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针尖上的湖湘之美

针尖上的湖湘之美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方 菁摘要: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是中国刺绣行业唯一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刺绣行业的唯一“中华老字号”,在中国湘绣的传承、保护和研发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和地位。2011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创新研制的湘绣请柬《锦绣潇湘请你来》作为湖南特色搭载物之一,成功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被誉为“最有文化底蕴的搭载物”,入选2012年湖南省十大文化事件。

方 菁

摘要: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是中国刺绣行业唯一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刺绣行业的唯一“中华老字号”,在中国湘绣的传承、保护和研发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和地位。企业凭着60多年对刺绣艺术的执着坚守,始终在中国高端刺绣艺术品市场保持着引领性和前瞻性,是中国刺绣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2013年,企业研发的湘绣艺术品《山兽之君》在香港保利拍卖公司以22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品在境外拍卖的最高价纪录。

关键词:湘绣 绣史 蜕变 修行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目前是中国刺绣行业唯一省属国有企业,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湘绣生产、研发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和权威机构,长沙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发展基地”,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以手工制作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全异绣艺术品和装饰品为主,衍生品有湘绣服饰、家纺床品、家居饰品等,是业内成立时间最早的刺绣企业。1881年注册“金彩霞”商标,其名称源自历史上第一家湘绣绣庄“吴彩霞绣庄”,借由这一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穿越品牌”,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始终保持传统技艺和自主创新的领先地位,绣出了一片新天地。2011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创新研制的湘绣请柬《锦绣潇湘请你来》作为湖南特色搭载物之一,成功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被誉为“最有文化底蕴的搭载物”,入选2012年湖南省十大文化事件。在2013年香港保利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山兽之君》以22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品境外拍卖最高价纪录。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传承千年湘绣文化底蕴,集合传统技术的优势,坚持不懈地挖掘刺绣艺术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重新定位了当代刺绣在文化艺术品市场的价值,为当代刺绣建立了国际价格标杆,提升了刺绣艺术品在市场的影响,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

一、针线交织的绣史

1.渊源久长

湘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多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刺绣艺术。“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千百年来,湘绣历经王室专供、闺阁女红、民间崛起、技艺革新、艺术升华终成名绣,她将楚汉遗韵一脉相承,不仅展现出湘楚女子灵秀聪慧的特质,更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文化艺术品。这门传统的古老艺术,几番兴衰起落,在当代快节奏生活中一度衰败,但又因为它历史悠久,正被赋予新生的力量与发展空间。

作为湖南最负盛名的手工艺品,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和扶持湘绣行业的发展。1848年湖南解放后,就成立了红星湘绣厂,此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前身。六十余年时光转逝,社会变迁,先后变更成立了湖南省手工业联社湘绣厂、湖南省湘绣联社等。1858年改名“湖南省湘绣厂”,驻扎长沙市五一广场西南角26载,以“湘绣大楼”声名远扬。1878年升格成立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1884年搬迁至长沙城东火车站商圈,1885年所厂合一,2001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至今,隶属湖南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体制的一次次分流、整合、升级,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积淀了深厚优越的品牌基础。

2.旧历辉煌

研究所在创建之初,以批量生产低档传统山水、花鸟题材绣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所需。1858年建国十周年国庆时,承担了首都十大建筑的大型高档湘绣装饰任务,征集到当代著名国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陈半丁、王雪涛、田世光等一大批力作并成功移植成绣品,树立了行业影响。从60年代至今,人大会堂湖南厅的湘绣都由研究所制作的,《当代英雄》、《屏开花艳喜东风》、《大治之年春满园》、《洞庭清趣》等经典作品在业内享有盛誉。60年代初,老艺人余振辉等人总结完善了湘绣代表性针法“鬅毛针”,使狮虎成为湘绣代表作,至今无出其右。70年代末,研究所创新设计的梅竹及花鸟条屏,五百被面等传统题材产品广受好评,80%以上出口销往东南亚,是湘绣外销大宗产品。80年代初,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双面全异绣”新工艺,被誉为“令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的艺术”,将中国刺绣技艺推向新的高度,精心研制出《饮虎》、《雄狮》、《望月》、《杨玉环》、《上山虎·下山狮》、《白头鹰》等一大批业内知名的经典代表作品,不仅斩获行业各类最高奖项,还被国家机构、重要场所及海外人士收藏,出国巡展屡屡赢得国际赞誉。20世纪末,日用品和艺术品的齐头并进,为研究所获取了红火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在行业中的主导和引领地位,与其它三大名绣的研究院所并列为中国刺绣的风向标。

3.重启征程

2001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按政策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第二年做出了一个震动整个行业的举动,烧毁了价值185万元积压多年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库存品,一把火开启了品牌铸造之路。又逢外交部下达绣制《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像》的紧急任务,业内无人承接,研究所凭着无可置疑的技术实力和创造能力,仅用110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一年时间完成的人物绣像,创下人物肖像最快刺绣纪录,也开始了转变刺绣理念和改革生产流程的创新模式。2002年2月,作品以江泽民主席的名义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布什总统,获得了外交部颁发的证书,也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此事的成功,固然有湖南人骨子里的敢为天下先精神,但更重要的是,雄厚的技术实力,创新的研发理念,才是成功的至关条件。由此,研究所重树国企形象,为升级品牌奠定了基础。在自身改制条件尚不成熟、业内改制企业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吃透国家政策,通过科研、技改等项目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销售模式,实行全面市场化运营,生产定位以研发高精尖艺术品确保技艺传承的领先性和挖掘作品的高附加值,大力开发中端产品实现快速增效回笼资金,兼顾普通产品生产不缺失市场。同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利用所处黄金码头的地理优势,延伸开发第三产业,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主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良性增值,企业进入发展上升期。由于高端定位,湘绣手工制造周期长,产能有限,连锁扩张的经营模式并不适合研究所,为此,研究所开设了电商平台,相继在各大线上线下平台实现网络销售,与实体店同步,拓展了营销新渠道,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制以来的13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注重人才梯队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创新技艺,转变经营理念,努力开拓市场渠道,在业内树立了典范。

4.华丽转身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善抓契机,借势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以较少的经济投入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业内唯一全程参与世博“中华艺萃馆”、“中国元素”及省市馆展演的刺绣企业。2011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初涉文化资本市场,试水并建立了刺绣艺术品价值评估模式,再次震撼全行业,为提升当代刺绣艺术品价值打下铺垫。同年,作品《锦绣潇湘请你来》作为湖南特色的搭载物之一,成功搭载神舟八号飞船,被誉为“最有文化底蕴的搭载物”,入选湖南十大文化事件,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2012年斥资500万元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品大展、第四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被业内广为赞誉,更将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推向行业的潮头地位。2013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受省委宣传部委派,组织湘绣行业整体赴港、澳、台展示湘绣,取得了经营方式和宣传推广的重大突破,作品《山兽之君》在香港拍卖以220万元成交,引发轰动效应,重新定位了当代刺绣的价值和影响,研究所由此华丽转身。

二、老树新叶的蜕变

1.世博回归

1815年,湘绣参加并扬名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之后再未亮相世博会。2010年在家门口召开上海世博会,湘绣回归世博成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心中情缘。但参加如此高平台的世博会谈何容易?各大行业巨头竞争激烈,都在拼实力和财力争取这个百年难得的机会,中小企业的参博机会很小。为此,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期取得湖南承运单位的授权,出资100万元在上海成立运营公司,携湘绣、湘瓷、菊花石、黑茶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驻世博村“中华艺萃馆”展演246天,向来自24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博官员和工作人员宣传湖南,提供文化服务。“中华艺萃馆”项目不在世博园内,历时较长,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异地运营受政策影响较大,投入有一定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值得投入的,对品牌培育具有战略性意义,没有“中华艺萃馆”这个平台,湘绣实现不了回归世博的梦想。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借此平台实现了外围参博,再借由这个外围平台,从众多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进入世博园内宝钢大舞台“中国元素”展演45天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宣传的高度和广度。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在“中国元素”开展了刺绣课堂和“万人绣世博”刺绣体验活动,改变了传统静态陈设模式,以动态的传习互动体验,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1.2万名游客观摩并亲手刺绣湘绣作品《经天纬地.和平中国》。世博会最后五天,研究所又进入湖南省馆收官展演。现在回顾参博之路,虽然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研究所抱着坚定的信念和心态,处处寻找和创造良机,推动了品牌升级。事实证明,参“博”意义非凡,实现了湘绣在百年世博的回归,更为企业带来了长久的社会影响和后续效应,成为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参博全程中,研究所未出一分媒体宣传费,却被海内外各路大小媒体关注并广为宣传报道,密集度和跨度前所未有,使企业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张。后续效应则是在上海建立了市场渠道,积攒了一批海外客户资源,实现了订单交易,“万人绣世博”作品《经天纬地·和平中国》在2011年被湖南省文化产权交易所组织权威专家评估,价值为1400万元。2013年,由于在上海世博会的突出表现,应世博运营团队的邀请,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重走“丝绸之路”,赴沙特参加杰纳第利亚非遗文化节,国家文化部蔡武部长亲自向沙特国民卫队司令米特阿布亲王推介湘绣双面全异绣,令中东为之惊叹,随同带去的湘绣衍生品热卖,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世博后效应又为研究所开拓了新的海外市场。

2.广交天下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以开明的态度接纳同行,率先打破门户之见,每年不定期的拜访交往,与业内同行建立了良好关系,促进交流,共同进步,被同行所公认,树立了较高的声誉。2012年,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为主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利用自身影响和优势资源,首次集结了中国24个绣种在长沙亮相,开展了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品大展,中国刺绣高峰论坛等活动,请业内专家、学者、绣娘共论中国刺绣的传承与创新,更自掏腰包奖励行业优秀作品、企业和个人。展会的意义在于,通过广泛宣传推介,让湖南人民了解中国刺绣发展整体现状,消除社会普遍认为湘绣“艺绝人亡”的负面影响,大大提升了湘绣的地位和影响,加快了湘绣及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弘扬了湖湘文化,更突显了企业的号召力和品牌实力。展会成为中国刺绣行业的最大盛事,被业内广为赞誉:“属于国内高档次、高规格、高水平的艺术品展示和学术活动,也是中国刺绣艺术史中可圈可点的刺绣盛会,活动内容文化底蕴深厚,形式丰富多彩,富于创意,评出创新技艺奖等奖项,对振兴我国刺绣,促进创新做出重大贡献!”[1]通过办展广交天下,研究所又一次成功推广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3.资本运营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在业内最早探索文化资本运营模式,积极投入艺术品市场。2011年,湖南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尝试湘绣资产包装上市,研究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16件作品评估价值达6800万元,此举开启了当代刺绣涉足文化资本市场的先路,在工艺美术品价值评估方式上开了先河,转变了工艺美术界“重道轻艺”的传统,提高了当代刺绣艺术品在市场的影响以及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同年,研究所发起并通过非遗保护中心与天津文交所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进入文化艺术品市场打下基础,一时引来各界高度关注,提高了刺绣艺术品的无形价值。2013年,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帮助下,在第四届“港洽周”期间举办了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会,研究所借此向境外市场迈出了第一步。湘绣首次整体在香港拍卖,50件湘绣拍卖品,成功拍卖26件,成交总额704万元,成交率超过50%,其中研究所拍卖成交15件,占总成交率的57%,成交总额605.5万元,占总成交额的86%,作品《山兽之君》更创下湘绣老虎题材的最高价纪录。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了湘绣的外向度和影响力,加快了湘绣行业走出去的步伐,在经营方式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针尖芭蕾的修行

1.不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民俗大师柳宗悦说过:“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总有奇迹发生。”这也正是芸芸众生在看到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时,会心生震撼和感动的真正原因。手工刺绣是劳动密集型职业,人是生产力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新与个体技艺的创造力息息相关,这不仅是品牌质量的支撑,更是传统手工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研究所2003年开始人才转型,重点培养刺绣和设计两大块人才,目前已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确保了企业的发展之本。研究所是迈出与高校联合培养刺绣人才并取得成功的业内第一家,2006年与省内职业学院签订了校企联合办班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授艺模式,成为产学研结合最成功的模式,被业内广为关注并纷纷效仿,解决了刺绣后继无人的问题,提升了从业者的文化水平。研究所历来有自主培养画工的传统和基础,2005年陆续引进科班毕业的硕士、本科生,坚持每年组织设计人员外出写生和每月设计例会以激发创作灵感,举办写生作品展,出版写生集,不断增强原创能力,设计出多元化、个性化、现代化的产品。研究所注重培养“绣画双通”人才,刺绣岗位每周要上写生课,强化对设计蓝本理解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美学水平,提升刺绣领悟力。设计岗位每年完成一幅自画自绣作品以强化动手能力,并逐步达到能引导刺绣者实现设计理念和意图的目的,最终实现绣画合一的艺术高度。研究所还制定了系统地、持续地培训流程,使刺绣者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熟练工,仅一年就能完成传统师傅带徒弟要三至五年的双面绣学艺周期。针对当代社会和青年心理特点,研究所育人更育心,创新了许多业内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做法,对稳定青年技术人员队伍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人才流失率低,保证了技艺的有效传承。研究所在刺绣和设计人才的培养上舍得投入,虽然耗时耗力,但却延续了传统生产工艺流程的造血功能,从而保证和创造了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和高附加值,形成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引领并处于前瞻地位的品牌竞争力。

2.永不止竭的技艺创新能力

创新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一以贯之的品牌理念。湘绣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本真和高艺术品附加值的要求,其工艺流程不能全盘实现机器生产。因此,除了不断精进技艺,创研技法,创新题材,还要通过改革技艺和减少损耗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研究所在传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完善和研制节省工时的技法,积极寻找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抛却门户界线,学习借鉴其它绣种及企业的优秀技法和管理办法为己所用。数十年的经营积累造就了研究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集合了湘绣业内80%以上的高端精品制作人才,研发创新能力傲视行业。湘绣独创技法“鬅毛针”和“双面全异绣”是技艺创新的里程碑,也是研究所的核心技艺。当前行业整体刺绣水平上升,单面绣精品涌现,但双面绣仍是短板,却是研究所的强项,双面绣作品占据了85%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在2013港台两地的文化展示活动中,湘绣35件双面绣有32件出自研究所,撑起了湘绣品类的半边天。在传统“鬅毛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创新作品《山兽之君》,以更细节、更质感、更力度的技艺,代替研究所于二十世纪末创作的《饮水虎》、《虎头》、《白虎头》等传统代表作,成为湘绣老虎新代表作。转制以来,研究所每年都推出创新作品,《阳春白雪武陵源》为业内最大山水题材双面异绣,《岳阳楼》、《张家界》、《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使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在众多省厅中最有看点。《冬雪北国》在湘、苏、蜀、粤四大绣分绣的四季作品中被誉为湘绣技艺的里程碑作品,一改湘绣色彩浓艳的显著特色,成功表现了冷调素雅的北国风光,填补了湘绣冬景题材的空白。《锦绣潇湘请你来》湘绣请柬作为湖南特色搭载物之一,成功搭载神舟八号飞船,被列入2012年湖南十大文化事件。永不止竭的创新能力,为研究所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培育了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

3.坚持不懈的原创手绘方向

湘绣区别于其它绣种的特色之一,是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蓝本上,形成格调高雅的风格,这决定了湘绣设计绘稿的方向。在前五届8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当中,有5位从事湘绣设计,湘绣设计工艺的地位可见一斑。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下载、复制和PS图片成了大多数工艺美术作品的题材来源,这导致产品高度同质和产权纠纷不断。电脑打印代替手绘上稿虽缩短了上稿时间,但层次不明、易褪色、色度不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品质,屡被收藏品市场诟病,影响作品附加值的提升。研究所始终是原创手绘画稿的倡导者和坚守者,自主培养和科班引进打造的老中青设计梯队,避免了产品风格、题材单一和过于传统的现象。独特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使设计人员的原创和动手能力不断强化,绣画生产工艺流程结合紧密,原创手绘类山水产品在高中端市场主打畅销。原创手绘还使产品避免了题材的盲目性和可复制性,具有原创性、唯一性和领先性的特点,产品更新快,辨识度强,艺术品质和附价值更高。加上近年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和版权登记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所近十年的作品被同行抄袭和复制的现象被有效减少。

4.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机遇

2011年,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工艺美术行业吹来了春风。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为湖南工艺美术第一品牌的湘绣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2012年,时任省委书记周强就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鼓励和支持湘绣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宣传,为湘绣进入文化资本市场,提升当代刺绣艺术价值提供了好时机。研究所把握机遇,借力好风上青云,在香港保利2013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成为湘绣成功登陆境外拍卖场并创下当代湘绣作品拍卖最高纪录的引领者和受益人。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台北“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上,作为湖湘文化精品主要板块之一,以“针尖上的湖湘之美”为主题的湘绣馆人气鼎盛,好评如潮,为湘绣研究所缔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平台。台北赫盛有限公司在活动结束后专程考察了研究所,并与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未来五年,双方将开展包括高端艺术收藏品定制、亚太地区品牌代理、海外刺绣艺术推广连锁等项目的合作规划,现已在台北成立了“中华刺绣协会”,首批400万定制业务开始投入制作。

刺绣是件需要耐心静心的脑力工作,技艺和经验需要经年积累,从入门到熟练工,再到具有独立制作能力的专技人员,需要5~10年的时间,而要进一步成为有创造能力的高级技师乃至上升到大师级水平,则要花费20~30年以上的功夫。刺绣者刺绣生涯的黄金时期在30~40岁之间,只有绝佳悟性,纯熟技艺,丰富经验,创造能力以及个人多方面潜能的综合,再配合各个工艺流程群体的智慧,才能研制出经得起时间和时代考验的刺绣艺术品。而一件刺绣艺术品的问世通常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久的时间,加之有限的黄金时期,刺绣者一生绣制的,能称得上艺术品的作品数量极少,这就是手工技艺的残酷性和价值所在。虽说就是几根针和线的活儿,但要取得技艺水平的提升,犹如芭蕾的修炼,没有捷径可走,路漫漫其修远兮。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思维,提升企业竞争力,延续了湘绣文化的发展与演进,带动了刺绣艺术的传承和提升,成就了“针尖上的湖湘之美”。湘绣虽然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起步较晚,但研究所凭着数十年积累的资源和实力,厚积薄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开启了“绣连世界”的大门,已成为湖南向世界传播中国刺绣艺术的文化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