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社会生活,不学点心理学,不研究整天跟自己打交道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的社会生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版权贸易是一项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因而也需要研究外国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乃至作者的心理,一旦研究出了心得且运用得当,与外商的合作就巧妙得多,容易得多,长久得多。
前文我谈到韩国的一位版权代理商,性格有些与众不同,我就需要研究她,不仅要研究她的过去,还要研究她的现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掌握对方的心理,以便与之打交道。根据我得到的情报,我上文提到的那位韩国代理商做过电视节目,在台湾留过学,汉语讲得很好。我通过一位台湾朋友了解到,这个韩国代理商能力超群,工作认真,眼光独到,在版权贸易领域建树颇多。然而,对方的一个性格特点却不得不注意,那就是由于工作能力强,对中国出版界情况了如指掌,对同行说话有时候免不了让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我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我觉得如果把这个韩国人的心理研究好,找出应对之道,一定会有很多很好的合作机会。我看到这个版权代理商从中国购买了一些图书的版权,在韩国出版后销售情况非常可观,版税结算也十分守规矩。我想如果谁与这样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他的版权贸易工作就会有显著的成绩。
研究心理学不光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为了与中外同行或者非同行交往。交往是版权贸易工作发展的第一要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必须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同行沉默寡言,那你与之交往的时候就不容易掌握主动,因为对方没有特点让你了解。有人会说,不好合作的人不合作罢了,没必要那么麻烦。我却不这么认为,敢问各位读者,世界上哪个人没有点儿个性呀?或者说哪个有才华的人会没有个性呢?如果我们对有个性的人都敬而远之,这项工作恐怕就没办法做了。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态,跟对方打交道的时候避其锋芒,就有可能合作成功。下面再举一个例子,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社交心理学的重要。
但凡有点或者自我感觉有点实力的出版商都想开发中国市场。每当参加北京或者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下称“法兰克福书展”)的时候,时常会有高鼻子外国人来到你的面前——当然有很多人是带着翻译来的。一落座,对方就会急不可耐地告诉你,他们出版社对你们出版的图书有兴趣,听到这里你高兴得不得了,当你拿出书目给对方看的时候,对方总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脑筋转得足够快的话,就应该看得出对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做法是先获得你的欢心,在不知不觉中向你兜售他们的版权。这类情况的特点就是:购买版权,他们总是含糊其辞,而推广版权,他们则非常具体。接下来,对方不断跟你联系,介绍他们自己的作品,可是对方对中国出版社作品的兴趣却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结果让你空欢喜一场,不仅浪费了不少感情,还耗费了你很多精力。
很显然外方摸透了我们的心理,因为我们总是迫不及待要把中国图书推出去。倘若来个反客为主,好好研究外国出版商的心理,并将其迫切进入中国市场的心情为我所用,说不定我们还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呢。
当然,有关交往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的问题,我准备留待后面详细论述。对我而言,交往永远是第一位的,交易永远是第七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