在坚持原有主流影片创作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与市场接轨拍摄商业影片,大胆尝试艺术类型片创作,形成了当前“主流影片、商业影片、艺术类型片”三足鼎立的电影创作模式,迎来又一个创作高峰期。

主流影片创新思变。主流影片是潇影集团的优势所在,面对新的市场情况,如何让主流影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关键靠创新。近几年,潇影集团创作的主流影片,无论是在题材上的广开思路,还是运作方式上的“明星+革命”模式,以及宣传上的新旧媒体多渠道推进,都展现了潇影集团在创作上的不断创新求变。这其中有主打“红色青春励志”的《湘江北去》,有采用全明星阵容的《辛亥革命》,有反映湖南优秀人物的传记电影《郑培民》、《袁隆平》、《青春雷锋》等等。这些影片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刷新着潇影集团在国内重大奖项获奖的记录,其中,电影《乡长本姓赵》、《毛泽东去安源》、《郑培民》、《袁隆平》、《湘江北去》、《辛亥革命》等影片九次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商业影片稳步推进。作为国有电影企业,潇影集团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在风云多变的电影市场环境下,在国产电影“二八规律”(全国生产影片只有两成进入影院,进入影院的影片只有两成盈利)的实际情况下,潇影集团多方尝试、稳步推进商业片创作。潇影集团所拍摄的战争片《喋血孤城》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悲壮故事,是大陆拍摄的一部正面描写国军抗日的战争史诗力作。动作片《大武当之天地密码》汇集两岸三地创作力量,演绎了一曲在武学圣地武当山夺宝的动作大戏。惊悚片《电梯惊魂》在国内同类影片已蔚然成风的气候下借势而上,用小投资博得了大收益。

艺术类型片特色化。从2005年开始,潇影集团开始了少数民族题材系列电影的拍摄,至今已拍摄了黎、羌、苗、侗、土家、蒙古、藏等七个民族的十部影片,这些影片大多采用少数民族母语对白,用原生态的手法记录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唤起世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关注和思考,具有珍贵的人文价值和较强的国际视野。其中《归去来》、《尔玛的婚礼》、《我们的嗓嘎》、《云上的人家》等影片走出了国门,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会亮相。

二、产业拓展,追逐潇影梦想

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等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文化产业的壮大。同样,电影强国的实现,需要电影企业的图强和电影产业的壮大。潇影集团在做大做强影视制片环节的同时,积极谋求多环节、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转企改制以来,潇影在坚持影视创作这一核心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向电影产业链下游拓展,打造电影全产业链模式,并立足于潇影集团的资源优势,向其他产业延伸,形成多产业共推潇影集团发展的全新局面。

1.影院终端提升实力

影院终端拓展是潇影集团整体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潇影集团是目前湖南最大的影院投资主体,也是除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外,大力进行影院建设的国有电影集团。早在2002年,潇影集团就成立了潇湘电影院线,这是全国最早按照院线制进行运作的专业院线公司。伴随国内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潇影集团相继成立了影院投资管理公司和影院经营管理公司,积极建设和扩张自己的控股影院。这三家子公司分工明确,又有效链接一体,形成了影院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院线供片全系统内的标准化流程和模式。面对影院建设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潇影集团综合分析市场形势,确立了“立足省内、面向全国”的发展方针,以湖南为据点,在全国二三线城市着手建立多厅现代化影城。从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潇影集团投资的多厅影城已达24家,其中集团全资或控股直营的“潇湘国际影城”品牌店达到20家,影院横跨全国六个省份。“潇湘国际影城”品牌已成为湖南市场第一品牌,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随着潇影集团自身控股影院的建设和加盟,潇湘院线实力与品牌也有了大幅度提升。2012年,在全国46家城市院线中,潇湘院线票房增幅排名位居第二,排名前进六位。2013年上半年,在湖南省内所有电影院线票房排行版上,潇湘院线一跃登临冠军位置,这也改变了以往这一位置长期由外省院线霸占的局势。目前,潇湘院线新加盟影院总数达到74家、银幕248块,院线影院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潇影影院的拓展,带来了稳定的创收,延伸了电影产业链,给影片宣传和放映提供了终端条件,也迅速提升了潇影集团的综合实力。

2.电影频道扩大影响

为扶持电影发展,广电总局给予了七大集团之一的潇影集团一个频道呼号。潇湘电影频道自2005年开播以来,立足于电影这一主题,直面激烈的竞争,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期,挺过了收视率低迷的摇摆期,步入了品牌影响力持续增长的稳定期,创下了湖南电视史上新频道运营的诸多奇迹。目前频道采用模拟和数字两路信号,覆盖全省14个地州市,实行24小时播出制,全天8档电影节目,每日1档自制栏目。开播近8年来,频道收视率一直保持位列湖南市场前五名、长沙市场前十名,知名度不断提升,美誉度日渐增加。2008年,由潇湘电影频道牵头成立了全国电影频道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已增至8家,跨区域的联动也让频道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湖南省内,而是把步子迈向全国,为电影宣发等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频道在给潇影集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潇影集团的电影宣传,扩大了潇影集团的社会影响,成为潇影集团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2008年频道进行了制播分离改革,成立了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乐田公司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的结合,成立当年底首轮融资,注册资金由最初的500万元达到了1500万元,2013年又完成第二轮轮增资扩股,获得融资5000万元。

3.文化地产盘活资源

潇影集团地处长沙市繁华的东塘商圈中心核心地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具有较强的地理优势和成熟的商业氛围。2008年,潇影集团开始着手独立开发所在土地资源,先期工程“潇湘影视大厦”项目已于2010年奠基开工,该项目被列入湖南省委省政府扶持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厦总建筑面积约65648㎡,高度100米,总预算2.8亿元,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盘活潇影集团资源,升华品牌形象,拓宽创收渠道,壮大规模实力。潇影集团也将以潇湘影视大厦建设为起点,加大对现有区域的整体配套开发,形成更大的群体效应,实现区内资源和业态的互补发展。

三、转企改制,成就潇影前程

作为拥有五十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潇影集团,如何适应、应对日新月异的电影市场环境,肩负起发展壮大的责任,历史提出了新的命题。在来自国有电影企业、民营电影企业两条战线的强烈竞争形势下,潇影人深知唯有修好内功,才能为发展提供源泉动力,才能进一步强大自我,在市场的百舸争流中抢占靠前位置。

从建立之初,潇影集团一直身处事业单位体制下,这一体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潇影集团提供了发展保障。当电影环境进入到完全以市场说话、充满资本兼并重组的阶段,这一旧的体制难免显得有点滞后和沉重,难以有效、灵活顺应市场潮流,也难以突破体制束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进行资本运作。2008年,潇影集团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改革试点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从事业单位转变为电影企业,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迈上了发展的新征程。潇影集团的转企改制,从事业单位走向企业,让潇影集团更彻底、更灵活地置身于市场中,为潇影集团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融入市场、把握市场、主导市场的平台,也为下一步的资本运作股份制改造提供了一个基础和便捷平台。

转企后,潇影集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理顺经营管理关系,摆脱旧的体制机制束缚。包括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体系,减少了管理层级,规范了岗位设置;深化了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本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创效益的关键岗位倾斜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为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战略、探索发展模式,促进集团向现代文化企业转变,潇影集团成立了战略规划部专门研究规划集团的产业发展,聘请了战略咨询顾问公司对潇影集团转企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了诊断和分析。对外,潇影集团充分吸纳社会资本,成立潇影第二影业公司、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等股份公司,在局部先期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为集团的整体股份制改革提供经验。

长期以来,潇影集团以发展为基点,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契机,战略与经营同步突破,产业与市场同步扩张,品牌与影响同步增强,团队与管理同步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也为下一轮的展翅高飞做好了准备。当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纵观中国电影市场,仍将有一段较长的发展机遇期,电影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上升和拓展空间。而置身于湖南这一文化大省,湖南“文化强省”战略、湖南广播电视台“千亿芒果梦”里必将有电影一片天空。站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潇影集团将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打响“电影湘军”品牌,努力将潇影集团打造成为一个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电影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