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院士”于我如浮云

“院士”于我如浮云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谁能坦然说:“院士”于我如浮云?张显峰日前,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50多位院士,委托两院学部发表声明,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终身院士”称号。相形之下,有多少人面对名利能坦然说一句:“院士”于我如浮云?

谁能坦然说:“院士”于我如浮云?

张显峰

日前,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50多位院士,委托两院学部发表声明,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终身院士”称号。据悉,总部在香港注册的所谓“中国管理科学院”,以欺骗的方法授予这些两院院士为该院“终身院士”,再以两院院士的号召力向全国各地学者收费兜售该院“院士”称号。

很多媒体对这个新闻事件给予了善意的解读,这些当初“稀里糊涂”上了“贼船”的院士们俨然成了“捍卫科学尊严”的典范。甚至有评论者发出这样的喟叹:“可惜,没有多少人能像50余位两院院士那样,对所谓‘称号’说不!”

窃以为,过了。要说是对所谓“‘称号’说不”,在我看来实在是此一时彼一时之无奈选择也。既然事实证明是一个虚假的名头,骗人的把戏,稍有明智之人都会摘得一干二净。贼船上了也就上了,下了则大可不必冠以高尚的理由。

研究媒体报道的“上当经过”,我发现对方的骗术实在算不得高明。没有任何“繁琐”的程序,只要填一张表就能多一道“院士”的光环,这等便宜事岂是人人都可得?因此,很多人本着“‘院士’是给我的一个荣誉称号……就填了个表接受了的态度‘顺水推舟’了”。

原来,这些堪称学界圭臬、人中精英的院士之所以上了贼船,无非是那个无须担什么责任的名头害的,“轻信”了他人的美言,转而变成了人家钩上的鱼饵。要说这等把戏应该是入不得这些学界名流的法眼的,稍加盘问也许就穿帮的,可偏偏就这样冠冕堂皇地诓了50多名院士。

这足以说明有些人很看重这个名,在乎头顶那点光环。我这般言论,决不是要将这些“勇于回头”的院士打入“另册”,只是感觉当下知识界浮躁之气,已然不可小觑。

这倒让我想起刚刚故去的王选院士,当年申报院士时他“满不在乎”,倒是老校长周培源“看不过去”,找到他让他报,说:“当院士的事,不是你个人的事,你一定要报。”后来他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却只喜欢“王选老师”的称呼。他衡量自己的标杆,是对国家的贡献;决定取舍的砝码,是国家利益。

相形之下,有多少人面对名利能坦然说一句:“院士”于我如浮云?

(人民网2006年2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