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语真的那么重要吗

英语真的那么重要吗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真的那么重要吗林治波这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大学本科生要达到英语四级,硕士研究生要达到英语六级,否则不能毕业,更拿不到学位证书。这说明,英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英语真的那么重要吗

林治波

这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大学本科生要达到英语四级,硕士研究生要达到英语六级,否则不能毕业,更拿不到学位证书。在不合理的硬性要求下,英语成了一道高门坎、硬门坎、洋门坎、时髦门坎,很多优秀人才被这道门坎无情地挡在了门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勉强跨过了门坎,但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

古今中外,没有哪门课程被抬得像英语这样“崇高”,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英语崇拜”。不要说莘莘学子,就连一些年近半百或过了半百的人,也捧着英语课本在那里苦学,不是喜欢英语,而是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如此。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在实际工作中几乎用不上英语,付出代价与实用价值完全不成比例;实际工作中即便用得上英语,考试过关的那个水平也不足以应付工作之需,往往还得重新进行专门训练才行。

再看学生,为了过英语四六级,用去了大量精力,别的课程则马马虎虎、草草应付。以硕士研究生为例,在两到三年的学期里,几乎要用一半的时间来苦攻英语,剩下的时间则忙于准备论文,哪里还有时间研究专业?下了那么大功夫,学到的英语还不一定管用。多数人掌握的依然是听不懂的聋子英语、张不开嘴的哑巴英语,没有多大用处。更重要的是,因为精力过多地用于英语,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牢靠,汉语汉字不过关,综合素质不过硬,副作用十分突出。这其中,母语不过关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或一代中国人,汉语说不利索,文章写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往小了说,影响交往、影响工作,往大了说,影响对祖国语言的自信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这种消极影响会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逐步显现出来。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汉语如不过关,英语也不可能学好。因为中国人学英语,离不开汉英互译,汉语不好,互译就失去了依托,在英语上下再大的功夫也是白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政策上确立一种导向,引导大家重视英语,用意当然不错;但我们不得不说,目前实行的这种政策,是片面的、本末倒置的、不符合国情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一句话,效果是不怎么样的。

其实,扩大开放、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掀起大呼隆的英语热潮。日本历来善学外国之长,且以贸易立国,但人家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把英语抬高到如此地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并不太多,甚至连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不懂英语。日本学习外国的方法,除了派团赴外考察、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之外,主要的是让少数精通英语的人大量翻译英文优秀著作,供国民阅读。这是一个付出代价小、受益人数多、学习质量高的好办法,可供我们借鉴。相反的例子是菲律宾和斯里兰卡,那里会说英语的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学习外国的成就却远不如日本。这说明,英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诗人余光中痛惜国人本末倒置,中文还没弄通顺,却抱着英文日读夜啃。他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此言极是。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把学习英语的精力——哪怕是一部分精力——用之于汉语和古汉语,会是什么效果?

总之,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英语,用得着就好好学,用不着就不必大费精力。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政策制定者不能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否则就是一种无理逼迫,即便用不着,也得硬着头皮学。现在,学英语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明明用不着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这是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浪费!

(人民网2005年2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