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官别找我!”——躲治不了要官!
士 心
目前,从陕西宜君县传来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该县县委书记在宿舍张贴了一张“告示”,“告示”坦言:要官别找我!据说目的是为了防止部分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跑官要官,防止个别领导干部说情,当“说客”。
这一举措赢得了不少叫好声,但也有人质疑。既然发现有人跑官要官,作为县里的“一把手”,为什么不查处他们,整肃官场风气,保证换届顺利进行?甚至顺藤摸瓜,从携带财物的跑官要官者中,发现、追查腐败线索?
质疑有道理。然而在许多人看来,不合人情!以眼下一些人的行事标准,这位县委书记亮出这样“强硬”的姿态,已经难能可贵了,再追究下去,显属苛求。倒是这位当事者的说法入情入理:他虽然承认这一办法是“下下策”,但是因为“上门的人太多了,没有办法”。上门的人大多还带着礼物,“人家带着东西来找你,收下吧,违反原则和纪律;拒绝吧,让人下不了台”。
这种说法,很可能会得到许多处于类似处境中的领导干部的共鸣。有人说,现在都讲和谐社会了,从以前“斗”的“其乐无穷”,转成了“和”的“你好我好”,不管怎样,伤了和气总归不好。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意味着反腐败的力度不像以前那样大了,否则,今天这里挖出一窝“蛀虫”,明天那里又查出一批高官,如何体现安定有序?
如果一团“和气”真能把矛盾解决,将腐败现象消除,那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但是只怕事与愿违。就拿宜君县这件事来讲,跑官要官者没法到书记这里送钱送物,难保不到别处跑和要;宜君县跑和要的现象少了,不代表其他县这种现象就少。一纸“告示”,只能说明“跑要文化”的兴盛,反映出部分领导干部“独木难支”的无奈。如果不认真抓住这一现象深入剖析,找出一条以制度来遏制和防范之路,反而怕“伤了和气”,怕别人“下不来台”,一味退让,于事无补,形势会越来越糟。最终是某些当官的都“和谐了”,广大群众乃至整个社会却无法“和谐”。
和谐社会的完整之义,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腐败却从各方面侵蚀着“和谐”的基础。绝对权力、司法腐败,使法律和制度形同虚设;吏治腐败、买官卖官,使有德有才的人失去了公平发展的空间;商业贿赂、行业垄断,使诚信交易者利益难有保障。如此种种,怎能奢望社会充满活力?久而久之,如何确保安定有序?
所以说,腐败是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腐败不除,和谐无望。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虽然腐败人人痛恨,但一些领导干部却以和气为上,对腐败现象,“民不举、官不纠”,即使群众揭发举报了,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至对发现在眼皮底下的腐败视而不见。最后是姑息养奸,“小老鼠”养成了“大老虎”。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回避矛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正是因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很多,而其中最令百姓反感的,当属腐败,特别是吏治腐败。当此之际,最重要的正是要以民主法治等“猛药”治疗“顽疾”。防治腐败可以讲究方式方法,不见得都要“怒目金刚”,但绝不可无所作为,为和而和,更不可官官相护,保持表面的和谐。只有更大力度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放过任何腐败现象,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整套惩治和防止腐败的法律、制度,坚决惩治,才能切实维护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不和谐因素。我们说“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意义正在于此。
(人民网2006年8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