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公共图书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人们利用Internet、Intranet、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WAP(Wireless AccessProtoc01)、Wireless Internet、Digital Appliance等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诸如电子邮件、网站、协作系统、虚拟社区等信息交流技术和系统,来方便地检索和利用图书、期刊、图像、音乐等信息内容,这一切使图书馆面临读者服务方式、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变革。
(一)读者服务方式的变革
传统图书馆服务是以到馆读者服务为主要目标,采用的是面对面的单一服务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阅读的对象不断扩展,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阅读环境更开放,阅读文化视角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使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实体服务,要求服务形式上呈现三维空间效果,使其能置身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围之中,全方位感受和体验服务成果。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将完全转变为提供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中心,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具有提供馆内文献存取和服务的能力,还要有可以通过网络互联不断扩大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的处理和服务的能力,有提供连网的通用软件、各种文献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传输和存贮等功能服务。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变革
传统图书馆实行的是以纸质为主的文献资源建设思想,重藏轻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快速增长和存在形态的多样化,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内涵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的范畴,要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逐步融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存储格局,要针对读者进行个性化、特色馆藏文献的资源建设,推动和加快开放存取资源(开放存取期刊和机构库)的建设,早日实现全社会的共建共享。正如《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要“建成一批成体系、有特色的专题知识库,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实现较好整合”。
(三)公共平台建设的变革
在图书馆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纷纷搭建属于自己的本地化的系统建设和平台服务。但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介质的革新必然带动读者群体阅读选择上的革命,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采用统一标准和开放协议,提供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馆际互借、传递共享功能,联合虚拟参考咨询功能,积极搭建开放的数字平台,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国性联动,使图书馆能够通过各种媒体终端为读者提供服务。
【注释】
[1]百度百科:媒体,http://baike.baidu.com/view/7072.htm。
[2]百度百科:传统媒体,http://baike.baidu.com/view/817079.htm。
[3]百度百科:传统广告媒介,http://baike.baidu.com/view/6003044.htm。
[4]中国广播网(简称央广网):http://www.cnr.cn/mthz/201308/t20130829_513445963.shtml。
[5]《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促进多媒体和全媒体健康发展》,中国有线电视,2013年S1期。
[6]邱立业:《新旧媒体如何优势互补》,《新闻前哨》,2010年12期。
[7]邓涛:《谁是新媒体的“把关人”》,《光明日报》,2013年4月13日,第6版。
[8]维基百科:新媒体,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AA%92%E9% AB%94。
[9]百度百科:新媒体,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017/5403053.htm。
[10]智库百科:新媒体,http://wiki.mbalib.com/wiki/%E6%96%B0%E5%AA%92%E4% BD%93。
[11]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rdxx/201307/t20130717_40663.htm。
[12]薛颖:《新媒体传播手段与传播形态的特征分析》,《商业文化》,2011年第8期。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4]百度百科:三网融合,http://baike.baidu.com/view/21572.htm。
[15]凤凰网:《工信部:将信息消费培育成继房地产之后新经济增长点》,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724/10251867_0.shtml。
[16]潘可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17]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http://media.people.com.cn/ n/2013/0625/c40606-21965344.html。
[18]付玉辉:《新媒体终端的命运与未来》,《互联网天地》,2011年10期。
[19]杨君:《视听新媒体时代:变化刚刚开始》,《光明日报》,2013年6月13日,第16版。
[20]杨君:《信息消费成市场新亮点》,《光明日报》,2013年7月28日,第2版。
[21]郝振省:《2012年至2013年数字出版的年度报告》,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2013-07/09/c-124980881.htm。
[22]乔洁琼、薛迎宾:《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2期。
[23]李泓冰:《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课外语文》(初中),2007年第11期。
[24]李昕:《全民阅读——三个关键问题与三个核心角色》,http://www.bookdao.com/article/62046。
[25]李泓冰:《愧对世界读书日:什么在消解孩子阅读的乐趣》,《人民日报》,2007年4月23日,第5版。
[26]王玉琴、杜在桂:《别让少年儿童被“微阅读”掌控》,《光明日报》,2012年9月5日,第2版。
[27]苏军:《少儿微阅读口味偏娱乐》,《文汇报》,2012年4月24日,第7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网:《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http://www.cnta.gov.cn/html/2013-5/2013-5-20-20-5-38879.html。
[29]新浪新闻中心:《中央媒体争相报道深圳获奖》,http://news.sina.com.cn/o/2013-10-23/070028506956.shtml。
[30]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图书借阅风云榜》,http://www.library.sh.cn/skjs/fyb/index_ s.asp?date=20120101&t=y。
[31]比特网:《数字阅读的个性化解决方案》,http://net.chinabyte.com/46/12667046.shtml。
[32]豆丁网:《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http://www.docin.com/p-551383461.html。
[3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十大趋势》,《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第5期。
[34]中国新闻网:《中国城市人口中平板电脑总体使用率达30%》,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3/08-19/5180375.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