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时间:2023-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主要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多元文化激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科技推动网络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挑战、改革发展破冰前行与建设法治中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主要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多元文化激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科技推动网络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挑战、改革发展破冰前行与建设法治中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各国纷纷调整对外战略,都把目标对准21世纪,谋求21世纪的战略地位,大国关系出现深刻变化,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曲折发展。美国虽然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已无可能,多极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其次,21世纪,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等国多种力量的发展、增强是不可避免的,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基础。再次,世界各国将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单极世界的统治,反对单极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且呼声日益高涨。

多极化是必然的,其势不可挡,但它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这是因为:第一,这次新旧格局转换期具有和以往历次转换不同的显著特点。当今世界的主要大国有美、日、法、德、英、俄、中。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欧洲强调“欧洲中心论”,同时法国更提出多极化,日本虽然依附于美国但多极化心态不言自明,俄罗斯已趋稳定,抛弃了前苏联的冷战思维,强调有俄罗斯一席之地的多极。各国目标各异,走向多极化的道路也必然是漫长的。第二,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正是基于国家间的竞争,冷战之后依然是冲突,多极格局确立受到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其确立必然会经历经曲折的过程。第三,新的多极格局并未真正完全形成。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是世界各基本力量经过反复消长变化和重新组合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均势。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在过渡时期完全解决,因此当今世界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大小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依然存在大国势力范围的争夺。

中国如何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发展中发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如何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发展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发挥世界一极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2.经济全球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突破地缘政治的某些范畴跨越国界,使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日渐加强并相互融合的一种历史趋势和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阻止而只能面对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强劲潮流,必将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客观地讲,经济全球化从总体和长远上说是有利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它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是符合社会进化趋势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尤其有利。发达国家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发起者和直接推动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无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发挥“后发优势”,提高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也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的,然而,经济全球化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可能带来冲击,有时甚至酿成灾难。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全球正义、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维护。对于旨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处于不平等和受剥削地位的非正义的全球化,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斗争。反对非正义的全球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市场全球化,对我国的直接影响是必将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指出,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消极异化作用。首先,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枯竭、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效率经济,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流动,但拉大了贫富差距,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领域中潜规则作用力的日益扩张也蔓延到了政治领域,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猖獗,腐蚀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再次,市场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利益阶层的分化,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取代,从而恶化了人与人的关系。最后,市场经济在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其求利性诱发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念的盛行,会导致一些人生活没有目标、空虚寂寞,使人与自我的关系日益紧张。

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消解其负面影响,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3.多元文化的激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多元文化的激荡主要表现在社会主导文化与社会亚文化、西方文化思潮的冲突上。

“社会主导文化”是指在某一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它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是这一社会的灵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是目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受这一社会主导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投身改革、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推进社会进步成为其主流。从总体上来说,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社会前进方向是一致的。社会主导文化对人民的影响是积极的。

“社会亚文化”是指在某一社会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的文化。一般来说,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可融性较少,并往往以反主文化或逆主文化的面孔出现,人们特别是青年难免不受它的影响。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接触社会层面等的限制,社会亚文化在青年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惜工本地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企图达到西化、分化及和平演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有:在理论层面上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大众文化层面上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它们的文化,如通过电影、电视、广播、国际互联网、书籍、刊物、广告等,使广大观众和读者耳濡目染。西方文化也逐渐浸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这必然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多元文化的激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必然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加大社会主导文化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受教育者接受的难度。第二,多元文化的激荡将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文化整合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或型式相互适应、协调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但由于多元文化的激荡,各文化群体成员主体意识不断提升,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多元文化激荡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文化主权的高度,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度,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4.科技推动网络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着经济迅速增长,而且日益渗透并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中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给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作为研究人们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面临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既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制造了一个新的难题。

科技推动网络迅猛发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表现在:首先,信息网络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开辟了新途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其次,信息网络化丰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再次,信息网络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生了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亦能从单纯的对象、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这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新型主导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平等的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者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效果。最后,信息网络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但是,现代科技发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一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取向的主导地位在网络领域淡化。当前,互联网正成为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主战场,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先发优势、话语优势、技术优势,鼓吹所谓“网络自由”,推行政治霸权、文化霸权、数字霸权,企图把西方价值观无障碍地渗透到中国。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巩固。二是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网络领域的弱化。三是人机交往与“网络沉溺”导致受教育者道德冷漠和心灵扭曲,主体性丧失。这些都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局面。“四个多样化”的出现和存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人们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体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新的困境。具体说来,一方面“四个多样化”的局面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另一方面,“四个多样化”也给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沦丧。二是法律意识淡漠,行为失范。三是生活方式奢华。这些都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5.改革发展破冰前行与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号角,我国改革发展正在破冰前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擂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社会阶层大量分化、加速流动,这种大变化大流动,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理想中的贫富两头小、中等收入多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形成,而“哑铃型”的阶层结构必然会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社会分化速度的大大加快,形成了两个越来越大的集团,即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强势集团大体包括权力的拥有者和上层知识分子,弱势群体则主要包括农民、下岗职工等,这种格局趋势已基本定型化了。这样,阶层间的门坎开始出现,阶层内部逐步出现认同意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阶层间的对立意识,这种阶层结构必然会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财富匮乏,社会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个体户、工人、知识分子,每个阶层都有他的不满,也有他自豪的一面。但到了改革发展深化时期,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了,收入差距却在不断增大,人们普遍的不平衡感就变成了一部分群体严重的挫折感,不和谐因素更大了。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时还出现了腐败、收入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城市改造、房屋拆迁、城镇建设、土地征用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影响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再加上下岗失业、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管理跟不上、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使得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各类社会群体中心态的不平衡、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协调,促使他们往往通过一种偏激甚至过激的手段来表达诉求,获取利益,从而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在破冰前行,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触点多、燃点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化解,一般矛盾容易转化为极端事件,个体矛盾容易转化为群体事件,社会问题容易转化为政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主动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法治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作用,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