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藏独”——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王菊芳 徐朝清 刘素云 侯东合 王明华
近一段时间以来,达赖集团在中国西藏拉萨策划“3·14”暴力事件、“藏独”分子肆意阻挠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不满。许多海外华人自发组织起来护卫奥运圣火,并对达赖集团的欺骗性宣传进行揭露。反对“藏独”,反对分裂,成为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音响一,英国华人锣鼓声,混音)
这是英国华人在伦敦敲锣打鼓迎接奥运圣火。
(音响二,法国华人唱国歌声,混音)
这是法国华人在巴黎护卫圣火时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音响三,旧金山华人喊“liar,liar”,英语)
这是美国华人在旧金山圣火传递时对着“藏独”分子高呼“骗子!骗子”,揭露达赖集团的欺骗性言论。
众所周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海外华人,在驻在国一般处事谦和、低调。这一次平时不事张扬的人们如此形象鲜明地出现在世界公众、各国媒体面前激情地表达爱国主张是因为:一段时期以来,“藏独”分子玷污奥运圣火的行径让他们忍无可忍;“藏独”分子和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的行径让他们忍无可忍;“藏独”分子借破坏圣火传递之机,造谣生事,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让他们忍无可忍。正是为了回应“藏独”分子的分裂和破坏行为,这些海外华人主动站了出来。
鉴于受达赖集团散播的谣言和某些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一些西方人士并不完全了解西藏的历史和“3·14”暴力事件的真相。海外华人在齐心协力护卫奥运圣火的同时,还通过集会以及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愿望,向外国人讲述西藏的历史,揭露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
(音响四,渥太华华人讲话,中文)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存记载的各种历史文化遗迹显示,自元朝开始,西藏就并入中国,并接受中央政府治理和管辖一直到现在。以后的几百年中,西藏作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的地位从未动摇。”
这是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一个集会上,一位华人在讲述西藏的历史。
(音响五,留学生参与节目讲话,法语)
“刚才资料片中几个喇嘛在镜头前哭诉他们的无辜,而我们看到搞暴力的人,恰恰正是一群喇嘛。资料片中有一点非常关键,这些喇嘛一直并未说有所谓的屠杀和血洗。因此,我要求西藏流亡人士,面对国际新闻界说实话。”
这是在法国电视2台的节目中,一位中国留学生向法国人揭露达赖集团有关拉萨发生了“大屠杀”的谎言。
连日来,从伦敦到巴黎,从旧金山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海外华人自发形成了护卫圣火、反对“藏独”的全球大行动,他们所表现出的巨大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有一句西班牙谚语说得好,“谎言快似骏马,但事实可以追上它”。正是在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全球所有正义人士的揭露下,“藏独”分子企图借北京奥运之机“抹黑”中国、破坏北京奥运会、分裂祖国的图谋才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一些曾经被蒙骗的人们也越来越明白事情的真相。现在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还在进行中,一些海外华人向媒体表示,将用更大规模的行动揭露达赖集团的分裂企图,澄清事实真相,维护圣火的安全和祖国的统一。
(音响六,澳大利亚华人呼喊“One China Fore ver”,英语)
“中国永远不容分裂”,这是澳大利亚华人近日在悉尼集会时喊出的口号,它同时也是全球海外华人反对分裂的共同心声。这坚定有力的声音预示着: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遭到全世界的唾弃,注定不会成功!
发表日期:2008年4月17日
点评:
在我所在的时专部建立之初,关于评论是否应该采用音响、在写作上是应该以我为主旗帜鲜明地表达本台的声音还是应该更多地从海外受众的角度出发表达世界观点、在风格上是应该充满激情还是应该冷峻客观,时专部甚至新闻中心内部并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时遭到“藏独”分子的阻扰。与此同时,大量海外华人自发地站出来维护圣火,他们的举动振奋和鼓舞了全体华人。时专部遂决定策划一篇以海外华人护卫圣火为主题的评论文章。不过,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曾几易其稿,原因就在于各方当时对评论的定位和形式还不是很明晰。
首先,从评论的写作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是应该突出海外华人从普适的奥运精神出发来护卫圣火,还是应该突出海外华人反对“藏独”、反对分裂,从而站出来积极护卫圣火呢?这两个角度虽然是相关的,但显然有所区别。前者更突出普适的奥运精神,因此更多地是从海内外受众的角度考虑的;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中国的立场和视角,政治意味要更强一些。文章最后选择的是反对“藏独”、反对分裂的角度,可能是因为这个角度更契合当时的政治气氛。需要说明的是,在时专部后来推出的众多评论中,大多同时考虑了两种因素,即既充分体现本台的声音,但同时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其次,这是新闻发稿中心首次在评论的写作中尝试使用音响。本台此前的一些评论,基本上都是鲜明地表达自身观点的比较短小的文章。而这篇评论一共使用了六段音响,且前面几段音响比较短促,形成了一种排比的气势。虽然添加音响有时的确会削弱评论的连贯性,并且使其看起来更像一篇报道,而不像一篇传统意义上的评论,但总的来说,在评论中添加音响,增加了评论的可听性和感染力,并因此提升了最终的宣传效果。这也正是为什么本台评论后来基本上都采用了录音报道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