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媒体近年来对华态度及对策

美国媒体近年来对华态度及对策

时间:2023-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媒体近年来对华态度及对策黄田园郭春萍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地位显著上升。美国媒体近年来在较积极地报道中国的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中国威胁论”也正被热炒,对公众的影响较大。美国媒体的对华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内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进步并未被准确客观地介绍给美国公众。

美国媒体近年来对华态度及对策

黄田园(美国夏威夷大学暨东西方中心研究生)

郭春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系副教授)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地位显著上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越来越多地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耳目所及,涉华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不管美国媒体对华态度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美国正日益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力。而正如美国寻常百姓家离不开“made in China”的产品一样,美国对外战略甚至国内政治的决策者们难免要常常面对与中国有关的问题。美国媒体和受其影响的大众情绪在美国对华政策形成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美国行政当局有时也不得不严重顾忌或屈从情绪化的涉华舆论。本文拟就美国主要媒体近年来对华报道的态度做一个探讨。

美国政治派别主要有自由派和保守派。随着近年来美国社会的右倾化趋势,媒体更多地反映保守派的观点。具体地说,主流媒体如《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新闻周刊》(News Weekly)、《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国家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美国有线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等虽然也会发表自由派的文章或观点,但他们也许并不愿意被称作自由派,而且越来越多地趋向于保守,而所谓自由派比如《国家杂志》(the Nation)的流通范围较小;《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美国观察者》(the American Spectator)、《纽约太阳报》(New York Sun)、《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福克斯电视台(Fox)等较明显偏向保守派。

这些媒体的涉华报道往往有其政治倾向,并非准确客观。在对华倾向中,自由派侧重于“软”和“诱”,强调各种外交手段的运用,注重和平演变、民主化和西化;保守派则往往注重现实主义、实力原则,特别是近年兴起的新保守主义主张增强军事实力,加强与美国的盟国如日本、韩国的关系,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和采取攻势。美国对华政策主张往往难以脱离“遏制”(containment)、“合作”(cooperation,也有一种主要从地缘现实主义出发强调与中国合作的主张)、“接触”(engagement)这三个词,这是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基本政策因素。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崩溃论”一度盛行。美籍华人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是其代表,一度被媒体广泛炒作。随着新世纪中国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这类报道已经淡出。美国媒体近年来在较积极地报道中国的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中国威胁论”也正被热炒,对公众的影响较大。这一视角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必将构成深刻挑战,中国吸收西方技术和市场经济,并以此逐步恢复昔日的中华帝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构成极大的威胁,美国对华应采取“遏制”战略。著名保守派作家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于2005年6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我们应如何与中国作战》(“How We Would Fight China:The Next Cold War”),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反之,还有一种主要倾向是较正面地报道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成就,针对中国崛起,主张采取正视态度,通过“接触”战略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中美共同承担责任,分享利益,同时不放弃对中国的“改造”。另外,部分媒体仍存在妖魔化中国的倾向,往往对中国监狱、劳改产品、福利院、少数民族生存状况等进行妖魔化,将中国塑造成恐怖国家,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这类报道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

美国媒体的对华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内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进步并未被准确客观地介绍给美国公众。在美国对华政策还带着“遏制”因素的背景下,美国媒体也难以准确客观地看中国,炒作“中国威胁”有时反成为一种时髦。有些利益集团(如反华的人权组织)就依赖于公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和不满情绪而生存,他们往往有意识地利用媒体维持中国的“负面形象”,而在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及政党政治中,攻击中国甚至成为获取政治支持的一种便捷途径。反之,较客观地对待中国,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政治家和学者有时却要承担政治压力。

此外,就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来看,负面作用较大。在其影响下,中国在美国的公众形象不够理想,负面报道不光影响普通民众对华态度,也进而影响美国一些官员、议员的对华立场,使他们在决定对华政策时难以摆脱负面影响或压力。

由于美国仍有可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争取同美国发展较平稳的关系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顺利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对美外交的重点之一应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争取美国大众及社会精英对华认识和态度的逐渐改善,这样有助于为美国行政当局推行比较务实温和的对华政策提供较好的国内环境。从长远看,如何努力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就成为处理全球化时代中美关系的重要课题。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有赖于处理好与美国媒体的关系,应与美国媒体沟通合作,通过美国媒体向美国转述中国,帮助西方认识中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媒体的自身努力,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表白自己、解读自己,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进一步说,对外形象的塑造应属培育“软实力”范畴。什么是中国的“软实力”,中国媒体如何参与塑造中国的“软实力”等问题都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同时,耐心和恒心也是需要的,特别是面对美国媒体的曲解,不宜过分敏感。一方面,中国发展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影响的确很大,国情存在巨大差异的中美两国都需要一个学习、适应对方的过程;另一方面,国际关系有时就如同人际关系一样,过分敏感有时会影响人缘,甚至也会给反华者增加口实。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在短时期内尚难以消除,我们保持以“守弱”的姿态,“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行动来处理中美关系,将更加有利于中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