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手机业务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移动通信读者的迅速增加而开展起来的。近年来,手机图书馆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已经有数十所图书馆相继建立了手机图书馆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共图书馆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访问我国大陆地区省、市级以上开通网站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查询图书馆网站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相关功能介绍获取统计数据,辅以电话、QQ咨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搜集资料。有些数据内容在网上没有体现,故未列出。
我们对34家公共图书馆运用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10家暂未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现介绍一下手机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用和发展的总体情况(见表5-2)。
表5-2 公共图书馆手机应用服务概况
续表
续表
如前所述,通过调研,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手机服务业务的大多是基于短信服务、WAP网站、客户端服务等三个模式,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现状。
(一)短信服务
利用手机开展图书馆服务的24家公共图书馆,基本都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短信服务项目有代表性的是: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
1.国家图书馆短信服务
国家图书馆通过全国统一特服号“106988106988”为移动、联通、电信的全国手机用户提供借阅相关的读者短信和短/彩信信息订阅服务。读者服务短信是国家图书馆最早利用移动技术为读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是移动服务中的基础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了与读者的信息沟通渠道。该服务提供包括图书催还、续借、预约到达通知,读者卡挂失,发表意见与建议等基础服务,读者开通短信服务后即可免费享受这些服务。信息订阅服务是指国家图书馆将推出一系列短/彩信形式的信息服务,用户通过手机或者掌上国图网站订阅后,国家图书馆将定期向读者推送订阅的信息,这一服务满足了读者更广泛的需求。[10]
2.深圳图书馆短信服务
表5-3 深圳图书馆短信服务列表[11]
(二)WAP网站服务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采用WAP网站服务的平台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读者管理,包括读者的个人信息,如读者注册、注销、借阅证挂失等个人账户信息。第二部分WAP信息,如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馆藏图书查询、图书续借和预约等,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浏览。第三部分用户知识服务,指根据读者需求制定的个性化互动服务,如图书借阅到期通知、到馆新书提醒、讲座预告、咨询服务等。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为例:
1.国家图书馆
2008年12月21日,国家图书馆推出“掌上国图——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国家图书馆WAP网站服务平台的推出为用户以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国家图书馆的服务系统提供了界面支持。国家图书馆手机门户(http://wap.nlc.gov.cn)作为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了大量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并且为能够向更大范围的读者提供服务,设计开发了三个版本,系统自动检测手机适配最优界面。其功能主要包括读者服务、在线服务、读者指南、文津图书奖、新闻公告、资源检索等栏目。国家图书馆手机门户为读者打造一个随时随地的图书馆,提供适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书刊和多媒体资源服务。[12]
2.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开通了如下七项手机服务:
第一,上海与世博。定位于1949年以前上海乃至中国在各届世博会上的参展历史,力求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多元化的展现手段,将中国与以往历届世博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一番点滴钩沉。在内容展现方面,分为“参展珍闻”与“世博记忆”两部分。手机版则将该项目展示的内容进行浓缩与再编辑,放到手机图书馆网站上进行服务。
第二,我的图书馆。以运用手机进行读者个性化服务,通过访问http://m.library.sh.cn/手机网站,登陆“我的图书馆”查询借阅信息,进行图书续借。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我的图书馆”查询读者卡信息和借阅信息,极大地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第三,上图讲座。即时了解上图讲座的最新信息,并可通过图书馆所开通的手机特服号进行上图讲座预订,支持移动、联通、电信的手机用户,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讲座预订。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供咨询问答服务。
第四,分馆导引。详细展现了上海图书馆以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全市130多家开通的分馆和服务点的地址,电话,开放时间等信息,同时还配有手机网上地图服务,即可导引读者前往各图书馆借阅书刊。
第五,上图电子书。上图电子书在阅读上进行了创新,为读者提供全新的电子书借阅服务,只要读者凭上图读者卡和身份证号就可以通过手机移动阅读方式看电子书。在线阅读时读者可以做书签,笔记,重点字句高亮保存,划词翻译,书内全文搜索并以列表方式显示,读者看某本电子书的同时可以提问或回答问题,写书评等多个实用功能。
第六,书目检索。全市图书馆馆藏尽在掌中,通过3G手机上网或具有GPRS上网功能的任何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访问http://m.library.sh.cn/手机网站,进行全市书目和馆藏联合检索,提供200万种,1150万册馆藏书刊、音像资料和文献的搜索。
第七,电子期刊。电子期刊(试用)能够让所有读者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随时随地的检索本馆文献和查看正文,让学术速读成为可能,并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让学术无处不在,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目前已开通的电子期刊(试用)主要有:电子图书,全国报刊索引(提供部分资源访问),重庆维普期刊(二次文献),清华同方期刊(二次文献)。[13]
3.深圳图书馆
2011年初,深圳图书馆开始与深圳移动合作共建“手机图书馆”项目,以手机WAP为载体,与本地图书馆进行数据对接,读者通过手机WAP查询个人借阅信息、进行注册管理、定制短信服务等。2011年5月,“手机图书馆”作为深圳移动“无线城市”阅读频道的一个栏目对读者开放服务。
为给读者更丰富的内容阅读体验,2012年开始,深圳图书馆着手与资源供应商合作,推出新的手机图书馆服务项目,目前开通服务的有期刊与工具书两种(见表5-4)。
表5-4 深圳手机图书馆资源
续表
(三)客户端服务
客户端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馆藏信息检索、借阅信息查询与预约、图书下载、在线咨询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检索,一站式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一步满足读者对移动阅读的需求,成为移动的“私人图书馆”。目前开通手机客户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还不多,在所调研的公共图书馆中实现该功能的有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具体功能介绍见表5-5)。
表5-5 公共图书馆手机客户端功能介绍
续表
从上表介绍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客户端使用更加灵活,不仅摆脱了短信服务的单一性,也彻底摆脱了WAP网站服务对浏览器的依赖性。图书馆服务被整合到手机客户端中,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途径,为读者带来更新鲜、更丰富、更灵活的服务方式。
(四)微信服务
微信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客户端服务,之所以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它支持多人参与,可以为用户提供关系链拓展、便捷工具、微信公众账号、开放平台等功能,是一种集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交流方式于一体的跨平台的即时通信工具。公共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借助微信平台很容易实现实时的、在线的咨询服务,突出与读者的交互功能,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有益补充。我们以“图书馆”为关键字,在微信平台查找公众号,可以发现目前30余家公共图书馆都开通了微信服务,其中包括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贵州省都匀市图书馆、陕西西安市高陵县图书馆等等。尽管目前有的服务还处在测试阶段,但我们相信微信服务会随着其功能的加强,成为移动图书馆的得力助手。目前微信在手机图书馆中的服务功能(见表5-6)。
表5-6 微信在手机图书馆中的服务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