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 栋 刘 斌
为不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拜城县把改善住房条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紧抓好,集中解决城区和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下大力气对旧城区、棚户区进行集中改造,按照政府运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重点,以普通商品房和解危解困房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全面改善城区各族群众的住房条件。在拜城县大力投资和温州市对口援助下,去年拜城县启动并完成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目前17栋崭新的住宅楼已交付,300多户棚户区居民都已经搬进了水电气齐全、装有地热的新居。
根据拜城县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到2012年完成棚户区改造,提供1000多套安置房,让棚户区现有居民3年后都能住上新楼房。第一批交付的新楼房都是在原棚户区位置拆除重建,离县城中心并不远,有公交车直达。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还对规划新建的楼房间距多大,低层住户能否充分享受阳光都考虑得很周到。户型以六七十平方米的中套为主,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结构很合理,充分考虑了一家三四口入住需要。新房水电气齐全,有数字电视和宽带接口,每家都配有地热。
拜城县电视台记者拍摄老城区旧房影像(摄影:郭建春)
同时,拜城县考虑到搬入新居的居民以低收入人群为主,为了让他们住得起、住得稳,拜城县特别在小区里配套建了700多套沿街商铺。居民们只要愿意,用很低的价格就能买或租用商铺做些小生意,增加收入。
今年拜城县将以“民生工程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快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步伐,计划投资5456万元用于433户、建筑面积38970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以申请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和温州援拜资金为主,其余由房地产开发及县财政配套解决,到2012年拜城县棚户区将全部消失。
拜城县大面积拆除旧城砖坯房
改造老街深巷
老街深巷,传承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许多市民的栖身之所。买买提·吐尔地已在拜城县二街住了50多年了,今年他们一家七口终于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地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完善的安居房。他告诉记者,二街是拜城县最早的街市之一,有900多户人家,多数都是做小生意和做手工艺的人。原来这儿的居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抢上公共厕所。
县城少数居住在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场景
居住在棚户区里的一商贩销售刚出炉的馕饼(摄影:郭建春)
许多人家都用煤炉,到做饭的时间,从远处看街上到处都是烟。街面和院子里都是烂泥路,地势低洼,一下雨就是水漫成河,行走不便不说,蚊子、苍蝇还特别多。每年都会因为电线老化发生几次小火灾,也会因为房子过于老旧掉落东西砸到人。和别处相比,住在这里非常不便,住房拥挤,设施陈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二街。
2009年底,听说政府要对县城的老城区进行改造,而且二街也在拆迁范围之内时,这儿的住户激动不已,报名者几乎挤破了街道办事处的大门。改造工程实施后,拆迁的速度和重建的速度也很快,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这片区的居民又重新回到了二街,也就是改建之后的奥依巴扎社区的温拜同心小区。
“你看现在多好,不仅楼房是新的,小区的路面也全部修好了,还种上了树和草,装上了路灯。我现在的房子在二楼,有72平方米,只花了2万多元。现在住的房子有暖气,有卫生间,政府还免费给安装了天然气,以后再也不必在露天做饭,还能在家洗热水澡……我们梦想的生活现在变成了现实。”买买提·吐尔地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了,而且为解决新安置居民的生计问题,县政府还决定在小区里建设一批商业门面房,专供他们这些原来住在棚户区的居民购买或租赁。现在门面房正在建设中,他计划也租上一套做生意。
鸟瞰拜城县城棚户区改造工程景象(摄影:郭建春)
民生工程暖民心
由于前些年拜城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拆迁成本较高,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大多分布于城区周边,而真正的城市中心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平房,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大部分十几年来没有再新批宅基地,很多居民一家几代人挤在一处院内,生活空间十分狭窄,居民要求改造的愿望十分迫切。
油气资源税改革后,拜城县家底更厚了、底气更足了,拜城县政府顺应民意,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将资源税增收部分重点用于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享受到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带来的实惠。
随着油气开发的不断扩大,石油、天然气已成为拜城县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拜城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2亿元,油气税收达到3.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资源税6357万元)。
目前,拜城县正在实施的民生大事有安居富民、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项目;提高“新农合”参合农牧民补贴标准;将2.66万名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1.5万名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农牧民发放养老金;免费双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设立“木扎提河”扶困助学奖学金;提高义务教育补助标准;新建14所双语幼儿园和第四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等。
拜城县奥依巴扎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波告诉记者,温拜同心小区项目是拜城县委、政府实施的一项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条件的民心工程,也是对口援疆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1.47亿元,建设期为2010年~2012年,拆迁工作于2011年全面完成。在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温拜同心小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3月18日召开动员会,2010年6月6日举行棚户区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社区、拆迁办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投入1100万元,完成拆迁213户。工程一期投入资金61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及自治区地方资金1200万元,浙江援助1000万元,政府配套3800万元。开工建设17栋住宅楼建设,当年竣工15栋住宅楼,共计504套,同时完成了室外场地平整、供排水、采暖、燃气、电气管网的建设,2010年11月中旬15栋住宅楼陆续交付使用,入住463户。
魏波告诉记者,奥依巴扎社区居民有1435人,其中619人靠低保来维持生计。为了让他们住得起、住得稳,县里特别在小区里配套建了700多套沿街商铺,目前已经完成拆迁正在建设。居民们只要愿意,用很低的价格就能买或租用商铺做些小生意,增加收入,对于没有特长的居民,社区也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保洁、保安、民情调查员等岗位,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问题。
老城焕发新活力
今年,拜城县人民政府委托北京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对《拜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进行了修编,拜城县按照“大手笔规划、大突破建设”制定了结合拜城县资源和区域发展环境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依托拜城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拜城主要城市发展定为“东控、北延、南扩、重点向西发展”,形成“一核、两轴、六区”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到2030年形成“一核、两环、两轴、八区”的现代化工业城。
根据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拜城县先后完成了核心区电力规划,新、老城区景观、绿化规划、城市防洪体系、排水体系、供水体系等10余个专项规划。确定拜城县城镇空间体系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为“点轴”极化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一心,一轴,三带”即一个县域中心,一条城镇发展轴线,三条城镇发展带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心:即拜城县域中心区。包括以拜城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组成的城镇集群; 一轴:即沿规划库—拜高速及周边乡镇形成的空间发展轴线; 三带:依托国道217—黑英山乡—和静县一线形成县域东部发展带,依托察尔齐镇—老虎台乡—温宿县一线形成县域西部发展带和依托铁热克镇—拜城镇—新和县一线形成县域中部发展带。
如今走进拜地,到处吊塔林立,工程车辆川流不息,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建设、大发展场景。拜城县粮食局干部滕明松告诉记者,今年拜城县的建设发展气势不仅让每个拜城人兴奋,就连外来的游客和投资者也都能感同身受,他为自己能赶上拜城这个跨越式发展的特殊建设时期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现在全县不管干部还是职工都拿出百分之百的干劲来工作,这是因为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大环境下,不由自主地就迸发出要为拜城做点什么的念头”。滕明松说。
目前,拜城县正大力度、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社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安居富民工程,着力打造集居住、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区。漫步街头,来往穿梭的车流,人群汇聚的商业街,紧张忙碌的建设工地,明亮的街灯、郁郁葱葱的树木,怒放的花朵,无不显示拜城老城面貌明显改观,正重新焕发青春。
日益长高、日渐漂亮的城市景观
拜城县城闹市区城市建设一角(摄影:郭建春)
2011年6月17日 《阿克苏日报》
2011年 6月 17日 《阿克苏政府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