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网络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时间:2023-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网络群体的概念与类型,有必要在与现实社会群体进行比较中去把握。这些由网民组成的存在于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群体就是网络群体。再次,网络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不少相同的特点。2.网络群体的分类网络群体同样可以根据群体的特性分成若干个类别。映像型网络群体是指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有明确的实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的网络群体。

关于网络群体的概念与类型,有必要在与现实社会群体进行比较中去把握。

1.网络群体的概念

与现实社会群体比较,我们认为,网络群体是存在于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网民群体,其存在的基础是互联网空间形成的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个体的网民。网落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群体是指所有的网民;狭义的网络群体是指以电脑网络为沟通中介,以信息联系为纽带,因工作、兴趣、价值取向、信仰以及个人的特殊需要或者任何其他目的之故,主动与网络空间中特定的角色进行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多个数字化人的集合体。[5]我们这里的网络群体是从狭义上讨论的。

以数字互联技术为骨架的网络虚拟社会,从根本上说,为现实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新的互动空间、互动形式、互动条件。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进行交友、娱乐、学习、工作等各种社会活动。网民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的、开放性的互动。由于现实地理空间的距离,使网民在参与网络互动时比现实社会中面对面的互动更有安全感,网民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网络互动中。众多网民在参与网络互动过程中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思想观点、共同的目标或是因为相同地域或工作等原因,在虚拟的网络社会汇聚成一个个有不同目的和特点的群体。这些由网民组成的存在于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群体就是网络群体。网络群体是现实社会中的网民,即数字化的个体,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因为共同的利益基础而相互寻求认同,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网络社会互动的集体。

首先,网络群体是在以数字互联技术为骨架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成的。他们的活动以网络空间为基础,以电脑、手机网络为沟通中介,以信息联系为连接纽带,通过网民之间的网络互动逐渐形成。

其次,网络群体是由数字化的人组成的。组成网络群体的网民是通过数字化、符号化等手段转化成的数字化的人。他们没有年龄、性别、地域、单位、职业、地位等区别,他们有的只是自己的ID代号、网名。他们用这个代号来标识自己的身份,用屏幕上的字符来传递他们的思想。他们成了隐藏在电脑视窗后面数字化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带了面具的人,也可能是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是现实人的替身。

再次,网络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不少相同的特点。现代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的二重社会中。因此网络群体实际上就是现实社会群体的衍生,是现实社会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反映,是现实社会群体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变形。网络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有不少相同的特点。如网络群体的形成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网民参与网络互动,具有一定的群体规模;网络群体在网络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群体目标,并有着自己的群体规范;网民在网络互动过程中逐渐建立稳定的网络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心理相容度,使参与互动的网民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等。

同时,网络群体又有自己的特点,与现实社会群体又是有区别的。网络群体是超越了现实群体的群体,最大的不同是超越了时空性和群体互动的虚拟性,这使网络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有了诸多不同。如:群体成员存在的方式不同,现实社会群体成员是有形的现实社会的人,网络群体成员是数字化的符号,常常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同时网络群体的成员身份具有多重性;群体活动空间和互动方式不同,现实社会群体常是在一定的地域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网络群体则是在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互动;群体稳定性不同,和现实社会群体相比,网络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群体或是退出某个群体;群体规范不同,和现实社会群体规范相比,网络群体规范比较宽松等。

2.网络群体的分类

网络群体同样可以根据群体的特性分成若干个类别。在选择网络群体分类标准的时候需要借鉴现实社会群体的传统分类标准,同时更应该从网络群体所具有的特性出发结合网络群体的群体目标、群体结构、群体生命周期、群体规范等网络群体属性,科学、合理地选择标准。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现有的网络群体分成不同类别:根据网络群体能否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找到相应的实体组织,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映像型网络群体和非映像型网络群体;根据网络群体成员互动的内容和主题的不同,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娱乐型网络群体和专业型网络群体;根据网络群体的生命周期的长短和群体要素的稳定性,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临时型网络群体和稳定型网络群体;根据网络群体形成的机制,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正式网络群体和非正式网络群体;根据网络群体的性质,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积极网络群体和消极网络群体。这些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的几种网络群体的分类。

(1)映像型网络群体和非映像型网络群体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属于某一个社会群体,但是当人们使用互联网互动时,就有可能成为网络中的某一个群体成员。根据网络群体能否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找到相应的实体组织,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映像型网络群体和非映像型网络群体。

映像型网络群体是指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有明确的实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的网络群体。此类网络群体实际上就是现实社会群体在互联网上的一个映像,将现实社会群体的一些功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典型的映像型网络群体有班级QQ群组、网上校友录、单位职工的微信群、企业的营销网站等。映像型网络群体和现实的社会群体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也有其不同之处,它是现实群体和网络群体的结合体。

非映像型网络群体是指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找不到明确的实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的网络群体。此类群体是现实社会群体在互联网中的重新组合,群体成员都来自不同的现实社会群体。因此,非映像型网络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群体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社会领域,群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社会地位也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2)娱乐型网络群体和专业型网络群体

根据网络群体成员互动的内容和主题的不同,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娱乐型网络群体和专业型网络群体。

娱乐型网络群体。《第27次中国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娱乐类应用是中国互联网的第四大应用,包含了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应用。在互联网中娱乐型网络群体具有很大的数量,并且分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从门户网站、网络论坛、主题网站到即时通信软件、网络游戏中都可以找到娱乐型网络群体的身影。如网络游戏的玩家群体是典型的娱乐型网络群体,而且群体数量多。娱乐型网络群体都有明确、统一的群体目标,群体成员通过实现群体目标或是在实现群体目标过程中获得愉悦和快乐。如网络游戏群体的成员通过执行游戏任务而获得成就感等。

专业型网络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以某一个专业性话题为主要互动内容和主题的网络群体。专业型网络群体互动的内容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一些专业问题的研究或讨论,可以是学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也可以是业余爱好者的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助等。

(3)临时型网络群体和稳定型网络群体

根据网络群体的生命周期的长短和群体要素的稳定性,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临时型网络群体和稳定型网络群体。

临时型网络群体是指因为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特殊需求,在某一时间段存在的网络群体。其主要特点是在达到群体目标和完成群体任务以后,便会迅速衰退或是消失,存在时间短。此类网络群体往往是因为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或是因为某些特殊需求而产生,并且随着事件的进展而迅速扩大群体规模,随着事件的平息而消失。群体存在时间短,成员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更突出,群体规范相对松懈,且群体成员结构复杂。

稳定型网络群体则有固定的群体目标,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比较小,形成比较缓慢,形成以后便会比较稳定。稳定型网络群体不仅需要有固定的群体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群体规范来约束群体成员的互动行为,使群体成员一起合作达到群体目标。

(4)正式网络群体和非正式网络群体

根据网络群体形成的机制,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正式网络群体和非正式网络群体。

正式网络群体一般是指网络组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群体规范、严格的成员准入制度。正式网络群体很多是现实社会群体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如现实社会的党团组织、公益组织、政府机构、社团、学校等政治与文化类正式网络群体,电子商务组织、网络中介组织(职介婚介组织)等盈利性正式网络群体等。

非正式网络群体可以说是自发性网络群体。群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范,一般受群体意见领袖引领,成员进出自由。因此网络空间非正式网络群体的群体数量和规模都远胜于正式网络群体。网络娱乐群体、网络信息浏览群体、网络情感群体、网络学习群体都属于非正式网络群体。

(5)积极网络群体和消极网络群体

根据网络群体对社会和成员自身影响的性质,可以把网络群体分为积极网络群体和消极网络群体。

积极网络群体的群体目标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促进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产生和传播正能量的群体。如以关爱社会为目的的网络志愿者群体,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宗旨的网络爱国者群体、网络维权群体,以促进创新为目的的网络MODER群体、网络学术群体等。

消极网络群体的群体目标是反对先进文化,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和传播负能量的群体。如网络赌博群体、网络邪教群体、网络政治激进组织、网络色情群体、网络自杀群体、网络黑社会群体等,他们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通过网络或结成犯罪团伙,或集体自杀,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中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