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咋就不还钱
孙锐 孙笑非 王学亮
[主持人]每天早上8点,鸡西市滴道区的退休干部杨志光都要准时来到区政府。他并不是来上班的,而是来找区长,希望政府能够还给他拖欠了11年的借款。
[解说]走在区政府门口,和从前的同事、熟人打打招呼,再例行公事般走上三楼,敲一敲区长办公室的门,然后再向工作人员询问一下区长的去向,这已经成了杨志光不变的生活方式。杨志光希望现任赵区长能够偿还政府拖欠他的20多万元钱。可是从赵区长到任的8个月以来,杨志光只见过他三次。
[同期声]鸡西市滴道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你多长时间能见他一次啊?我啊!说不准,摸不着影儿,反正我是两三天没看着他了。”
鸡西市滴道区政府常秘室秘书:“他有事就找我,这两天没给我打电话,一般的时候他都是找我,有什么工作需要安排的话就给我打电话。”
鸡西市市民杨志光:“我现在就得天天来找赵区长要钱,就得跟以前上班一样了,天天来。我就不信赵区长今天躲我,明天躲我,还能天天躲我,我早晚能找着他。”
[解说]杨志光为什么和滴道区政府形成债务关系,事情还得追溯到1993年7月的一天,当时的滴道区区长李桂发找到杨志光,向他借款以缓解区财政紧张的状况。由于自己是滴道区的干部,考虑到区里的实际困难,杨志光决定帮这个忙,他和两位做生意的亲戚一起凑了20万元钱。1993年7月14日,滴道区财政局代表区政府与杨志光履行了借款手续。双方签署协议约定:借款本金20万元,借款期限6个月,月利率1%。而当时银行的月存款利率为0.9%。
[同期声]鸡西市市民李桂春:“我借钱,根本也不图利息,总觉得我姐夫工作也挺不容易的,就想帮帮我姐夫呗!政府说半年还,那还能有错吗?我就把钱拿去了。”
[解说]转眼还款日期到了,区长李桂发却说财政紧张,让杨志光再等些日子,结果这一等就是一年多。政府说话怎么能不算数呢?已经签订合法的借款合同在政府眼中怎能没有效力呢?对此,杨志光十分不理解。1995年初,李桂发调任鸡西市鸡冠区区长,新来的区长叫赵永利,于是杨志光来找赵永利要钱。
[同期声]鸡西市市民杨志光:“(赵永利)说我刚来,区里经济状况也不好,你等等,咱们收入半年一结,财政保盘子钱上来,我给你。”
[解说]满怀希望的等待,换来的还是一次次的推托。一年多以后,赵永利调任中共滴道区委书记,来了新区长张福顺。杨志光又找到了张福顺,张福顺也答应,等到区财政好转以后马上还钱。可两年多过去了,借款利息在不断地增加,张区长承诺的还款还是没影,无奈之下,杨志光只好依靠法律讨债了。1998年,杨志光将滴道区政府起诉到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后做出判决:滴道区政府在判决生效后偿还欠款本息32万元,滴道区政府对法院的判决没有提出异议。判决后,杨志光松了一口气,拿着法院的判决,杨志光满怀希望找到了滴道区。但是让杨志光没有想到的是,滴道区先后三任区长,虽然面对判决的态度不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
[同期声]原鸡西市滴道区区长张福顺:“法院咋判就咋定呗!这事我还有什么说的。”
[解说]张区长面对法院的判决态度挺好,可借款却说什么也拿不回来。随后到任的金区长对还钱的事儿更是一拖再拖。
[同期声]原鸡西市滴道区区长金思荣:“反正这么说吧,哪一任对钱都不是那么积极,这一点吧,对我也是。”
[解说]2001年,苏区长到任,他的态度让杨志光感到气愤。
[同期声]原鸡西市滴道区区长苏达予:“你告赢能咋的!你有理能咋的!说实在的我要不给你钱,谁也没招儿。”
[解说]有了白纸黑字的合同,有了法院的判决也不还钱,难道就没办法了吗?政府不理合同,不理判决,法院总该主持公道解决问题吧!带着这样的想法,杨志光来到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结果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借款依旧是拿不回来。
[同期声]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李俊生:“我们也不是没去啊!上次那个区长说我们不够级,级别低。上一次不是扣了一台车吗,他们找市委领导要回去了。”
[解说]怎么法院在政府面前也这么软弱呢?政府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吗?杨志光满肚子装的都是委屈。由于害怕自己血本无归,现任区长到任后,杨志光试图与区政府妥协。
[同期声]鸡西市市民杨志光:“咱们也不用按照签订的办了,你按银行利息给我就行了。他也说没钱!后来我这么说,干脆利息我也不要了,你就把本金20万元给我得了。他还是没有钱!你说这事上哪儿说理去!”
[解说]从借款到现在,几任区长谁也没能为杨志光解决问题。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区里没钱,难道区政府真的是没有能力还钱吗?从历任区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2004年就比上一年纯增1000万元。财政明明有钱,就是欠债不还!为了要回欠款,杨志光想了很多办法,如今他只能天天去政府找区长,区长躲避,他就给区长打电话。
[电话录音]鸡西市滴道区人民政府区长赵忠孝:“你告,你告联合国去,你去吧!我不跟你扯淡,赵忠孝可干可不干这个小区长,今天要干就干,我说不干就不干。你说怎么的杨志光!”
鸡西市市民杨志光:“我就跟你说说怎么的,你别火,火啥啊!别骂人,咱俩商量。”
[解说]尽管杨志光是债主,也始终对区长毕恭毕敬,但是区长对他的态度可就不那么友好了,在记者面前赵区长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
[同期声]鸡西市滴道区人民政府区长赵忠孝:“可以说杨志光不这么敦促啊,总这么步步紧逼,这个账也早就还清了。我可以说我冲灯说,我赵忠孝,就你十个杨志光我都不在乎你,而且我必须得收拾你。”
[解说]向政府要回属于自己的钱,却成了政府不还钱的理由,而且还可能被收拾,杨志光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同期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凡:“政府是整个社会和谐运转的中枢,在遵纪守法方面,政府应该比任何个人和单位做得都要更好。法院既然判决政府输了,说明政府违法了。但是违法之后呢,我们没有看到政府承认错误,挽回影响的行为,遗憾地看到政府的某些领导无视法律的嘴脸。”
黑龙江省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昊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为什么政府的官司输了,法院就执行不了呢?这就是有法不依,在现实中,法院在当地还要依靠政府,所以就造成了政府对法律的这种蔑视的态度。在当地政府面前,法律成了摆设。”
[主持人]从1993年到2004年,从李桂发、赵永利、张福顺,到金思荣、苏达予、赵忠孝,经过了11年,经历了六任区长,政府欠的钱就是不还。这使我们看到了法律的苍白和政府形象的扭曲。我们相信,这件事情早晚都要解决,但是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彻底解决比留着尾巴好,因为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杆秤不能倾斜太久。
——黑龙江电视台2004年12月19日
◎阅读提示:近年来,各种上访案件有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危及社会安定,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上访案件增多有很多原因,但政府机关违规行政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电视专题就通过述评结合的办法,剖析了一个民告官表面赢实际输的例子。在这个荒唐事件的背后,是法律的无奈。作品述评结合,相得益彰,特别是记者非常善于表现细节,特别通过对区长为躲债连办公室也不去的细节的交待,通过对他训斥当事人的野蛮态度的再现,加上画龙点睛的评论,层层推进,揭示了政府官员有法不依问题的严重性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急迫性。
这个作品有效促进了问题的解决。黑龙江省主要领导看到节目后,迅即做出批示。节目播出后仅3天,这笔11年的旧账终于得到了了结,滴道区政府共偿还杨志光本息合计47.4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