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网络全覆盖是提高大众阅读率的基本前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保障能力、技术和服务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前文表6-2、6-3所述,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比重有差异,因此要积极推广总分馆、流动图书馆(站)等延伸服务方式,实现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整合、统筹发展,形成公共图书馆馆内服务和馆外流动服务相互补充的格局,吸引更多民众利用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大众阅读中的主阵地作用。
(一)总分馆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阅读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方式、环境、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级政府设置一个图书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图书馆的状况不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快捷、方便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就要通过构建合理、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单馆制的进步和发展,是能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在某一方面与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图书馆为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
总分馆服务根据统一的政策与要求,各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的联合与合作,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支持、管理协调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协同管理、联合服务、资源共享。它以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实现了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与互联,提高了社会服务效益。
实行总分馆制是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均等,惠及全民的先进服务与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大致可见以下八种地区的模式。
第一,北京一卡通模式:北京市2001年实现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和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全市各级图书馆联合采编、联合检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和“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可以在全市任何一家联网馆异地借阅。截至2006年底,全市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为分中心馆,118家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加入的服务网络,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2007年,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将在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大兴区建设街道、乡镇级图书馆26个,全市各区、县级图书馆及各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全部纳入网络,并辅以流动图书服务车,并全部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第二,上海中心馆模式:上海市中心馆模式是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市内各公共、大学和科研为分馆的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目前,已建立分馆35所,总馆与分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目前总分馆数达108家,成为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
第三,天津社区分馆模式:2004年,天津图书馆开展以天津图书馆、区县级图书馆和街道社会三方面的合作方式开展读者阅读服务。现已建成60家社区分馆,社区分馆根据居民的阅读需求,可以向天津图书馆要求直接采购,并以通借通还的方式,方便读者借阅。
第四,浙江嘉兴模式:是在嘉兴市政府主导下,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市图书馆统一负责人、财、物的管理,将市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和现代化服务延伸到乡镇分馆的总分馆体系。在嘉兴模式中,其体系层级包括总馆、区及乡镇分馆、社区及乡村服务点,它们构成一个层级式的“三级服务网络”,其中总馆是分馆的依托,在保证分馆服务能力的前提下,再由各分馆去辐射辖区内的社区或乡村服务点,资源和服务力通过这个三级网络层层传递,可望解决服务体系末端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管理问题。
第五,深圳福田模式:深圳福田区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街道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为节点的总分馆体系,不仅开创了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先河,更实现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该区共有1个区级图书馆、8个街道图书馆、90个社区图书馆、5个主题图书馆,共计104个三级公共图书馆(室),构筑了一个规模庞大、覆盖全区、运行稳定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总分馆网络。在这座无形的知识之城里,读者只要拥有一张读者卡,即可在全区范围内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览文献、借还文献、查阅数字资源等服务,以及一卡通用的通借通还功能。福田区图书馆确立了“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服务”的区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下,新建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馆均按统一的标准建设,所有基层馆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工作网络化。各街道、社区与区图书馆签订协议,确立街道、社区图书馆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或服务点,接受区图书馆总馆的业务管理。各馆后续运营经费由区图书馆负责每年向区政府集中申请、统一拨付,文献由区馆统一采购、集中分编加工并按需要统一分配,各馆业务工作由区图书馆总馆统一指挥管理,由此形成了完善的总分馆服务网络体系,强化了百家基层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上的统一协调,实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总分馆制建设在福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卓有成效。自2003年启动社区分馆建设以来,福田百余个总分馆无论是服务网点、藏书总量还是文献外借数量、办证数量及接待读者数量,均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如今,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一个覆盖全城、服务全民、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福田大图书馆网已然形成,为市民提供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第六,苏州模式:从2005年开始,苏州率先在全国实行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成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和通借通还的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有市级总馆1个,县市、区级总馆7个,分馆160个,拥有流动服务车9台,2012年全市共接待到馆读者近2500万人次。
第七,东莞模式: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各街道、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社区图书馆、单位内部图书馆资料室为网点,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和调节手段的地区性图书馆集群网。它是经政府发文,由市政府和各街道(乡镇)政府共同出资、共同推动实施的一种模式。整个体系采用统一管理,分层服务,体系内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实现了统一采购、集中编目、通借通还。但是除购书经费外,各分馆其他费用仍由当地地方政府承担,人员的录用和管理尚未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实现经费的和人员一体化管理是其第二步目标,从而由行政管理转为行业管理,最终建立起国际上通行的总分馆体系。
第八,长春模式:长春市图书馆是以创建“协作图书馆”的模式,探索地区总分馆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在政府没有投入专项经费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技术、设备,联合地区公共图书馆共同推行总分馆间的业务建设与服务,建成以长春图书馆为中心馆(总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分馆,以街道、社区、乡镇、村等为基层网点的三级图书馆网络;实施以中心馆为指导,以县区馆为骨干,以基层网点为重点的发展模式。
(二)汽车图书馆服务
汽车图书馆是大、中型图书馆采用的一种馆外流通服务方式,也是图书馆为大众阅读服务提供进一步延伸的一个重要步骤。将图书、期刊、多媒体视听资料送进暂时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厂区、街道、社区和边远山区,开展定时定点服务,让读者就近看到最新最全的图书,方便读者阅读,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它打破地域限制,现场为读者借阅和阅读辅导。
汽车图书馆,一般用装有书架、借书桌等设备的汽车,配备有包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监控器等先进设备在内的自动化管理服务系统,提供图书借阅,采用无线上网现代技术手段,与中心图书馆互连实现通借通还,并可现场办证、查询、下载所需信息。如广州图书馆在各服务点全面实施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在广州图书馆外借的图书,可以在汽车图书馆办理还书手续,反之亦然。
通借通还服务模式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图书馆在馆外服务方式上的新突破,扩大了汽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同时也标志着汽车图书馆服务迈上新台阶。2010年底,广州图书馆购置了一辆绿色环保空调大巴,并将其改造成为智能型流动图书馆。新流动图书馆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直接采用身份证为读者证,能够提供自助借还、自助办证、电子资源阅览、下载等服务,并实现与总馆、各合作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新流动图书馆于2011年4月23日正式启用。新流动图书馆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特色,服务网络覆盖广州市12个区县,服务设点遍及保障房小区、各区文化广场及部队、机关等,有效地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延伸到服务“盲点”。采取集体点服务与广场社区点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逢周二、周四为集体、单位服务,一线多点为集体服务点集体借还图书;周五至周日为公众服务,主要设点在各区文化广场及社区文化广场,为周边市民提供图书阅览、外借及电子图书阅览服务。(服务特色全面应用先进技术,如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LED大屏幕显示信息发布系统、触屏查阅系统、全天候安防、录像监控系统等)。
汽车图书馆服务网点辐射广州市东西南北。截至2010年底,累计办理借书证10836个,平均年接待读者量4万人次以上,借阅量9万册次以上。
(三)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服务
自助图书馆是一项创新型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网络化的服务模式。集成化的终端设备,社会化的配送与维护,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提升了图书馆的形象。自助图书馆使图书馆服务走进街区、迈向千家万户,推动了全民阅读。
自助图书馆的出现引发了图书馆诸多业务的变革:第一,创新了图书馆的技术手段,使图书馆从自动化、数字化迈向人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第二,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时间的延伸、地域的延伸和资源的流动;第三,创新了图书馆的建设模式,通过服务机和网络将图书馆“建”到读者身边,与基层图书馆功能互补,节约了图书馆的建设成本及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布点灵活简便;第四,增强了图书馆管理与运营模式,中心管理和社会化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布点、配送策略和运营管理,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
自助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更追求一种服务效果,而小型化、周转周期快,效果反应显著,受到市民的欢迎。如深圳图书馆现在已经做完了试点,一期工程从2008年4月28日深圳街头出现第一台自助图书馆开始,到2011年,全160台已经开通。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走进街区,市民可以就近办理借书证,享受图书馆各项免费服务,其服务项目包括:
第一,自助借书:持具有外借功能的深圳图书馆读者证(含少儿读者证)可在任意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借阅图书。
第二,自助还书:读者在深圳图书馆借的图书或在自助图书馆借的图书均可以归还到任何一个自助图书馆。
第三,申办读者证:可凭二代身份证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申办深圳图书馆读者证;不再使用读者证时可携身份证到深圳图书馆二楼总服务台退证并返还借书押金和预付款。
第四,预借服务:读者通过自助图书馆查询机或登录深圳图书馆网站查到所需图书,凭具有中文文献外借功能的深圳图书馆读者证可提出预借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2天内将读者预借的图书送达读者指定的自助图书馆,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读者;读者收到取书通知后须在2天内凭本人读者证到指定自助图书馆取书,过时不取,此书将开放供现场借阅。
第五,续借服务:读者可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办理图书续借手续。
第六,查询服务:读者可通过自助图书馆查询机访问深圳图书馆网站(http://www.szlib.gov.cn),查询图书馆信息和馆藏状况,提出中文图书预借请求。
第七,存入预付款与滞纳金自助缴款:读者可存入预付款,以方便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自助扣缴滞纳金,在深圳图书馆办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等项业务。
2011年,深圳图书馆的自助图书馆全年服务读者125.5万人次,处理文献236.9万册次,图书预借9.8万册次,办理读者证2.6万张,让市民充分享受足不出社区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便利。
自助图书馆建立了城际域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了城域化的物流管理,探索了中心的监控与管理机制,形成了统一服务的模式和技术平台,更使人们感受到了统一服务的便利,从而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传统阅读
公共图书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构建阅读社会的主要阵地,引导大众阅读行为是公共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的核心工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仍然要肩负起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传统阅读的重任,要善于运用馆藏文献,梳理经典的理论和知识脉络,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能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传统经典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图书馆一方面要帮助读者树立良好的阅读动机,让他们意识到传统阅读的优越性,学会深度阅读、深度思考,自觉养成传统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读者对书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从而全面地提高大众的阅读素质和阅读质量。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比如举办读书讲座、报告会,组织读书会,开展特定主题的读书活动,进行用户教育与读者培训等,以此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和方向。表6-6揭示了2011年我国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举办展览、培训班等的大众阅读活动概况。
表6-6 2011年我国图书馆阅读活动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1.形成图书馆讲座的体系和品牌
公共图书馆讲座是传播公共文化信息,指导大众阅读,开展社会文化活动,拓展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服务传播平台。讲座的举办,不仅为图书馆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职能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注入了新的内涵,并使图书馆资源得以深度地利用和广度地扩展。新媒体时代,图书馆讲座应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某一课题为中心,辅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力求科学与人文一体化,知识与趣味相结合,把固定的知识变成可以无限外延的动态知识,在开阔公民视野的同时,直接为大众阅读提供指导、服务。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图书馆一直坚持举办各级各类公益性讲座,其发展轨迹基本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10]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讲座形式主要以报告会为主。内容一般局限于时事报告、政治宣传报告、文学讲座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原北京图书馆的周末文学讲座。当时的著名学者几乎都在那里做过讲座,如郭沫若、老舍、艾青等,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到2000年之前。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全国是“一枝独秀”。“上图讲座”为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提倡新风尚,为引领图书馆讲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省图书馆的“文学系列讲座”、广州图书馆的“自学辅导讲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金陵图书馆的“星期天免费讲座”、吉林省图书馆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讲座,也都在一定区域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和较好的效益。
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是图书馆讲座发展的高速增长期。近年来,公益讲座已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图书馆核心业务之一,成为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成为广大市民获取信息知识及文化休闲的主要形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手段体现在图书馆讲座的各个环节。讲座预告,利用网上BBS发布公告、手机短信群发等手段,广而告之;讲座过程中,结合需要,综合使用PPT、现场音视频采集系统、网络视频直播、同声传译系统等现代化手段;讲座结束后,通过数字化编辑系统将全程摄录的讲座制作多媒体光盘,进一步扩大讲座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此外,图书馆讲座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尝试,在不断提升讲座品牌意识的同时,还注重加强讲座内容的系列化。公共图书馆讲座在文化资源共享方面走出了创新的一步。通过拓展和提升服务方式、服务渠道和服务层次,从阵地服务到网上服务,从一个省市发展到全国,许多讲座产品还纳入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弘扬先进文化做出了贡献。其中,上海图书馆讲座因其创新思路和卓越成绩在2005年获得了全国首届文化部创新奖,这是对全国图书馆讲座服务工作的一种肯定。
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上图讲座”35年来始终坚持公益、立足基层、面向大众,以“城市教室,市民课堂”为理念,努力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累计举办了2400余场、直接听众逾120万人次,并进入了现场讲座、视频讲座、网络讲座、书本讲座和光盘讲座共同发展的新时期。[11]
全新视听概念的“微讲座”是上海图书馆对“上图讲座”的再度深加工,从800多部“上图讲座”中,遴选出最精彩的片段,把讲座音频视频上传到官网(www.jiangzuo.org),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让读者走近名家大师。目前已经完成“王蒙:思想的享受”、“周国平:幸福的哲学”等首批经典讲座制作,预计将有20部左右的经典微讲座将在一个月内与读者见面。
2.开展丰富的读书会活动
推动社会阅读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任务之一,方式也多种多样,读书会是深受政府及公共图书馆重视、读者乐于参与的一项团体阅读活动。读书会是经由人与书的结合所形成的阅读与讨论的非正式组织。在读书会中,参与者以阅读为中介,交谈为核心,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读书风尚为目标。读书会以其灵活的阅读引导和推广形式,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参与。读书会作为新兴的服务形式,能够兼顾更多数量的读者,以不同的阅读主题吸引不同的读者人群,唤醒人们的阅读意识,让志趣相同的人们会集在一起,使人们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中放松,在休闲中阅读,这是一种争取阅读人群,提高大众阅读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于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都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因此,读书会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个有效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读书会的召集变得更加简捷易行,利用读书会进行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如2009年成立的南京图书馆陶风读书会。该读书会多在周末和传统节日组织以“诵读经典陶冶心灵”为内容的读书会活动,如在春节期间举办主题为“春来无处不春风”的咏春诗词赏析,在六一儿童节时举办主题为“琅琅童音诵童趣”的描写古代儿童的生活趣味的诗词作品等。图书馆选取一些与主题相应的经典作品,先由主讲人对经典本身进行讲解,以PPT的形式提供释义,然后邀请读者上台朗读、背诵,最后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文史知识问题邀请读者回答。
3.举办大型的社会阅读推广活动
郝振省等主编的《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二卷)对十个省会城市2010年开展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普及程度的考察发现,19.8%的广州居民认为身边有读书活动/读书节,其比例在十城市中最高,同时,有42.8%的广州居民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读书活动/读书节,其比例在十城市中也是最高的;除广州外,郑州、昆明、上海居民认为身边有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比例超过5%,北京、重庆、武汉居民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读书活动/读书节的选择比例在30%以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济南、成都、西安、郑州四个城市的居民认为身边没有读书活动/读书节的选择比例均超过80%(见表6-7)。
表6-7 十城市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普及度比较
由此可见,各地举办读书活动/读书节时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唤醒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把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普及到城乡、社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各个角落,让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能够选择适合参与的活动形式,都能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都能够感受到读书活动带来的乐趣。
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全国各地兴起了读书月、读书日的活动,这些声势浩大的读书活动,基本都是由政府、图书馆举办。活动方式由原来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传统形式,扩展到新媒体环境下的网上互动交流、在线图书馆、远程教育学习等新形式。这类读书节、读书月具有社会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大众参与积极,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是图书馆引领大众阅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但也存在着一哄而上的短期效应。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共图书馆,要制定出系统的、长期的阅读推广活动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鼓励、帮助、指导大众阅读的活动,多方面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促进社会阅读的提升。如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长期以来致力于阅读推广活动,让民众喜欢阅读,享受阅读乐趣。近年来又将漫画和阅读完美地结合起来,多次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全国漫画大赛,借助漫画形式激发公众阅读热情,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读书的意义,同时也为漫画爱好者创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这一活动在全国具有首创性。
山东省图书馆也举办了“书香齐鲁”全民阅读促进活动。自2010年起,山东省一直开展“书香齐鲁”全民阅读促进活动,引领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该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山东省图书馆承办,主要载体是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和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图书室、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等。整个活动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特点,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阅读聚民、阅读乐民、阅读和民。指导大众阅读,共建阅读社会,既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核心服务之一,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方向,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开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明确自身定位、宗旨和社会责任,满足不同阶层的大众阅读需求,为打造阅读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第882页。
[2]田园:《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各方面蓬勃发展》,《图书馆报》,2012年12月7日。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全国文化发展基本情况》,http://www.gov.cn。
[4]《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http:www.npc.gov.cn。
[5]王珏:《中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3076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8月14日。
[6]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7页。
[7]王烜:《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一年来全国读者办证率平均增三成》,《解放日报》,2012年4月6日。
[8]田园:《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各方面蓬勃发展》,《图书馆报》,2012年12月7日。
[9]袁金菲:《公共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之路》,《情报探索》,2009年第3期。
[10]任罡:《图书馆工作研究与案例》,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4~45页。
[11]《“上图讲座”迎来35周年庆典》,http://roll.sohu.com/20130628/n380124561.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