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让生活更美好
盛玉红 邓黎 李大勇 江爱民 刘涛
4月30日晚,中国上海黄浦江畔,伴随着漫天绚丽的烟火,2 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246个实际参展方将奉献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在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里,人们不仅会看到世界上最前沿的文明成果,还将体会到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产生无限向往。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从欧洲走向北美,又从北美转向亚洲,“创新”始终是其灵魂所在。正是缘于与时代特征紧密相扣的创新,1878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的贝尔电话、爱迪生留声机,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的电视机、机器人,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绿色巴士等得以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当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并因此面对种种机遇与挑战时,思索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和美好城市生活的内涵,就成了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既体现了时代特征,也为各参展方展现创新力提供了舞台:在日本馆的“紫蚕岛”,你将看到建筑会呼吸、机器人会拉小提琴、城市实现零排放;在德国馆的“汉堡之家”,你会感受到不用空调暖气、室内始终保持25℃恒温的舒适与温暖;而在美国馆的“屋顶城市农场”,你将体验到当“都市农夫”的乐趣……这些与时代特征相契合的文明成果,毫无疑问将大大提升人类未来生活质量。
世博会不仅仅是文明成果和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推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上海世博会同样承载了这一使命:丹麦送来“小美人鱼”雕像,法国拿出印象派绘画和罗丹雕塑,印度请来宝莱坞明星,加拿大奉上太阳马戏团……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则将展出多件国宝,演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魅力。与此同时,各具特色的展馆设计、每天超过100场的演出,都使得全球多元文化在这里欢聚交流。
作为第一个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获得举办权后,为上海世博会精心准备了八年。就在上海世博会筹办后期,正值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但是几乎所有参展方仍然如约而来,其根本原因就是世博会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它是人类为共谋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大团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非洲国家第一次集体亮相,入驻“联合馆”。不论国籍、不分肤色,在上海世博会上,全世界将欢聚一堂,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每一届世博会,不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对世博会意义的总结。世博会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这句话的准确性。今天,当世博会第一次来到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人们同样期待:参展方将不仅充分展示各自的文明成果、传播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更能借此加深了解,促进交流,使世界和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发表日期:2010年4月30日
点评:
本文发表于上海世博会开幕当天,重点在于解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并对本届世博会进行期待与展望。事实上,作为第一个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承载了不变的世博灵魂,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让生活更美好”作为论点,从三个层面分别进行论述。一、紧扣时代特征的创新精神,使得上海世博会成为展示人类文明成果和国家实力的舞台。接下来,本文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上所展示的创新精神对人类生活的改变,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主题展示的创新成果同样会对人类生活产生新的改变;二、世博会还是一个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上海世博会也承载了这一使命,它使得全球多元文化再次交流融合;三、上海世博会更是人类为共谋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大团聚”,它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末尾,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进行了期待和展望,并前后呼应,再次突出了论点。
从写作特点上看,本文论点清晰,论据丰富生动,既有具体的实例,也有详实的数据。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论证层层推进,用语中肯,语气饱满,具有较强的宣传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