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类市场是目前投资者最多的市场之一,也是财经新闻报道最抢眼的报道领域。虽然股市、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市场等都具有其侧重的报道内容和特殊的报道方法,但是,同为证券类新闻报道,自然也有一些共同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
一、坚持理性报道,重在风险提醒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沪深股市强劲上涨,百年不遇的大牛市和基金的赚钱效应激发了城乡居民空前的投资热情,新闻媒体纷纷加大证券报道力度。伴随着股指高歌猛进,一些媒体鼓噪“只要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改,股市就不会掉头向下”,高呼“上证指数8000点指日可待”,使投资者陷于“死了也不卖”的狂热中。但自2007年10月股市出现拐点时,媒体仍然呈现出不理性的声音。当上证指数在5000多点徘徊时,一些媒体预测不会跌破4500点,预期年收益率30%左右;当上证指数跌破4500点时,又预言4000点是市场阶段底部,投资价值逐步显现;当跌破4000点后,又妄言做空的动能比较有限,3000~3500点是战略性底部区域。然而,上证指数从6124点回落,直至跌破1900点,证券报道才开始趋于理性。
另外,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抢发所谓的“内幕消息”,编辑记者不加核实,就使之见诸报端,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股市上还一度出现了“炒传闻”的怪现象,媒体见投资者热衷于此,也发布一些上市公司还不确定的股权转让、内部关联交易等子虚乌有的报道,进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状态。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应是证券媒体的重要任务。媒体应时刻把风险教育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几乎所有的证券类栏目、版面,都不约而同地打上“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或“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的字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对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揭示证券市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风险分析,避免不负责任的夸张宣传。
二、避免纯粹技术分析,确立以基本分析为主的报道思路
目前,许多证券新闻报道在操作思路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主要以分析技术走势为主,通过狠抓大盘及其个股的K线图走势、波浪理论、技术图形以及成交量等技术指标的变化来预测大盘和个股的后期走势。而介绍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和上市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的内容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分析的方式对于资金量小的散户来说,更为简单有效,更符合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股票、基金操作的实际情况,对于一般媒体来说也免去了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进行追查等一系列复杂的采访和资料收集工作,更方便操作,如此一来,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但事实上,投资者仅仅依靠良好的技术图形就作出投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15]
证券类新闻报道应该尽量避免单纯的技术分析,着重对宏观经济、宏观政策、国际形势、行业状况、公司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形成一些长期跟踪的扎实的新闻报道。在证券报道中,尽量做到不说过头话,注意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基础方面,确立以基本分析为主的证券报道思路。因此,证券新闻从业人员的视野不能单单局限于证券领域,而应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审视。同时,证券传媒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背景材料的有效报道和深度剖析,在进行上市公司的报道时更多地运用自己的职业理性,对问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不能只听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词,更不能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偏离了正确引导的轨道。[16]
三、时刻跟踪股市动态,深挖股市变动的原因
股票价格无疑是股市报道的核心内容。尽管关于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预测也许并不准确,但是新闻工作者还是应该告诉读者哪些因素将会影响到股市价格。因此在报道股市价格时,大致了解一下当天或前一天的国内、国际新闻,因为很有可能某一新闻事件(甚至只是谣言)都会对上市公司或投资者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股票指数的走向。同时,要不断寻找可能会对股市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如战争、利息的调整、罢工、企业季度财务数据等。如果你能够将市场与类似的事件联系起来,读者就会认为市场的波动与他们有更多的关系,这样大家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明智的记者。
最有吸引力的新闻常常与个股有关,个股的走势往往能预示一个企业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一个收购意向。因此,作为新闻记者,需要多关注一些成交非常活跃的个股、涨幅和跌幅最大的股票、成交量突然增大的股票。这些对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股票。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该密切关注一些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的经营方针、产品销售、高管动向等问题,关注一个企业的合并、裁员、高管更替、送配、企业利润、意外损失、法律纠纷等。一则关于某个企业或行业的传闻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与企业切切实实的收益报告带来的影响等量齐观,即便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因为企业的哪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可能会影响到该企业的股票价值波动。[17]如新闻媒体可以多关注明星基金、基金重仓股等。通过对这些证券市场的持续跟踪和分析,你可能会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新闻。
四、坚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切忌勾结和操纵市场
在美国华尔街早期的证券市场,一度黑庄横行、假消息满天飞。有家媒体记录下了一个被称为“房间里的精明人”的真实故事:当时为了操纵一只股票,几个股市大鳄聚集在一起,包下一个宾馆客房,他们足不出户,互相监督,不和外界联系,约定共同拉升股价。但当股票的价格飞涨之时,其中一位炒手起身,悄悄拉开了窗帘。这个似乎不经意的动作,其实正是他向潜伏在对街宾馆里的同伙发出的卖出信号。
资本市场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名利场”,往往成为这些“房间里的精明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市场操纵的黑幕几乎年年不绝于耳,散布重组、业绩假消息更是成为庄家大鳄们鱼肉散户的主要手法。一方面,一些媒体记者与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和媒体分析师相互勾结,合谋;另一方面,一些利益主体也试图通过媒体进行市场操纵,不断释放各种言论,甚至误导投资者。
2010年8月18日早上8时左右,一网名为“剪刀”的网友就在某财经吧发出题为《我是这样理解佛山照明停牌审议公告内容》的帖子,透露“佛山照明与台湾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建立新的锂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果然,两天后,也就是8月20日,佛山照明抛出“重磅炸弹”:与该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这使市场对锂电池概念股的炒作再次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一些提前“潜伏”的资金和机构则趁机套现“落袋为安”。针对概念股离奇暴涨这一现象,《钱江晚报》的《钱经》周刊特别推出了《离奇“泄密门”散户最受伤》的报道,原来,根据董秘陈兵在回应媒体采访时所说,“4月20日只是受让技术,锂电项目一直没开工”。因此,该报道指出佛山照明等众多公司陷入“泄密门”对中小投资者的伤害,并提出监管层要加大信息的监管力度。
因此,财经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独立性,切实为投资者立言。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作为财经新闻记者,应该始终牢记,为弱者立言。如《黑帮操纵证券黑市,兰州数万“股民”被洗劫一空》(《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2月5日)和《幸福实业乱账难收,质问猴王十大疑点》(《中国经营报》,2001年2月7日),以及《震惊全国“康赛股票大案”黑幕透视》(大洋网,2001年3月24日)等影响深远的报道都因为坚持独立立场,为投资者服务,从而赢得了读者的信赖。
【注释】
[1]中国证监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4页。
[2]《社科院蓝皮书:去年股市下调与上市公司业绩无关》,http://www.microbell.com/ecodetail_266399.html,2012年5月11日访问。
[3]任晓:《证监会: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挖30万亿存款潜力》,《中国证券报》2012年7月5日。
[4]智梦寻:《社保基金的股市印章》,《新金融观察》2012年6月4日。
[5]贺宛男:《财经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0页。
[6]程曦:《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看媒体财经报道》,《新闻记者》2005年第11期。
[7]王宇、刘铮:《中国需要怎样的债券市场》,新华社2012年3月4日。
[8]贾康:《国债发行30年回顾与前瞻》,《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2月17日。
[9]宗良、周治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的路径与前景》,《银行家》2012年2月9日。
[10]黄韬:《从企业债到公司债的法律路径》,《法人》2007年4月3日。
[11]即《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后文同。
[12]代宏坤:《公募基金:降低行业壁垒促进多元发展》,《上海证券报》2011年7月25日。
[13]黄祎妮:《中国公募基金久陷滞涨怪圈》,《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8月27日。
[14]田晓林:《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三大路径》,《证券时报》2012年6月6日。
[15]赛莉、李立:《都市报证券报道的误区》,《新闻界》2005年第4期。
[16]陈力峰、郑先正:《证券报道不能误导投资者》,《青年记者》2007年7月下。
[17]该部分内容参考借鉴特瑞·汤普森:《商业新闻报道写作》,宋祖华主译,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1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