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序言构建“创意时代”的传媒创新平台

序言构建“创意时代”的传媒创新平台

时间:2023-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这些论文要结集为《创意与传媒》一书,作为《中国经济与传媒评论》丛刊第1卷出版了,在更大范围、更多的层面上进行传播,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愿大家合力构建的这个特色鲜明、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新平台,能够稳健地发展壮大,形成品牌,以推动创意时代的传媒行业的整体创新!

序言构建“创意时代”的传媒创新平台

李程骅

信息化、全球化、一体化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也是一个创意迭出的媒体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信息的传播方式又直接影响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运行,经济和传媒的良性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整个社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传媒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该怎样发挥自身的功能,财经类媒体如何强化自身的专业性,传媒机构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如何实现互动、共赢?伴随着近年来财经类媒体的崛起、大众媒体的“经济化”,需要大批优秀的现代传媒人才,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如何培养出适用性的经济传媒人才?这些问题虽然不可能有阶段性的确切的答案,但值得当代传媒人、传媒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探索,以构建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状态的和谐的经济与传媒发展、传媒与企业、传媒教育与传媒实践的社会生态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2006年金秋时节,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传媒界、经济界以及传媒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老总,相会在紫金山下的仙林大学城,共襄南京财经大学校庆50周年的重要主题活动——“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力图构建起一个多元的传媒学术平台,来深度探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意经济发展与传媒产业、经济传媒、传媒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代表们在论坛上所宣读的30多篇论文,围绕“传媒的创意与创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等主题充分展开,曾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作了重点报道,表明这些论文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今,这些论文要结集为《创意与传媒》一书,作为《中国经济与传媒评论》丛刊第1卷出版了,在更大范围、更多的层面上进行传播,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这样一个论坛选择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是因为南京财经大学依据自身的品牌优势、雄厚的经济类师资队伍和较强的综合实力,从2005年起开办了经济新闻方向的新闻学专业,并在2006年3月成立了国内财经高校中唯一的直属的新闻学系。此举旨在通过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实践的深化,走出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财经传媒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使他们既能以独有的经济新闻采编能力,进入财经媒体、大众媒体工作,又能懂得新型媒体,如网络、数字电视、户外传媒等的市场运营知识,能基本应对WTO下的跨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后的专业人才需求。作为新成立的新闻学系的负责人,我曾在主流媒体的采编一线和领导岗位摸爬滚打14年,其中半数时间是从事经济报道和财经板块的策划编辑工作,深知当前传媒教育界和传媒行业在价值体系上的“错位”。因此,我们在起步之时,就决定依托财经大学鲜明的经济管理学科背景,重点培养国内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目前需求量大的经济新闻与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即立足学校的区位影响力、行业影响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经济传媒人才,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考虑能否建立一个立体的传媒学术平台,让新闻院系、新闻媒体以及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实践效果的多赢目的。

在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首先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入手,将“经济新闻”专业的整体课程分为四大板块:经济管理类、新闻传播类、经济新闻特色类、语言文学与文化类课程,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前沿性;其次是借助学校品牌优势,与主流媒体和国际知名大学合作筹建了“中国经济与传媒研究中心”、“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以此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初步的实践成果之后,2006年6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和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生活报纸《扬子晚报》、美国杜克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联手,发起了“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并确定2006年首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意与传媒”,还为论文作者提供了10个参考性的研究方向。7月底,在复旦大学孟建教授的帮助下,中华传媒网等网站上发出了论坛消息,仅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50多篇论文。9月初,我们组织专家经过筛选,有30多篇被定为论坛交流论文。根据论坛的主题和论文的实际情况,整个论坛分为两个专场,上午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资深专家和老总们领衔的“传媒创意与创新”主题论坛,下午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孟建教授主持的“文化与传播”专题论坛。论坛的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充分显现了专家学者们的睿智,也使该论坛圆满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论坛的成功举办,更坚定了我们打造新的合作交流平台的信心。的确,我们正处在信息化社会的关键期,又处在世界性的创意经济的勃发时代,当代传媒的生存和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内容和技术上的新创意,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新闻传媒学术研究理应具有前沿性、实践性的特点。愿大家合力构建的这个特色鲜明、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新平台,能够稳健地发展壮大,形成品牌,以推动创意时代的传媒行业的整体创新!

作为论坛的策划方和承办者,在该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代表南京财大新闻学系,衷心感谢南京财大校领导,感谢扬子晚报社的领导、感谢美国杜克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的领导,是高规格的主办单位让论坛一亮相就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感召力;感谢南京垠坤代理机构的鼎力协办,感谢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观察》杂志社所提供的学术支持,感谢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1世纪经济报道》、《南京晨报》、《上海商报》的新闻支持,感谢美国如新集团、美国AO史密斯热水器有限公司、中脉科技集团、大贺集团、江苏弘辉等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没有大家的合力支持,我们要想成功地举办该论坛是不可想象的。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学科建设支撑,学科建设需要深度的学术研究和活动来引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和主流媒体、国际传媒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媒体老总、企业家热情参与,就是想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准、尽快打造出经济类新闻专业品牌的同时,又希望为海内外的新闻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机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从而使我们的新闻传媒人才培养与新闻实践活动、新闻传媒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形成良性的互动。现在看来,我们走出了比较坚实的第一步。我真诚地希望这个论坛能持续办下去,希望《中国经济与传媒评论》丛刊能以不同的主题继续推出来,不断深化研究传媒教育、财经新闻、传媒经济领域中的新课题,促进传媒学术研究的繁荣,提升国内传媒教育的国际化水准!

2006年12月28日

(李程骅:1964年5月生,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