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精神感动中国
——我省沿淮人民抗洪抢险纪实
汝 鸣
2007年7月,一场1954年以来全流域性最大的洪水降临淮河,千里淮堤处处告急!
当一次次洪峰从上游扑来时,地处中游势如船底的安徽沿淮人民,顾上游、保下游,舍小家、保大家,坚决执行国家防总的命令,先后启用了9个行蓄洪区,淹没耕地40万亩,大水冲毁了道路、水利设施……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00亿元。沿淮人民的牺牲是如此巨大,如此悲壮。
大局精神感动了总理。7月13日,亲临蒙洼蓄洪区指导抗洪、慰问抗洪军民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拉着蒙洼蓄洪区农民孟庆金的手动情地说:“为分洪,你们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感谢你们!”面对蒙洼蓄洪区的群众,温总理郑重承诺:“要按最高的标准给你们补偿!”
大局精神感动了中国。连日来,沿淮人民的大局精神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天南海北无数的网友给以盛赞。不少省、市、自治区和国家部委、大型企业,纷纷发来慰问电,这一切与其说是表达全国人民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倒不如说是表达全国人民对沿淮人民无私奉献的敬意!
含着泪水 开闸放水
7月10日12时28分,按照国家防总的命令,王家坝13孔闸门同时打开,洪水如猛兽般扑进蒙洼蓄洪区。刚刚还是满眼葱翠、充满生机的田园,顿成泽国……望着汹涌的洪水冲毁自己的家园,多少站在大坝上、庄台边和保庄圩里的蒙洼百姓潸然泪下。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通过新闻媒体同时传向神州各地,又有多少同胞为之动容!
住在蒙洼庄台上73岁的老人刘克义的一段话,如今不少人已耳熟能详:“说句心里话,村里人谁都不希望蒙洼蓄洪。洪水一上来,不但地里庄稼淹了,生活也不方便,庄台被水围困着,人出不去进不来。不过,为了上下游的安全,这点苦咱愿意吃。蓄洪国家也是不愿意的,洪水是自然灾害,没有办法呀!关键时候就是要舍小顾大。”这就是蒙洼人的胸怀,这就是安徽沿淮儿女的胸怀!
刘克义祖辈就生活在这蒙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才被正式确定为行蓄洪区。常言道:“好家架不住三搬。”尽管从2003年起,国家对行蓄洪实行补偿,作为当地“能人”的刘克义,至今仍未能脱贫。在他空荡荡的家里,除了必要的农具,家当少得可怜。自1954年以来,刘克义已经因洪水搬家14次,平均不到四年就一次,能富得起来吗?
7月21日,省长王金山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情况:“开闸时,王家坝洪峰水位已达29.48米,超保证水位0.18米。如果不分洪,王家坝以上堤防将全部超过保证水位,上游河南省就会淹没更多的耕地,我省淮南、蚌埠等城市就会面临严重威胁,下游的江苏因洪泽湖泄洪能力不足,也将承受巨大压力。”在淮河洪水面前,安徽考虑的始终是顾全大局!
当记者问及沿淮动用9个行蓄洪区作为一省之长的感受时,王金山显得心情沉重:“同是这些地方,同是这些群众,2003年就已承受了洪灾之痛,近几年经过休养生息,好不容易得到恢复,顷刻间又眼睁睁地看着付诸东流,换了谁心里都不好过。用我们省委书记郭金龙的话说,就是含着泪水、开闸放水。这泪水既充满了对受灾群众的深情,也饱含着对他们舍小家保大家、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
人在堤在 气壮山河
“誓与大堤共存亡!”7月12日,淮北大堤彭岗段千余米堤坝出现裂缝险情,危在旦夕,凤台县刘集乡的党员干部组织抢险时喊出了这铿锵的誓言。面对险情,刘集乡的党员干部们纷纷带头跳入洪水中打防浪桩、填土袋。在他们的模范带动下,300名志愿者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连续奋战18个小时,运土2000多立方米,在千米险堤上筑起一道高高的新堤,大堤终于保住了。
诚然,淮河防洪主要靠科学调度。但是,由于我省地处船底般的中游,洪水大量集聚,且长时间滞留浸泡大堤,新建成的一批治淮骨干工程首次使用,尚未经受大洪水的考验,还必须实施严防死守。
“淮河干堤一旦溃破,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淮北大堤,它是淮河北岸洪水的唯一屏障。一旦溃破,一马平川的淮北平原再无阻挡,洪水将一泻千里,冲毁京广、京沪等国家的铁路大动脉,并将一直冲到江苏,迅速吞没1081万亩良田并威胁682.1万城乡居民的生命安全。安徽人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下游省份、为国家守护着淮河大堤。这责任重如泰山又无上光荣。”近日,在省防指办公室,记者见到省防指顾问郝朝德,这位水利老专家、省水利厅原厅长说起这话神态凝重。
正是为了这份责任,20多天来,我省沿淮儿女才舍生忘死护堤抢险。霍邱县周集镇迎水村老党员陈家海自告奋勇护堤抢险,一干就是十几天。感冒高烧,他硬是不下火线,一边在堤上吊水,一边坚守大堤;男人们都外出打工了,淮南市大通区刘郢村女支书宫雪梅,毅然组织起67人的娘子军,开赴淮河大堤护堤抢险。跳进河水里打桩、背沙包、运石料,轻伤不下火线,巾帼不让须眉,一干就是几天几夜;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四中队长侯全虎,爱人因患子宫肌瘤要动手术,家里还有个不满三岁的孩子无人照顾。侯全虎硬是打电话让湖南老家的母亲赶来照顾爱人,自己未离开大堤半步;由舅舅一手带大的四中队炊事班班长王培林,接到妈妈电话获悉舅舅去世泪如泉涌。支队领导批准他回家奔丧,他硬是坚决留下为护堤抢险尽力……
在过去的20来个日日夜夜里,沿淮20多万军民,多少人顾不上受灾的小家,顾不上年迈多病的父母,顾不上妻子儿女,带伤带病日夜守护着淮河大堤,为自己、也为下游、为国家勇敢地承担起那比山还重的责任!
自破守堤 感天动地
在今年的淮河抗洪斗争中,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牺牲。他们不惜流血流汗,誓与大堤共存亡,尽管大堤已筑得坚如磐石完全可以守住,但一旦上级下达行蓄洪命令,又不得不亲手破开自己刚刚加固的大堤,让肆虐的洪魔扑进家园,那心情又该如何呢?
“赶快去看看俺家鱼塘!”“唉!”7月8日清晨,暴雨如注,淮河大堤邱家湖堤段出现险情。半岗镇党员突击队60名成员之一的吴郢村支书吴贯修,一边答应着妻子一边冲出家门。不想,出门后竟把妻子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随着其他突击队员一口气冲上大堤除险。一干就是3个昼夜。
“别的主要行蓄洪区国家都给建了进、退洪闸,俺邱家湖没建,今年也许不行洪。”淮河遭遇洪水以来,邱家湖的群众一直这样猜测着、议论着,吴贯修和其他突击队员们也不例外。正由于胸中有这份希望,他们守堤抢险特别卖力。多少人手上磨出了泡,肩头磨出了血,眼里布满血丝,他们依旧斗志昂扬。在他们的带动下,守堤的上万名群众群情振奋,喊声震天。
然而,7月11日,当淮河防汛抗洪进入紧急时刻,省防指兼顾全流域抗洪大局,不得已决定启用邱家湖行洪,他们多天的血汗、辛劳顷刻间付诸东流。吴贯修仅35亩精养鱼塘就损失近10万元,妻子心疼得哭成了个泪人儿。
当启用邱家湖行洪的命令传来,吴贯修们还要亲手扒开自己多天用血汗加固的淮河大堤,让凶猛的洪水冲进自己的家园,刚刚还人声鼎沸的大堤突然沉默了,万余名守堤的群众相对无言,泪如泉涌。此时,他们胸中冲撞着的感情大潮,绝不亚于那堤外翻滚着的洪水。以致那现场宣布命令的颍上县县长刘树生都声音颤抖,眼含热泪!然而,吴贯修们依然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坚决执行省防指的行洪命令,且无怨无悔!
其实,今年在我省淮河防汛抗洪斗争中,像这种感天动地的悲壮牺牲又何止一个邱家湖?!沿淮先后启用的9个行蓄洪区,哪一个没有催人泪下的舍弃?!哪一个没有感人至深的牺牲?!这种大局精神足以感动中国!
——《安徽日报》2007年7月25日
◎阅读提示: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大国。国家大,就免不了要不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灾难多,就必须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心奋起抗灾,因此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就变得极为宝贵和必需。本报道就是对中华民族这种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展示。作品一改以往只写本省干群为夺取本省抗洪斗争胜利团结拼搏——“抗天歌”式的老路子,改而通篇反映安徽沿淮儿女顾上游、保下游,为夺取整个淮河流域抗洪斗争胜利的大局意识和勇于牺牲的高尚品格。记者笔下昔日可怜的灾民变成新时期胸怀全局舍己为国的英雄群体,体现了全流域和谐抗洪的新理念。通讯大量采用人物对话和现场描写,笔触巧妙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可亲可近,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作品真实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