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提案,委员一提再提说明了什么
余 晖
截至3月8日17时,全国政协委员共向大会提交提案5030件。这个数字比去年的4508件又有所上升。这反映了政协委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履职热忱。然而,在对委员表示敬意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个疑虑:在这5000余件提案中,有多少提案的主题和内容是与去年、前年,甚至更早的提案相同?有多少宝贵的建议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依旧停留在文字上?
笔者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在连日的界别讨论会上,在媒体的报道中,委员们多次对提案的办理工作提出意见,批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案办复工作重“复”轻“办”。有不少委员呼吁,提案的办复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多少回复率上,更要看其是否落到了实处,解决了问题,发挥了作用,是否让委员满意,让百姓受益。
特邀香港人士、全国政协委员张国良今年是第三次提出增设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的提案。去年,有关部门对此提案的答复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已达到相当的数量,不宜增加,故不予采纳。对此,张国良委员深为不满,认为这只是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完全能够解决。
张国良认为,将清明、中秋增设为法定假期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扶持中华民俗文化,更有利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的严峻现实,以及韩国成功地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敲响的警钟,我们不得不第三次提出这项提案。”
张杭杭委员去年的提案是关于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应该严格执行《劳动法》的,到年中,北京市的三个部门都做出了答复,态度绝对积极。可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去年“两会”上提的建议是关于公车改革的。有关部门答复他:完全不现实。为此,叶青很郁闷,他认为有关部门没有完全领会他的建议。他的建议正是基于现实情况,提出公车改革不要一刀切,应允许新方案、老办法同时存在。叶青坦言,自己觉得满意的建议却石沉大海,这是最令他头痛的事情。相信,与他有同感的委员为数不少。
记得在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用8个字阐述了政协的优势,那就是:人才荟萃,地位超脱。所谓人才荟萃,是指政协委员是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和有社会影响的人物,他们各自的背景不同,所熟悉的专业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经过研究、讨论,可以形成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地位超脱,则是指政协委员们不是站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部门的立场上说话,所以他们形成的意见能更好地照顾到各方面的看法、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诉求。这对政府制定规划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政协的这种优势直接体现在委员的提案中。提交提案,是政协委员特有的一项民主权利,是委员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实践充分证明,大多数政协提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协助党和政府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该说,近年来,政协提案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建议已在国家政策法规、发展规划、部门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可不容否认的是,提案办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不少承办单位和部门对提案的办复工作只停留在及时复函上,热衷于陈述他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却往往避重就轻,使提案回复更像是工作总结、成绩汇报。
当然,要提高提案办理工作的有效性,不仅是承办单位和部门的事情,各级政协组织及有关部门也应做好督促、检查工作。比如,能否就从那些委员第二次、第三次提出的提案入手,进行追踪,搞清楚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委员的提案质量不高,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还是有关部门不愿办、不想办、不能办?
笔者期盼,在明年“两会”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中,不仅能够听到提案的办复率,更能听到委员、社会对提案办理的满意率,使这些凝聚了委员心血和智慧的提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百姓受益,使国家受益。
(人民网2006年3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