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年巨制,千年神秘

十年巨制,千年神秘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铎 隆龙摘要: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是一家以旅游演艺为主业,相关产业配套的民营企业。集团以“挖掘、传承、弘扬湖湘文化”为使命,以“做中国一流文化品牌”为愿景。这台激情巨制,不仅饱含快乐与浪漫、激情与狂野,让众多游人流连忘返,也已铸就成一块湖南文化演艺界的金字招牌,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及众多业界学者前来观摩。

杨铎 隆龙

摘要: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是一家以旅游演艺为主业,相关产业配套的民营企业。集团以“挖掘、传承、弘扬湖湘文化”为使命,以“做中国一流文化品牌”为愿景,创办1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游客观演率全国排行第一。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湖南文化产业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

关键词:魅力湘西 文化演艺 魅力 成功之道

八十多年前,湘西文人沈从文,用他的文字,让世界了解了这片土地的苦难、凄美和执着;

五十多年前,湘西画家黄永玉,用他的字画,让世界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倔强、秀美和激情;

十多年前,湘西歌者宋祖英,用她的歌声,让世界体味到这片土地的淳朴、热情和真爱;

今天,张家界魅力神歌集团,用灵魂和生命浇灌出了中国民族激情歌舞史诗《魅力湘西》,将大湘西的精彩华章绽放在艺术舞台上。

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是一家以旅游演艺为主业,相关产业配套的民营企业。集团旗下《张家界·魅力湘西》创办1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游客观演率全国排行第一。曾经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湖南文化产业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荣登2012年和2013年央视春晚;目前是央视《星光大道》指定唯一舞蹈合作团队,并多次代表湖南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大型活动,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集团以“挖掘、传承、弘扬湖湘文化”为使命,以“做中国一流文化品牌”为愿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13年来,《张家界·魅力湘西》专心发掘、整理、保护和表演张家界和大湘西民族、民俗、民间“三民”文化为己任,为打造湖湘文化精品而矢志不渝。这台激情巨制,不仅饱含快乐与浪漫、激情与狂野,让众多游人流连忘返,也已铸就成一块湖南文化演艺界的金字招牌,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及众多业界学者前来观摩。2012年2月,李长春同志为张家界魅力神歌集团深情题词并寄予厚望:“神歌远扬,魅力四射”。创意为先,品质为王,魅力神歌卓绝奋斗,勇攀高峰,必将迈向如火骄阳的大未来。

一、《魅力湘西》魅力何来

1.浓郁与厚重相生

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是《张家界·魅力湘西》最引以为豪的节目核心竞争力和亮点。湘西,从不缺少文化存量。自古以来,包括张家界在内的湖南武陵山片区,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创造了多元的、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浓郁民族风情和厚重历史底蕴的文化。“山水奇、边城野、民风纯、民俗博、女人媚,男人彪”,这就是世人心中美丽、神秘、古朴的湘西。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歌舞给人的印象是唯美浪漫,多姿多彩。节目总策划张建永追本溯源,从湘西地区民族形成、繁衍、发展入手,准确把握时代进程和历史脉搏,彰显湘西各民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深重的民族压迫和地域封锁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热爱自然、尊崇祖先、友善待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节目创作组在这个主旨基础上,创造性地以浪漫、激情、快乐、神秘四大元素来诠释“魅力湘西”的魅力所在。整台节目中,既有沈从文《边城》中三人恋情的经典再现,又有瑶族爬楼追爱的浪漫展示,更有罗荣光战死沙场后千里还乡的爱国爱乡情怀。所有节目无不经过巧妙构思、精致编排,在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呈现了大湘西地区在人文精神乃至灵魂层面的珍贵价值,给都市大众洗涤铅尘、醍醐灌顶、震撼心灵的畅快感觉。

2.专业与激情相促

《张家界·魅力湘西》节目集合了央视龙年春晚舞蹈总监沈晨、深圳华侨城集团林树森导演等一大批专业人才,总策划为湘西文化研究第一人、《湘西文化大词典》执行主编、文艺学教授张建永、音乐制作为知名音乐人王原平、舞美总监为奥运会舞美师龙华……节目策划及创作阵容都已经做到了国内顶尖。演出阵容方面也是同样强大:外有湖南省歌舞剧院、湖南省民族歌舞团两大湖湘本土文艺院团助阵,内有魅力湘西砥砺10年之久的魅力湘西艺术团,以及土家高音王子段勇、苗家百灵鸟阿朵等实力唱将,由鬼斧神工传人领先的硬气功团队,总共100多人的专业演职人员,在湖南省室内剧场旅游演艺中首屈一指。

《张家界·魅力湘西》拥有众多明星。早在2007年,湘西鬼才黄永玉就给《张家界·魅力湘西》题名,并赠予杨吉红“张家界青年”五字。2008年,宋祖英为《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唱主题曲《张家界·魅力湘西》、张也演唱《湘西之恋》、汤灿演唱《湘西小阿妹》、陈思思演唱湘西拦门酒,再有《山路十八弯》演唱者李琼演唱了《张家界情歌》。众多重量级歌手为《张家界·魅力湘西》献唱,不仅是对大湘西文化的热爱和歌颂,也是对《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的认可。公司于2010年趁势推出了“四大湘女齐唱魅力湘西”音乐大碟,销售火爆,至今已卖出近5万张。2011年8月,魅力湘西央视春晚导演组自荐了原创民族节目《追爱》,因其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节目形式的新颖性、原创性受到导演组的特别亲睐。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提炼,《追爱》节目终于踏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并最终惊艳亮相,成为了央视龙年春晚唯一一个民族节目,也成为了央视创办春晚30年来,唯一一个露脸的湖南原创民族节目。节目播出以来,反响热烈,效果很好。央视还专门针对《追爱》上春晚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并对《追爱》节目的创作及演出团队进行了专访。中国文化报特别企划了一个整版,报道了《张家界·魅力湘西》如何登上春晚舞台;而全国各大电视、报纸及网络媒体,也纷纷以“追爱幕后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为了不断推出和更新原生态节目,近年来,一大批本土文化创作人员常年从事民间采风工作。《张家界·魅力湘西》中欢快的“土家族摆手舞”、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女儿会”、深情的“桑植民歌”等优秀剧目深受观众喜爱。既有给人以高雅艺术享受的民族歌舞,又有原生态的民风表演如“土家哭嫁”、“苗家呷酒”等,以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并用室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客人们的旅游体验。室外的篝火晚会上的土家硬气功以及湘西的上刀山、下火海、走铁犁、大团圆舞蹈等,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湘西文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是一个真理。在大湘西,比时尚、比高科技,肯定比不过,只有独特而神秘的湘西民族文化,才是“魅力湘西”的生命源泉。

二、《魅力湘西》成功之道

1.旅游支撑文化发展,演艺带动产业全局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围绕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已经成为张家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和增加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不断创新的文化产品、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科学管理和引导是以魅力湘西为代表的旅游演艺成功的金钥匙,更是张家界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魅力湘西公司最初经营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单一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居安思危、忠诚尽职、感动服务、锐意进取”为核心经营理念,公司开始了“从单一的产品到以演艺为核心向相关产业链”的方向发展。围绕核心演艺内容,魅力湘西公司在文化产品上进行设计、包装、制作、销售,并且在演艺综合配套服务方面进行完善。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魅力湘西公司十多年“狂飙突进式”发展史。2000年到2003年,公司摸索发展,租用酒店会议室开始演艺之路;2004年到2008年,公司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节目演出方式,有效构建营销渠道网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后,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正式落成;世博会、文博会上精彩亮相;《魅力湘西》节目成为“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近年来,魅力湘西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武陵源民族文化广场项目、《魅力湘西》演艺提质升级工程、建设五银堡博展工程等建设,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文化与产业双管齐下”的产业模式。

旅游演艺业的兴盛彻底改变了张家界旅游“白天爬山头,晚上抱枕头”的尴尬局面。“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文化体验消费方式。据统计,目前到张家界旅游的游客中有近60%的人观看过旅游演艺节目,游客因旅游演出在张家界停留的时间延长了0.5至0.8天。另据张家界市旅游局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为张家界“慕戏”而来的“回头客”高达30.5%。游客在张家界的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观看文化演艺、购买文化产品和与文化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取代了购买假珠宝等的原有消费方式,游客在张家界每日的人均消费额也从2000年的350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750元。旅游演艺业作为张家界文化产业的龙头,带动了张家界整个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据调查,《张家界·魅力湘西》将游客在张家界的停留时间延长了0.8天,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其他产业的增长,因此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目前,张家界文化经营单位达1800多家,从业人员3.2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8.5亿元,占本地GDP的比重达到8.1%,占比在全国处于前列。为大力发展旅游演艺产业,加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的目标,以《张家界·魅力湘西》为代表的张家界旅游演艺产业,深度挖掘了大湘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搬上了舞台,累计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00多万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张家界文化的魅力。《张家界·魅力湘西》的成功,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对张家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的研究中来,进一步挖掘整理张家界文化遗产。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张家界的新品牌、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节目质量为根本,硬件设施为保障

高水平的节目质量是《魅力湘西》得以发展的根本。旅游演艺高速扩张,造成了张家界市演艺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在整合的过程中,魅力湘西公司始终不忘“以节目质量为生命”的要求,提出了“零投诉、零容忍”的全新质量理念,并多次组织会议理顺质量职责、研究质量提升对策、落实质量责任,使公司上下形成了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氛围。在保证节目质量上,公司坚持从源头抓起,广泛进行民族文化的接触、挖掘。同时组建了对民族文化既有深厚感情,又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创作团队,对民族文化元素不断提炼,保障了节目的文化内涵。为了保障演出舞台效果,2012年初,集团投入近2000万元,对两台节目的灯光、舞美、特效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使得节目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得到了提升。连续三年以来,节目的市场满意度始终保持在88%以上。

2010年2月,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收到来自湖南省文化厅的邀请,成为了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演出的承办单位,组织策划该活动周的重头戏——宝钢大舞台的《情韵桃花源》和《神奇张家界》两场大型文艺演出。魅力湘西也成为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唯一一个挑大梁的民营企业。为此,魅力湘西组建了最强大的节目创作阵容,《张家界·魅力湘西》创编人马齐上阵,仅文学台本的创作就五易其稿,经大大小小的修改达18次之多。演员方面,魅力湘西公司抽调了最优秀的演员40余人,并联合湖南省歌舞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湖南省杂技团、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等四家全省最具实力的省直专业艺术院团,加上我省著名演唱组合——红叶组合,艰苦奋战150个日夜,打造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湖南文化盛宴。7月下旬,《张家界·魅力湘西》的精英演职团队赴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演出。活动周期间,公司一共演出15场,并获得巨大成功。气势恢宏的《浏阳河》、豪放热情的《合拢宴》、欢快怀旧的《刘海砍樵》、震天撼地的《火鼓》、力与美的《芭蕾转碟》,让4万名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大饱眼福。《情韵桃花源》和《神奇张家界》这两台节目,将湖南的民俗风情,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舞台艺术的方式,完美展现在世界游客观众眼前。湖湘千年历史民族风情,在十丈见方的宝钢大舞台上一览无余。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魅力湘西》稳坐张家界旅游演艺头把交椅的保障。《张家界·魅力湘西》所在的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是目前全中国规模最大的旅游演艺单体设施。广场总面积31.22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分为室内剧场、篝火广场、室外景观休闲广场、五大民族展览馆等四大主要功能区,设置功能齐备,民族特色鲜明。外广场“八面威风”青铜雕塑,象征混沌初开时,大湘西先民披肝沥胆、战天斗地的胆略与豪气。内广场侧壁陈列着湘西著名历史人物浮雕,以及贺龙、翠翠等人物雕塑,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建筑功能及外观由湖南省建筑科学设计院设计,装饰部分则由著名设计师陆守国、姜明会等操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消防通道、自动扶梯、残疾人出入口等一应俱全。步入广场,古色古香的木花窗、木连廊、青砖皂瓦、雕梁画栋,以及湘西风格的转楼吊脚等,让人目不暇接。广场主体建筑为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大型剧院,气势宏伟,美轮美奂。剧院前厅中央陈列着由上等椿木雕凿成、重达1800公斤的苗王宝座,其造型雍容华贵,气度非凡,众多天下客莫不愿一坐为快。观众大厅总面积2410平米,漫步其间,湘西能工巧匠手工雕镂而成的2600个古式木花座椅,一排排整齐而立;四壁与天穹,则满布古朴的湘西吊脚楼与西兰卡普,深厚的湘西建筑与装饰韵味完美彰显。剧院配置国内顶级音响,灯光,激光等舞台设备,并结合建筑声学要求,专门镶装了4000平米的反声软垫,确保所有观众都能聆听到出众音质所带来的逼真质感。观众大厅前方,装配着大型多功能舞台:台口宽20米,高8.5米,舞台进深24米,总面积1368平米;装设了升降、平移、旋转等大型活动机械,包括六级升降主舞台,五架大型平移车台,两座圆形升降台,水幕与水池,及可容纳200人的扇形旋转座位等。为增强光电效果,特别装备了由13块大型高密度LED屏组成的碟形光幕矩阵,总面积达480平米,动感影像由3S动画设计公司精心制作呈现。舞台大型背景、宽幅画幕等,则由著名舞美设计师龙华亲手绘制,给人带来写意式的大湘西山水画卷。

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型旅游文化集团,成为“百年文化老店”,是《张家界·魅力湘西》孜孜以求的目标。《张家界·魅力湘西》将植根博厚精神的大湘西文化,深挖内涵,铸就经典;依托市场,做强品牌,展现、弘扬张家界和湖南武陵山区的无穷文化魅力。通过创新文化产品、加强市场运作和科学管理,把魅力湘西打造成为张家界文化产业的王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