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动员教育对象心理活动的功能

组织动员教育对象心理活动的功能

时间:2023-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情感作为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操作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形成追求真理,实践理论的强大动力。4.情绪情感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综合。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制约作用。

情绪情感作为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操作规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的情绪情感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控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过程起着组织和动员的作用,它不仅对认知活动即智力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与心理活动中各种非智力因素密切相联,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与动机有着直接的联系,情绪有时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当一个人的动机强度适宜时,它会维持个体行动朝向目标持续不断地行进。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情绪、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推动人去行动的动力。在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家都赋予情绪以明确的动力性质,弗洛伊德是把情绪作为一种内驱力,伊扎德更是强调了情绪的动机作用,在他所论述的动机系统中,把情绪、情感与认知的结合作为推动人行动的一种内在动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体会到,当个体对所学知识怀有热爱、喜欢的态度时,这种肯定的情绪、情感就构成学习的强大动力,鼓舞人们在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5]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动力。情感的动力作用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励人的行为,提高活动效率,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感体验能消磨人的信心,阻碍人的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形成追求真理,实践理论的强大动力。

2.情绪情感与兴趣密切联系

情绪、情感总是与兴趣相伴随的。兴趣在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孟昭兰指出:兴趣和思维、记忆力的相互关系是如此广泛,以至于缺少它的支持,智力发展的濒于险境不亚于脑组织的损伤。人类的任何思维和创造不断地被兴趣、激情鼓励所强化。在情绪心理学研究中,一般是将兴趣作为最基本的情绪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先天性情绪。婴儿自出生后就显示了对外界物理刺激或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倾向,它一方面被认为是动物的感情性唤醒状态在人类身上的延续,另一方面被认为是人类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在来源。兴趣是感情状态,而且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驱使和鞭策人去行动。除此之外,兴趣与情绪、情感总是相伴随的。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抱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态度,人们强烈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总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受教育者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提高教育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3.情绪情感对意志活动的作用

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关系表现为它既可以提高意志活动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活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它可使人的认识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同时它又具有动力特征,可以排除内外界无关因素的干扰,不断调节、支配个体的行为指向预定目标。而在意志活动中,同样包含着情绪、情感因素。情绪、情感在意志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能提高人的意志活动水平,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而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它会削弱人的斗志,使之放弃目标。可见意志对人行为的调节、支配正是通过情绪、情感而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情绪、情感的参与,人的行为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行动也不会维持长久。

4.情绪情感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

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综合。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制约作用。良好的个性特征,如坚强的意志品格、稳定而积极的情感表现,自信、诚实的处世态度,机敏、富有创新、孜孜以求的思维活动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活动起推动、促进作用。与此相反,那种犹豫不决、半途而废的意志品质,反复无常的情感特点,刚愎自用、固步自封的处世态度以及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认知方式都会阻碍教育作用的发挥。在个性心理结构中,情绪、情感是重要的成分之一。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由情绪组成的,人们有时用一些情绪词汇描述个人特征。可见,情绪、情感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了重要成分。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倾向,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